案例库验收提交材料清单

 

 

 

 

 

 

 

 

案 例 库名称: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

专业学位类别:     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专业领域名称:          养殖领域             

所属学院名称:        动物科技学院           

项 目 负责人:          王 永 军             

 

 

 

 

 

1

 


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

 

        

案例正文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用案例(10个)

案例1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显著性检验方法

案例2基于小群体试情结果确定羊最适宜输精时间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案例3羊群饲养管理水平对胚胎移植受体羊移植受胎率的影响

案例4以畜群年均繁殖断奶成活仔畜数数学模型为纽带的家畜繁殖管理多媒体课件

案例5 繁殖新技术提高獭兔养殖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实践与效果

案例6对胚胎移植供体母羊实施子宫角输精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案例7组合式、可移动、可调节、多用途”胚胎移植手术车(架)的创新与应用

案例8羊胚胎移植实施过程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

案例9规模化羊场羊群结构优化数学模型构建与应用

案例10日粮营养水平对规模化羊场母羊产羔率的影响

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1——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显著性检验方法使用说明

案例2——基于小群体试情结果确定羊最适宜输精时间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使用说明

案例3——羊群饲养管理水平对胚胎移植受体羊移植受胎率的影响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4——以畜群年均繁殖断奶成活仔畜数数学模型为纽带的家畜繁殖管理多媒体课件使用说明

案例5——繁殖新技术提高獭兔养殖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实践与效果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6——对胚胎移植供体母羊实施子宫角输精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7——“组合式、可移动、可调节、多用途”胚胎移植手术车(架)的创新与应用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8——羊胚胎移植实施过程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9——规模化羊场羊群结构优化数学模型构建与应用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10——日粮营养水平对规模化羊场母羊产羔率的影响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正文+案例使用说明

《畜牧业推广学》课程教学用案例(20个)

案例1 字词释义教学法在《畜牧业推广学》教学中的应用——畜牧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案例2科技大篷车在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案例3 企业强强联合进行小麦秸秆收储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4 TMR饲喂技术推广过程中对潜在创新采用者的强化培养及其效果分析

案例5 “目标团体理论”在汉滨区张滩萍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案例6 农业推广框架理论在肉羊二元母羊推广工作中的应用

案例7康福区红星镇产业扶贫开发项目选择与扶贫开发项目申报

案例8羊冷冻性控精液示范推广的经济可行性研究

案例9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案例10 以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为背景的案例教学法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应用

案例11  形象比喻教学法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应用

案例12 字词释义教学法在《畜牧业推广学》教学中的应用——畜牧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

案例13 强强联合推广方式提高推广工作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案例14 跟进式技术服务在肉羊5%预混合饲料推广过程中的作用

案例15康福区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的经验与教训

案例16 单因素饲养试验方案设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案例17双因素饲养试验方案设计——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效应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案例18 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题目、摘要与关键词

案例19 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引言

案例20 30+1”肉羊养殖模式在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与推广

1

 


 

案例正文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用案例(10个)

 

案例1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显著性检验方法[1]

摘 要:(目的为了简化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显著性检验方法,(方法首先对研究中所获得的精子活率、精子非畸形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和精子质膜完整率随保存时间变化的观察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每一种稀释液在保存期间的每个指标的观察值视为一个整体,即将标准化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的观察测定数据视为反映该稀释液保存效果的某项指标的重复观察数,(结果建立了一种适于本项研究的简单实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持。

关键词: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精子活率,显著性检验

Typical Case 1 The Significance Test Method for the Screening of Cryopreservation of Semen Diluent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method) , first, the external force attributes, the role of the object, the main role of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push", "promotion"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were compa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gress of the promotion of livestock at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is briefly described. finally, the systematic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were summed up.( resul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with only a few words and several slides, get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 Semen, Cryopreservation, Diluent,Sperm Viability Rate, Significance Test

1 引言

为了简化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显著性检验方法,2015年我们从对研究所获取的全部实际观察测定数据的标准化入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每一种稀释液在保存期间的变化视为一个整体,即将标准化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的观察测定数据视为反映该稀释液保存效果的某项指标的重复观察数,建立了一种适于本项研究的简单实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持。

2 背景介绍

1)精液低温保存技术是人工授精技术的重要基石,而适宜的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和热点之一。

2)在已有的大量关于山羊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的筛选研究中,最常用的试验设计是按照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或者双因子多水平的完全试验设计,对不同组成的稀释液进行保存效果的比较研究。为实现筛选出最佳稀释液配方的终极目的,必须对不同试验组的多个反映保存效果的度量指标分别一一进行显著性检验,只有这样才可能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最佳稀释液。

3)但在该研究中,一方面因通常所观察测定的指标较多造成其显著性检验的工作量太大,同时由于全部观察测定指标随保存时间均处于动态变化,而目前缺乏对该项研究所获得的大量观察测定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有效方法,因而在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中仅对所观察测定的指标进行简单的比较,并未进行显著性检验;部分学者则采用对每一个指标在不同观察时间点的结果一一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期对不同稀释液的保存效果进行客观评判,该法不仅工作量过大,而且也可能因不同时间点检验结果的不一致或者完全相反而无法得出研究结论或者真实客观的研究结论。因此,探索适于该方面研究简单且实用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已成为该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3 主要内容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教学实验基地试验羊场饲养的3只陕北白绒山羊种公羊为研究对象,通过假阴道采精法分别采集3只种公羊的精液后立即混合获得混合精液。将获得的新鲜混合精液立即在实验室进行精液品质检查,取合格精液按表1所示稀释比例,采用二次稀释法等温稀释获得1:8倍(试验1组)、1:9倍(试验2组)、1:10倍(试验3组)和1:11倍(试验4组)的稀释精液(稀释液配方见表4-5);将稀释后的精液等量分装于3个离心管中(三个重复),分别用橡皮筋捆好,用纱布和毛巾层层包裹,置于4℃冰箱保存,每隔12h(至84h)分别观测各项精液品质评定指标,每个重复再测定三次以上。

表1精液稀释比例与方法

组别

稀释比例

原精量/ml

稀释液用量/ml

1次稀释

第2次稀释

1

1:8

0.24

1.2

0.72

2

1:9

0.24

1.2

0.96

3

1:10

0.24

1.2

1.20

4

1:11

0.24

1.2

1.44

3.2测定指标与方法

按常规方法分别测定精子的活率(motility)、非畸形率(non abnormalityn rate)、顶体完整率(acrosome integrity)和质膜完整率(membranee integrity)。

精子活率(%=直线运动精子数/精子总数×100%

精子非畸形率(%=1-畸形精子数/精子总数×100%

精子顶体完整率(%=顶体完整精子数/所计精子数×100%

精子质膜完整率=弯尾精子数/全部精子数×100%

3.3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4个观测指标在84h内的8次观测值均对应着一个8元的有序集合,即

式中i表示4个观察指标(i=1234),j表示8次观察值(i=12345678)。

将上式中的分别按照进行处理,即可获得第1次标准化处理后的观测值的8元有序集合(满足作图比较需要),即

将上式中的分别按照进行处理,即可获得第2次标准化处理后的观测值的8元有序集合(满足显著性检验需要),即

为了满足显著性检验需要,将上述48元有序集合的平均值分别定义为4个观察指标相对平均值。

3.4结果及其显著性检验

1)不同稀释比例条件下4个观察指标随时间变化情况

不同稀释比例条件下精子活率、非畸形率、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率随保存时间变化观察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的活率、非畸形率、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均以活率为最敏感指标(图1和图2)。

 

 

1

 


 

1不同稀释比例条件下精子活率、非畸形率、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率观察测定结果

项目

组别

观察值

重复10h

重复212h

重复324h

重复436h

重复548h

重复660h

重复772h

重复884h

活率

1

89.00±0.12

80.00±0.45

67.93±0.42

62.03±0.72

49.97±0.64

30.63±0.55

11.17±0.35

0.00±0.00

2

89.00±0.12

80.33±1.01

72.03±0.25

67.93±0.55

61.27±0.60

37.80±0.70

10.03±0.67

0.00±0.00

3

89.00±0.12

82.53±0.97

76.10±0.61

70.77±0.67

65.47±0.87

51.17±0.35

18.00±0.72

5.00±0.53

4

89.00±0.12

75.20±0.53

64.70±0.82

59.07±0.31

49.67±0.40

21.70±0.89

11.97±0.15

3.00±0.50

非畸形率

1

95.00±0.15

90.87±0.40

89.80±0.44

89.50±0.20

88.87±0.60

87.87±0.42

86.93±0.75

86.20±0.70

2

95.00±0.15

91.00±0.26

90.00±0.20

89.90±0.40

89.50±0.50

88.73±0.84

87.07±0.21

86.80±0.20

3

95.00±0.15

92.50±0.61

91.00±0.52

90.80±0.50

90.00±0.30

89.07±0.12

87.90±0.66

87.77±0.32

4

95.00±0.15

90.90±0.36

89.87±0.40

87.80±0.56

89.03±0.35

87.90±0.66

86.97±0.55

86.97±0.75

顶体完整率

1

91.00±0.13

86.97±0.25

86.50±0.78

82.67±0.15

79.00±0.30

77.73±0.60

75.97±0.25

72.97±0.15

2

91.00±0.13

88.07±0.25

85.07±0.40

82.77±0.25

79.77±0.59

78.00±0.10

76.97±0.15

75.00±0.20

3

91.00±0.13

89.17±0.45

87.07±0.35

84.07±0.25

81.97±0.15

79.93±0.31

79.00±0.20

77.10±0.46

4

91.00±0.13

87.07±0.45

86.10±0.56

83.03±0.25

80.03±0.25

78.00±0.30

76.63±0.91

75.97±0.06

质膜完整率

1

93.00±0.12

87.10±0.46

81.50±0.62

74.97±0.35

70.20±0.26

65.17±0.15

49.20±0.26

0.00±0.00

2

93.00±0.12

87.97±0.15

83.00±0.30

80.10±0.10

73.97±0.35

69.97±0.35

62.03±0.38

0.00±0.00

3

93.00±0.12

90.07±0.21

89.00±0.30

82.03±0.21

72.10±0.17

65.10±0.10

50.17±0.15

23.13±0.15

4

93.00±0.12

85.00±0.26

81.97±0.35

75.97±0.15

69.10±0.26

60.07±0.21

50.63±0.72

14.03±0.21

 

 

1

 


 

 

2)稀释比例对精液保存期间活率影响的显著性检验

以敏感指标——活率作为评判指标,绘制不同稀释比例条件下精子活率随保存时间变化图见图3。由图可知,在4种不同稀释比例条件下,精子活率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精液稀释倍数可能对精液低温保存后的精液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准确判定精液稀释倍数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效果,本文选择4个处理在某个观察时间点精子活率全部小于50%为观察的临界点,即将此时间点以前(有效保存时间,在本研究中为60h)的全部观察结果视为有效观察值(其余为无效观察值),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每一种稀释液在有效保存期间的变化视为一个整体,即将不同时间点的观察测定数据视为反映该稀释液保存效果的重复观察数,并对各重复观察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按照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

 

 

表 稀释比例对保存60h内精子平均相对活率的影响

项目

精液稀释比例

1:8

1:9

1:10

1:11

平均相对活率

0.85±0.15ab

0.93±0.09ab

1.00±0.00a

0.80±0.20b

 

由表3可知,鲜精经4种比例稀释并保存60h,其保存期间精子的平均相对活率以1:10稀释组最高,依次为1:9稀释组、1:8稀释组和1:11稀释组,其中1:10稀释组精子的平均相对活率显著高于1:11稀释组(P0.05),但与1:9稀释组和1:8稀释组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选用的稀释液进行精液稀释并对其进行低温保存时,其稀释比例以1:10效果最好。

4 小结

显著性检验(test of significance)是统计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动物生产实践中,品种、环境因素、饲料等变化常常会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我们是通过对样本资料的统计获得的。由于抽样误差的随机性,导致不同样本资料所获得的统计结果的差异并不一定代表其本质不同(即存在处理效应),也有可能是试验误差(或抽样误差)造成的。从试验的表面效应与试验误差的权衡比较中间接地推断处理效应是否存在,这正是显著性检验要解决的问题。

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是畜牧业生产领域相关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试验设计方法之一,在其研究过程中,其观察数据一般为某一个时间点所观察测定的不同处理、不同观察测定指标的重复观察测定值,采用常用生物统计方法的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统计分析软件或者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统计分析软件即可非常方便的完成对不同处理间的显著性检验。但在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观察数据为不同处理(一般包括不同稀释比例、不同稀释液配方等)、不同观察时间点的不同观察测定指标的重复观察测定值,且其不同观察时间点的不同观察测定指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呈不同速率的下降趋势,由于不能直接将不同观察时间点的观察测定指标作为重复处理,故直接采用SASSPSS统计分析软件已无法实现对不同处理的保存效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因而在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中仅对所观察测定的指标进行简单的比较,并未进行显著性检验;部分学者则采用对每一个指标在不同观察时间点的结果一一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期对不同稀释液的保存效果进行客观评判,该法不仅工作量过大,而且也可能因不同时间点检验结果的不一致或者完全相反而无法得出研究结论或者真实客观的研究结论。

在本研究中,不同观察时间点观察测定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于观察时间不同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有可能是处理因素即稀释比例的不同造成的。通过对不同观察时间点观察测定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有效消除了因观察时间不同导致的不同观察时间点观察测定指标的差异,仅保留了处理因素即稀释比例的不同有可能造成的处理间差异,此时即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每一种稀释液在保存期间的变化视为一个整体,即将标准化处理后的不同观察时间点的观察测定数据视为反映该稀释液保存效果的某项指标的重复观察数,再采用SASSPSS统计分析软件可非常方便的完成对不同处理间的显著性检验,这有效解决了以往在该领域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处理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的难题。

 

 

 

案例2基于小群体试情结果确定羊最适宜输精时间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2]

 

摘 要:(目的为了准确预测羊最适宜输精时间,(方法以概率论方法为指导,以羊繁殖过程中卵子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以及精子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为基本参数,以不同品种羊小群体试情所获得的羊发情开始时间、发情持续时间为依据,(结果构建了可反映不同输精时间条件下可能妊娠羊占同期发情处理羊最大比例的数学模型,不仅可准确预测出基于小群体试情结果条件下的最适宜输精时间,而且可定量分析上述不同参数对羊群配种后受胎率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羊;人工授精,输精时间;预测模型

 

Case 2 The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Insemination Time of Sheep Based on Small Group Test Results

 

Abstract: (Purpose) To exactly predict the optimal insemination time of sheep, (Method) This study, under the direction of probability theory, took the time of eggsand spermatozoa to maintain fertilization capacity as the basic parameters in the process of sheep breeding. Besides, the onset and the duration of estrusof different kinds of sheep in small group test were also referred.(Result) Finally,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could reflect the maximum proportion of pregnant sheep in the same period of estrus at different insemination time, can be used to exactly predict the optimal insemination time based on the small group test results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conception rate after breeding.

 

Key Word: Sheep,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Insemination time,Prediction Model


1 引言

为了准确预测经同期发情处理后羊群的最佳输精时间,2015年我们以概率论方法为指导,构建了基于小群体试情结果的羊群最佳输精时间预测模型,并与20155月在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实际验证,其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完全一致。

2 背景介绍

1)输精时间是影响羊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最主要因素。根据羊繁殖生理学现有研究结果,羊排卵时间大概发生在发情兴奋期的末尾,一般在发情结束前4~6h。对于个体而言,此时即为理论上的最佳配种时间。对于一个生产单元的小群体而言,由于个体间发情持续期差异极大,故发情结束时间也存在极大差异。因此,理论上的最佳配种时间在实践中根本无法预测,也就是说,上述最在输精时间不存在实用性。此时应考虑以同期发情结束后或发情开始后为基点,探索最佳的输精时间。

2)以同期发情结束后或发情开始后为基点,确定最适宜输精时间涉及到特定品种羊的发情开始时间、发情持续时间、卵子在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以及精子获能时间、精子在母畜生殖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等多个因素,由于不同个体间发情开始时间、发情持续时间变化较大,加之各因素间相互影响,故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几乎不可预测,也无实际应用价值。以群体为单元则具有极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3)在一定规模的群体中,由于不同时间点开始发情母羊占总处理母羊的比例、不同发情持续时间母羊数占总处理母羊的比例均呈规律性变化,二者均近似于正态分布,加之卵子在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精子在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以及精子获时间相对确定(一般1.5~2.0h),故根据概率论的相关知识,使最佳输精时间预测成为可能。

3 主要内容

3.1 预测模型构建

根据繁殖学理论,影响受配母羊有可能实现精卵结合的因素主要包括母羊开始发情时间、母羊发情持续时间、发情母羊开始排卵时间、卵子在母畜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和精子在母畜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对于1个群体而言,由于母羊开始发情时间和母羊发情持续时间一般均呈近似的正态分布,而卵子母畜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和精子在母畜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一般相对固定,因此可依据对小群体的试情结果,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估计不同时间点发情结束母羊的概率;再依据卵子和精子分别在母畜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参数,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可分别计算不同时间输精后有可能实现精卵结合的受配母羊的概率。其数学模型以及估算过程如下:

正常情况下,经同期发情技术处理的母羊一般于处理后12h开始试情且每12h试情1次,以试情结果为依据将相差72h以内的发情母羊视为同期发情母羊。在此情况下,对于1个规模为N只适繁母羊的群体而言,其发情母羊发情开始时间一般均对应着一个7元有序集合T1,即:

依据试情结果,对应发情开始时间7元有序集合T1的发情母羊数、在相应时间点发情羊只数占总发情羊比例一般均对应一个7元有序集合N1P1,即:

其中n=n12+ n24+ n36+ n48+ n60+ n72+ n84。同时,虽然每1只发情母羊可能有不同的发情持续期(正常情况下,发情持续期一般在12h以上,个别羊可达60h),但对于整个发情母羊群而言,其发情持续时间一般均对应着一个5元有序集合T2,即:

依据试情结果,对应发情持续时间5元有序集合T2的发情母羊数和频率一般均对应一个5元有序集合N2P2,即:

其中m=m12+ m24+ m36+ m48+ m60

依据上述试情结果,对于1个规模为N只适繁母羊的群体而言,其发情母羊发情结束时间一般对应着111元有序集合T3,在T3所对应的时间点发情结束母羊的概率则对应着111元的有序集合P3,即:

,其中:

据报道,母羊排卵时间大概发生在发情兴奋期的末尾,一般在发情结束前4~6h(对于个体而言,此时即为理论上的最佳配种时间),其卵子母畜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一般为12h~16h(本研究中以12h计),精子在母畜体内维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一般为24h~48h(本研究中以48h计)。依据上述参数,则对撤栓后的母羊群体,其可能的配种时间以及该时间点输精后有可能实现精卵结合(即精子与卵子见面)的受配母羊的最大概率TP一般均对应一个15元有序集合T4P4,即:

其中任意一时间点输精后有可能实现精卵结合(即精子与卵子见面)的受配母羊的最大概率TPt可按下式估计:

在上述15元有序集合P4中,TPt最大者所对应的时间t即为理论上的最佳输精时间。但对于规模化羊群而言,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每个生产单元羊群规模的设计一般以满足1个工作日为基本原则,换言之即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技术的实施一般将持续12h,故实践中的最佳输精时间母羊撤栓后t-12小时。

3.2 试验验证

1)试验羊群

200只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3胎次空怀期小尾寒羊作为本研究的备选用羊,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40只羊),按照人为延长黄体期技术路线并采用“0 d放置羊用实用型炔诺酮阴道海绵栓13 d撤栓)+13 d肌注PG1 ml/只或0.1mg/只)”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其中50只发情羊用于小群试情。

2)试情结果(表1、表2

由表1、2可知,50只同期发情母羊的发情开始时间均介于12h和84h之间,且其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全部50只同期发情母羊的发情持续时间均介于12h和60h之间,且其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

 

表1 发情开始时间试情结果

处理母羊数(只)

项目

发情开始时间(h)

12

24

36

48

60

72

84

50

发情母羊数(只)

0

6

8

17

9

7

3

占处理母羊比例(%)

0.0

11.1

14.8

31.5

16.7

13.0

5.6

 

表2 发情持续时间试情结果

同期发情母羊(只)

项目

发情持续时间(h)

12

24

36

48

60

50

发情结束母羊数(只)

7

10

18

9

6

占同期发情母羊比例(%)

14

20

36

18

12

 

3)预测结果

由表1可知,本研究中试验母羊在不同时间点开始发情母羊占总处理羊比例对应的7元有序集合为:

由表2可知,发情母羊在发情持续时间5元有序集合发情结束母羊占总发情羊的比例(频率分布对应的5元有序集合为:

依据P1 和P2试验结果,经计算可知,大群处理母羊的发情结束时间以及在不同时间点结束发情母羊的概率分别对应着111元的序集合T3P3,即:

依据相关参数可知,撤栓后的母羊群体可能的配种时间一般均对应一个15元有序集合T4,即:

参照P3结果,按照任意一时间点输精后有可能实现精卵结合(即精子与卵子见面)的受配母羊的最大概率TPt估算公式,经估算可知,对应T4的受配母羊的最大受胎率对应的15元有序集合P4如下:

1 不同输精时间对应的理论上的最大受胎率

上述结果表明,同期发情处理母羊在撤栓后84h输精,其理论上实现精卵结合的最大概率为90.2%。因此,理论上的最佳输精时间应为处理母羊撤栓后的84h。如果以精卵结合最大概率85%以上为标准,则输精时间以撤栓后的72h~84h为宜。虽然如此,但对于规模化羊群而言,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其羊群规模的设计一般以满足1个工作日为基本原则,换言之即腹腔镜子宫角输精技术的实施一般将持续12h。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最佳输精时间应为母羊撤栓后72h;其适宜输精时间为撤栓后的60h~72h

本研究以小群试情结果为依据、利用羊繁殖学相关参数以及概率论的相关知识所预测的撤栓后最适宜输精时间较刘桂娟等、刘玉峰等、刁显辉等报道的时间偏晚6h~12h,但与魏海军等报道的适宜输精时间基本一致。据刘桂娟等报道,在撤栓后48h对处理母羊实施子宫角输精,其中冻精和鲜精人工授精的受胎率分别为73.33%86.44%刘玉峰等研究发现,试羊撤栓后48h54h输精效果较好,其受胎率分别为55.56%62.50%;刁显辉等在撤栓后48h54h对处理母羊实施子宫角输精,其冻精人工授精的受胎率高达90%以上魏海军等在撤栓后48h78h对处理的家养梅花鹿实施子宫角冻精输精,其不返情率高达88.9%上述差异可能与试验羊品种、饲养管理、配种季节以及试验误差等有关。该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预测结果在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的实际操作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3)试验结果

表3输精时间对配种母羊2个情期不返情率的影响

输精时间(h

试验用羊(只)

返情母羊数(只)

未返情母羊数(只)

不返情率(%

48

36

13

23

63.89

60

31

7

24

77.42

72

38

7

31

81.58a

84

38

16

22

57.89b

 

由表可知,随着输精时间的延迟,配种母羊在2个情期的不返情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撤栓后48h60h72h84h输精母羊2个情期的不返情率分别为63.89%77.42%81.58%57.89%,其中72h输精母羊的不返情率显著高于84h输精母羊的不返情率(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利用腹腔内窥镜对同期发情处理母羊进行子宫角输精时,其输精时间以撤栓后48h72h较为适宜,其中以撤栓后48h72h输精效果较好,且以72h输精不返情率最高,为最佳输精时间。该结果与第二节预测结果完全一致,表明第二节预测结果是完全可信的。虽然如此,由于受试验规模限制,本研究并未筛选出最佳的输精时间点,关于最佳输精时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小结

基于小群试情结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最佳输精时间应为母羊撤栓后72h;其适宜输精时间为撤栓后的60h~72h,与试验结果一致。表明模型可信。

 


案例3羊群饲养管理水平对胚胎移植受体羊移植受胎率的影响[3]

 

摘 要:(目的为了充分说明饲养管理水平对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程度,特选择本案例。(方法)本案例中,将来自于同一企业的同一批次供体羊的542A级胚胎同时移入2个不同企业的428只受体羊(其中A企业供体羊242只,B企业供体羊186只),45dB超观察受胎情况,母羊分娩后统计产羔数量。(结果)结果表明:来自于A企业受体羊受胎率、胚胎成羔率分别为73.97%69.42%,分别是来自于B企业受体羊的2.15倍和2.25倍,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上述结果表明,供体羊饲养管理水平是营养胚胎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结果提示我们,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受体羊的饲养管理工作

关键词:受体羊;饲养管理;受胎率胚胎成羔率

Case 3  The Impact of Sheep Feeding managementon the conceptionrate of embryo transfer recipient sheep

 

Abstract: (Purpose) In order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impact of feeding management on the effect of embryo transfer, this case is chosen. (Method) In this case, 542 A-level embryos from the same batch of donor sheep from the same enterprise were transferred into 428 recipient sheep of two different enterprises (of which enterprise Adonor sheep 242, enterprise B 186). After 45 days,the fetal situation was taken type-B ultrasonic inspection and the number of lambs was counted after delivery.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ption rate and embryo lambing rateof enterprise A was 73.97% and 69.42%, which wererespectively 2.15 times and 2.25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B. So 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 (P <0.01). (Conclusion)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eeding management of donor sheep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embryo transfer.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feeding management of recipient sheep during the embryo transfer process.

Key Word: Recipient Sheep,Feeding Management,Conception Rate,Embryo Lambing Rate

 

1 引言

201310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田秀娥、付明哲、潘瑞和陈小强4位老师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某企业开展羊胚胎移植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将来自于同一企业的同一批次供体羊的A级胚胎同时移入2个不同企业的受体羊,结果来自于不同企业的受体羊的受胎率和胚胎成羔率差异极显著P0.01。该意外获得的典型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供体羊饲养管理水平对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程度。

2 背景介绍

1)胚胎移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工作不仅周期长(一般历时20天左右),而且涉及的技术环节较多,一般涉及供受体选择、供受体同期发情、供体的超数排卵、供体的配种、供体胚胎采集、胚胎质量鉴定、受体胚胎移植、供受体术后护理、受体移植后的饲养管理等技术环节,因此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系统工程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水平对胚胎移植效果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虽然从理论上讲,胚胎移植工作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水平对胚胎移植效果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目前缺乏相应的试验结果支撑,故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单纯的理论讲授向学生灌输上述观点,老师讲的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听的过程中兴趣不高,结果教学效果一般。故急需相应的典型案例支撑,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主要内容

3.1 推广工作简述

201310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田秀娥、付明哲、潘瑞和陈小强4位老师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某企业开展羊胚胎移植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将来自于同一企业的同一批次供体羊的542A级胚胎同时移入2个不同企业的428只受体羊(其中A企业受体羊242只,B企业受体羊186只),45dB超观察受胎情况,母羊分娩后统计产羔数量,意外获得了羊群饲养管理水平对胚胎移植受体羊移植受胎率和胚胎成羔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见表1)。

3.2 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来自于A企业受体羊受胎率、胚胎成羔率分别为73.97%69342%,分别是来自于B企业受体羊的2.15倍和2.25倍,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表明,供体羊饲养管理水平是营养胚胎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结果提示我们,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受体羊的饲养管理工作

1 受体羊饲养管理水平对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供体

羊群

受体羊群规模(只)

胚胎

质量

受体羊及其移植胚胎数量(只/枚)

受体受胎率(%

胚胎成羔率

%

单胚移植

双胚移植

合计

羊群1

242

A

121121

121242

242363

73.97a

69.42a

羊群2

186

A

9393

93186

186279

34.41b

30.82b

 

 

 

 

 

 

 


案例4以畜群年均繁殖断奶成活仔畜数数学模型为纽带的家畜繁殖管理多媒体课件[4]

 

摘 要:(目的为了更好的讲授“家畜繁殖管理”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方法以提高畜群繁殖生产效率为目标,以畜禽年均繁殖断奶成活仔畜数为畜群繁殖生产效率的度量指标,(结果构建了通过反映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兽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后科技进步所导致的各具体指标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进行准确估计的数学模型;同时以绒山羊为例(平均产羔率108%),讨论了产羔间隔缩短对产羔间隔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率的影响。

关键词:家畜繁殖管理;畜群年均繁殖断奶成活仔畜数;数学模型

Case 4 TheMulti-media Coursewareof LivestockReproduction Management Linked With the MathematicalModel of Average Annual Survival Number of HerdAfter Weaning

 

Abstract: (Purpose) In order to better teach the content of the chapter "Livestock Reproduc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 aim of the method is to improve the herd breeding productivity, which is measured by average annual livestock and poultry survival number after weaning. (Result)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nimal reproduction, animal breeding, animal nutrition, animal environmental hygiene, veterinary medicine, management and other disciplin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canexactly estimateaverage annual weaning survival number of herd. At the same time,cashmere goats(The average lambing rate is 108%) have been taken for example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reduced lambing interval on the average annual survival rate of herd after weaning.

Key Word: Livestock ReproductionManagement,Average Annual Survival Number of HerdAfter Weaning,Mathematical Model

 

1 引言

动物繁殖管理是动物繁殖学的3大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为了丰富与完善该部分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动物繁殖学”课程主讲老师之一的田秀娥老师与2010年提出了“以存栏畜禽年均繁殖断奶成活仔畜数数学模型为纽带的家畜繁殖管理多媒体课件”建设的初步设想,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完善,该课件已初步成型,并先后在3年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2 背景介绍

1)动物的生殖生理、动物繁殖技术和动物繁殖管理是动物繁殖学的3大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动物生殖生理基本理论(基础研究成果)是动物繁殖技术的基石,动物繁殖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是提高畜群繁殖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手段,而动物繁殖管理则是以动物繁殖技术为支撑,以系统论方法为指导,将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兽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应用于动物繁殖领域,最终实现提高畜群繁殖生产效率的终极目标,因次其属于应用研究范畴,其成果体现为应用研究成果。

2)虽然动物繁殖管理是动物繁殖学的3大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但关于该部分内容,现有相关教材均对其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篇幅有限,现有不同版本教材对其论述均在10个页码以内,其占整个教材比重不足3%论述相对简单,现有不同版本教材对其论述仅限于简单的、泛泛的论述,且差异较大,对相关的关键问题如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成果体现等均现有明确的定位与论述;逻辑性不强,对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兽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的逻辑关系鲜有论述;定量化论述不足,对反映家畜繁殖生产力的各单一指标均有准确定义和明确的估算公式,但对存栏成年种用畜禽年均繁殖仔畜数这一综合指标未有准确定义和明确的估算公式,更没有反映出各单一指标对综合指标影响的量化关系。上述不足对教与学均带来极大不便,最终导致使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效果。

3)正因为动物繁殖管理是属于应用研究范畴,其成果体现为应用研究成果,故其教学效果的优劣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丰富与完善、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3 主要内容

3.1 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的基本含义

所谓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Average annual number e of newborn animal herd weaning survivalA),是指畜群全年繁殖生产的断奶活仔畜数与年初畜禽存栏数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1

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是一个综合指标,可直接反映一个养殖场畜禽繁殖生产效率的高低。

3.2 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的估算

正因为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是一个综合指标,因此其不仅可依据年生产的统计结果进行直接计算,而且可依据其它相关统计指标进行间接估算。

         2

依据繁殖学相关概念,2式可改写为:

3

4

其中,年初适繁母畜数占年初畜禽总存栏数的比例称为畜群结构指数,可反映一个养殖企业畜禽结构优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年繁殖窝数指全年适繁母畜的平均繁殖窝次数,可通过公式计算:年繁殖窝数指=12(月)/平均产仔间隔(月),可反映一个养殖企业繁殖管理水平和繁殖技术应用水平即密集繁育技术体系生产水平的高低;母畜平均产仔数是家畜育种学成果的具体体现;配种率、受胎率和分娩率主要体现了繁殖技术水平的高低;母畜死淘率和仔畜断奶成活率反映了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动物营养学、兽医学等学科成果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3.3 不同技术指标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的影响(以羊为例)

4不仅可通过反映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兽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后科技进步所导致的各具体指标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进行准确估计,而且可对正常生产水平下因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各不同技术指标变化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影响的程度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本研究以绒山羊为例(平均产羔率108%),讨论产羔间隔缩短对产羔间隔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率的影响(见图1)。

1 产羔间隔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率的影响

4 小结

1)提出了通过反映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兽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后科技进步所导致的各具体指标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仔畜数进行准确估计的数学模型。

2)以绒山羊为例(平均产羔率108%),讨论了产羔间隔缩短对产羔间隔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率的影响,其他指标对畜群年均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程度请同学们自己进行讨论。


案例5 繁殖新技术提高獭兔养殖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实践与效果[5]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法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陈庄群丰兔场于2012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兔同期发情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在生产中进行集成应用后,(结果饲养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仅此每年节省人工费3.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獭兔;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生产效率;经济效益

 

Case 5 ThePractice and Effect of Breeding New Technology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Rex Rabbit Rearing Enterprise

Abstract: (Purpo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Method) Qunfeng rabbit rearing field inChenzhuangtown, Pucheng County, Wein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introduced the estrus synchronization and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technologyfrom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in 2012. (Result) After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s in production, Feeding workers have improved the labor productivity by more than 50%.And only this saves the annual labor costs for more than 30,000 Yuan, so the economic benefitsareremarkable.

Key Word: Rex Rabbit, EstrusSynchronization, Artificial Insemination,Productivity, EconomicBenefits

 

1 引言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陈庄群丰兔场于2012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兔同期发情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在生产中进行集成应用后,饲养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仅此每年节省人工费3.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 背景介绍

1)家兔不仅常年发情,而且发情周期(一般15~17d)、妊娠期(30d)和哺乳期(一般25~30d)均较短,这些造就了家兔可在一年内实现多胎繁殖。一般情况下,家兔每年可繁殖4~8窝左右。

2)家兔可在一年内实现多胎繁殖的特性,在提高家兔繁殖率和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也同时决定了家兔养殖也必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一个年存栏基础母兔500只的适度规模养殖场为例,在自然状态下其每年将繁殖2000~4000窝次,假设其每年真正可用于繁殖的时间为10个月(受高温影响,家兔每年大约有2个月时间的繁殖性能较低),则在自然状态下平均每月将繁殖200~400窝次。根据家兔的繁殖特性,该场每天必定平均有7~14只母兔处于发情状态,7~14只母兔处于临产状态,同时仔兔的饲养、断奶、转群等工作也分别有7~14窝次,因此该场每天均需对大约250只母兔进行发情观察以挑出7~14只发情母兔并对其进行人工辅助配种,同时需分别完成7~14窝次的分娩与护理及仔兔的饲养、断奶、转群等管理工作,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但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导致饲养人员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因此,节约劳动力成本成为提高兔场经济效益的关键。

3)随着养兔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兔同期发情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成熟与示范推广,依托科技进步,使獭兔养殖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成为可能,且潜力巨大。

3 主要内容

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陈庄群丰兔场年存栏獭兔繁殖母兔400只,3名工作人员每天需工作10h(共计30h)进行母兔发情观察、配种、分娩与护理及仔兔的饲养、断奶、转群等日常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有时甚至不能按时吃饭。2012年,该场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兔同期发情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在生产中进行集成应用后,不但适繁母兔由原来的400只增加到550只,而且工人的劳动时间由原来的10h减少到8h以内(工人数量维持3名不变),在大大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兔场经济效益也大幅提高(详见表1)。

1 繁殖新技术对獭兔养殖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阶段

劳动生产效率

劳动力成本

母兔数量

(只)

工作时间(h/d

工作效率

h/100只)

相对效率(%

母兔数量

(只)

工资

(元/年)

单位成本(元/只)

相对比例(%

技术引进前

400

30

7.5

100.00

400

75000.0

187.5

100.00

技术引进后

550

24

8.1

67.88

550

75000.0

141.82

75.63

 

4 小结

1)依托科技进步对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养殖经济效益的技术外溢效应十分巨大,养殖业生产实践中应引起特别关注。

2)养殖业科技进步在带来巨大技术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必将产生一定的技术成本,企业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培养自己熟练的技术人员,是企业降低技术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也是保证关键技术可持续发挥效应的唯一选择。

 


案例6对胚胎移植供体母羊实施子宫角输精技术的创新与实践[6]

 

摘 要:(目的为了有效解决胚胎移植过程中种公羊严重不足的制约因素,(方法试验组采集2只优秀杜泊种公羊鲜精,采用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对32只进行超数排卵的供体杜泊母羊进行人工授精,对照组8只进行超数排卵的供体杜泊母羊,选择8只种公羊按照自然交配方法进行本交配种,比较2组母羊卵巢的卵子数量、卵子回收率、回收卵子的受精率、胚胎利用率以及可利用胚胎产出率。(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卵巢上平均黄体数量分别达到10.286.33个和10.754.74个,2组羊卵子回收率分别为95.63%6.32%94.60%6.00%,组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回收卵子的受精率分别为74.45%81.71%,虽然对照组较试验组提高了7.29个百分点,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胚胎利用率分别为100.0%76.12%,差异极显著(P<0.01);(4)试验组和对照组可利用胚胎产出率分别为7.375/只和6.375/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对胚胎移植供体母羊采用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进行人工授精,并不影响供体母羊可利用胚胎产出率,完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济杂交;示范基地;推广模式

 

Case 6 The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Uterine Horn Insemination Technique for Embryo Transfer Donor Ewe

 

Abstract: (Purpose) In order to solve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rams during embryo transfer, (Method) the test group collectedthe fresh semen of two excellent dorper rams, and artificially inseminated32 donor dorper eweswith superovulationby using peritoneal endoscopic uterine horn insemination technique. By contrast, the control group let8ewes with superovulationmate with 8 selected rams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mating method.Thenthe number of eggs, the recovery rate of eggs, the fertilization rate of the recovered egg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embryos, and the available embryo yieldin ewe ovari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1) The average number of corpus luteumonovaries in the tes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10.28 ± 6.33 and 10.75 ± 4.74respectively. The recovery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95.63% 6.32% and 94.60% 6.00%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2) The fertilization rates of the recovered eggs in the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74.45% and 81.71%respectively.Although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9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than the test one,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 0.05). (3) The utilization rates of embryos in the tes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100.0% and 76.12%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extremelysignificant (P <0.01). (4) The available embryo yield in the test and control groups was 7.075 per ewe and 6.375 per ewe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using ectopic endoscopic uterine horn insemination technique for embryo transfer donor ewes does not affect the available embryo yield, so it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production.

Key Word: Economic Crossbreeding,Demonstration Base,Promotion Model

 

1 引言

20154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田秀娥、王永军、付明哲、潘瑞和陈小强5位老师在山西省闻喜县锦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羊胚胎移植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因突发因素导致租用种公羊工作无法按计划正常实施,胚胎移植工作也因此而处于中途夭折的危险境地,无奈之下,采用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对32只进行超数排卵的供体杜泊母羊进行人工授精,却意外大获成功。现将其总结后作为典型案例用于教学。

2 背景介绍

1)配种工作是胚胎移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配种效果直接决定着胚胎移植工作的成败。正因为如此,在胚胎移植工作的生产实践中,对经超数排卵处理后的供体羊通常按照公母比例为1:1的比例配备公羊,采用自然交配方式进行本交配种。

2)随着羊人工授精技术的不断成熟尤其是利用腹腔内窥镜开展子宫角输精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羊人工授精技术得到了一定普及与应用,但对于经超数排卵处理后的供体羊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则鲜见报道。

3 主要内容

3.1 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20154月,山西省闻喜县锦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羊胚胎移植过程中,公司准备了42只供体母羊,分为2个批次进行处理,每个批次处理21只供体母羊,按常规最少需要准备21只配种公羊,方可满足经超数排卵处理后的21只供体羊配种工作需要,但公司仅有可利用种公羊10只,原计划从兄弟羊场通过租用方式解决种公羊数量不足的问题。在项目过程中,因突发因素导致租用种公羊工作无法按计划正常实施,此时胚胎移植工作已按计划推进(42只供体母羊已处理),仅剩配种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也就是说胚胎移植工作因此而处于中途夭折的危险境地。

3.2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面对上述困难与问题,只有2种选择,一是立即终止项目实施,但这将导致企业前期投入不可能有任何回报,造成经济损失;二是大胆创新,依托项目组成员业已熟练掌握并在生产中成功应用的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利用仅有的10只公羊,通过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对经超数排卵处理后的供体羊实施人工授精,该法由于鲜见报道而具有一定的技术风险,但项目组讨论后认为其应用应该至少具有50%的把握性即50%以上的卵子可以授精,其技术风险可控。经过慎重考虑,项目组建议企业采用第2套方案,并达成共识。

3.3 具体的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对42只供体母羊全部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其中40只母羊可用于超数排卵。将40只羊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8只供体母羊,选择8只种公羊按照自然交配方法进行本交配种;试验组32只供体母羊,采集2只优秀杜泊种公羊鲜精,采用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进行人工授精(见表1),比较2组母羊卵巢的卵子数量、卵子回收率、回收卵子的受精率、胚胎利用率以及可利用胚胎产出率,以期对技术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1 试验设计

组别

供体母羊数量(只)

配种方式

备注

对照组

8

自然交配

公母比例为1:1

试验组

32

人工授精

采集2只公羊精液,子宫角输精

3.4 实施效果

配种方式对卵子回收率、卵子受精率和胚胎利用率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1)试验组和对照组卵巢上平均黄体数量分别达到10.286.33个和10.754.74个,2组羊卵子回收率分别为95.63%6.32%94.60%6.00%,组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回收卵子的受精率分别为74.45%81.71%,虽然对照组较试验组提高了7.29个百分点,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胚胎利用率分别为100.0%76.12%,差异极显著(P<0.01);(4)试验组和对照组可利用胚胎产出率分别为7.375/只和6.375/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胚胎移植供体母羊采用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进行人工授精,并不影响供体母羊可利用胚胎产出率,完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配种方式对卵子回收率、卵子受精率和胚胎利用率的影响

项目

对照组

试验组

处理羊数(只)

8

32

卵子回收率

卵子数量(个)

8610.754.74

32910.286.33

回收数(枚)

8210.255.09

3179.916.32

回收率(%

94.606.00

95.636.32

回收卵子受精率

回收数(枚)

82

317

受精卵数量(枚)

67

236

卵子受精率%

81.71

74.45

胚胎利用率

回收胚胎数(枚)

67

236

可利用胚胎数(枚)

51

236

胚胎利用率(%

76.12B

100.00A

可利用胚胎产出率(枚/只)

6.375

7.375

 

4 小结

1)对胚胎移植供体母羊采用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技术进行人工授精,并不影响供体母羊可利用胚胎产出率,该技术经完善后完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创新是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在本案例中虽然是被动的进行了大胆创新,但也让我们尝到了创新所产生的丰富营养。


案例7组合式、可移动、可调节、多用途”胚胎移植手术车(架)的创新与应用[7]

 

摘 要:(目的为了不断提高羊胚胎移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受体羊移植的工作效率,(方法通过对原有胚胎移植手术车(架)的不断改进,发明了“组合式、可移动、可调节、多用途”胚胎移植手术车(架)。(结果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使用该设施可将羊胚胎移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受体羊移植的工作效率提高30%以上。

关键词:羊;胚胎移植;手术移植,效率

 

Case 7 The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dular, Movable, Adjustable and Multi-purpose "Embryo Transfer Vehicle (Frame)"

 

Abstract: (Purpose)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cipient sheep transplan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sheep embryo transfer technology, (Method) the "modular, movable, adjustable, multi-purpose" embryo transfer vehicle (frame) was invented throug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original one. (Result) Over the years,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rough this facility,the efficiency of recipient sheep transplantation has be increased by 30% or more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sheep embryo transfer technology.

Key Word: Sheep,Embryo Transfer,Surgical Transplantation, Efficiency

 

 引言

为了不断提高羊胚胎移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受体羊移植的工作效率,以田秀娥老师为首的胚胎移植技术推广团队,通过不断改进,发明了“组合式、可移动、可调节、多用途”胚胎移植手术车(架)。,并在推广实践中进行了实践检验。

2 背景介绍

1)对受体进行胚胎移植是胚胎移植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羊的胚胎移植工作中,对受体进行胚胎移植必须通过手术实施,其中手术车(架)是必需的设施之一。

2)原有手术架移动性差且高度和倾斜度(与地面夹角)固定,在手术量大的情况下,易造成手术操作人员身体不适,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3 主要内容

3.1 改进后手术架的基本结构

dCkhR8gvMAAA&bo=cgSAAkAGhAMBABI!&rf=viewer_4dCwHhsm3GgAA&bo=gAJyBIQDQAYBABI!&rf=viewer_4

 1 移动灵活的手术架                       2 调整高度与倾斜度后的手术架

3.2 应用效果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使用该设施后,团队(4人)协作后每小时通过手术移植的受体羊由原来的45只提高到60只,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3.33%,效果显著。

4 附件

羊胚胎移植实施过程图片。

IMG_20140923_11261520150207_084932IMG_20141221_131140

受体移植                         受体移植                    供体冲胚


案例8羊胚胎移植实施过程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8]

 

摘 要:(目的为了比较直观的进行胚胎移植技术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以羊为试验动物,制作了羊胚胎移植实施过程视频录像的多媒体课件。(结果几年来教学实践证明,该课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羊;胚胎移植;录像

 

Case 8The Video Record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heep embryo transfer

 

Abstract: (Purpose) In order to undertake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embryo transplantation comparatively directly, (Method) sheep were used as the test animal to produce the video record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heep embryo transfer. (Result) In the past few years, 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ursewar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 Sheep, Embryo Transfer,Video Recording

 

1 引言

为了满足胚胎移植技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需要,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动物繁殖学”课程主讲老师之一的田秀娥老师,以羊为试验动物,制作了羊胚胎移植实施过程视频录像的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实践检验。

2 背景介绍

1)胚胎移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工作不仅周期长(一般历时20天左右),而且涉及的技术环节较多,一般涉及供受体选择、供受体同期发情、供体的超数排卵、供体的配种、供体胚胎采集、胚胎质量鉴定、受体胚胎移植、供受体术后护理、受体移植后的饲养管理等技术环节,因此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2)胚胎移植工作的上述特殊性,对教与学均带来极大不便,不论是理论讲授还是实验教学,学生总会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而制作胚胎移植实施过程视频录像无疑对提高教学效果将发挥促进作用。

3 主要内容

“动物繁殖学”课程主讲老师之一的田秀娥老师,以羊为试验动物,制作了羊胚胎移植实施过程视频录像的多媒体课件,几年来教学实践证明,该课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 附件

羊胚胎移植实施过程视频录像。

 

 

 

 

 

 

 

 

 

 

 

 

 

 

 

 

 

 

 

 

案例9规模化羊场羊群结构优化数学模型构建与应用[9]

 

摘 要:(目的为了进行羊群结构优化,(方法应用数学方法,(结果构建了描述羊群结构的数学模型,并以以总存栏羊位数作为限制因子,开展了羊群结构优化研究。

关键词:羊群结构;优化;数学模型

 

Case 9 Optimiz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Scale of Sheep Structure in sheep Field

 

Abstract: (Purpose)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heep structure, (Method) Mathematical Methods were applied(Result) to establish the mathematic model which described the sheep structure.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sheep was taken as the limiting factor to carry out the study of the optimization of sheep structure.

Key Word: SheepStructure; Optim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1 引言

为了进行羊群结构优化,2015年我们构建了描述羊群结构的数学模型,并以以总存栏羊位数作为限制因子,开展了羊群结构优化研究。

2 背景介绍

羊场羊群结构优化是规模化羊场繁殖管理的重要内容。羊群结构优化的主要目标是羊群保持旺盛的繁殖能力,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羊群结构包括品种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其结构优化又涉及到几乎羊场全部的技术指标,其关系非常复杂,故对其进行精确优化十分困难。以羊场规模为限制因子,以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反映其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可非常方便的提出针对性的羊群结构优化方案。

3 主要内容

3.1 羊群结构的数学模型

3.1.1羊群结构的数学表达式

一般情况下,对于任何1个以绒山羊纯种繁育作为基本生产模式的规模化养殖场而言,其羊群(flock,记为NFlock)可分为繁殖羊群(breeding flock,记为FBF)和商品羔羊群(goods lamb group,记为NL)两部分,其中繁殖羊群(NBF)中总包括一定数量的母羊群(NM)和公羊群(NF),即任何1个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的羊群结构均对应着一个3元的有序集合:

正常生产情况下,母羊群(NM)又可分为成年母羊NMa(包括全部1~m周岁母羊,m为繁殖母羊的最大利用年限)和后备母羔羊(NMr);公羊群(NF)又可分为成年公羊NFa(包括全部1~f周岁公羊羊,f 为种公羊的最大利用年限)和后备公羔羊(NFr),据此羊群结构的3元有序集合可表示如下:

如前所述,如果进一步考虑羊群的年龄结构,则成年母羊NMa和成年公羊NFa的年龄结构分别对应着一个m元和f元的有序集合:

综上所述,羊群结构的3元有序集合可表示如下:

3.1.2不同羊群间的数量关系

(1)成年公羊与成年母羊的数量关系

在养羊业生产中,通常将1~m周岁母羊统称为成年母羊(adult ewes),将1~f周岁公羊统称为成年公羊(adult rams)。同时在讨论羊群的性别结构时,习惯以成年公羊数量占成年母羊数量的比例(r)表示羊群的性别结构,故假设羊群中成年母羊的数量为NMa,则成年公羊数量为:

(1)

(2)后备羊与成年羊的数量关系

一般情况下,母羊群中后备母羊的数量随成年种母羊平均死淘率和后备母羊死淘率RMr(与饲养管理水平和选择强度有关)的不同而变化,公羊群中后备公羊的数量随成年种公羊平均死淘率和后备公羊死淘率RFr(与饲养管理水平和选择强度有关)的不同而变化,则后备种母羊和后备种公羊分别与成年母羊和成年公羊数量间存在以下数量关系:

(2)

(3)

在上式中,假设1~m岁母羊以及后备公羊、1~f岁公羊的死淘率分别为RM1RM2、……、RMi、……、RMmRF1RF2、……、RFi、……、RFf,则:

(4)

(5)

若不考虑不同年龄羊死淘率的差异,则:

(6)

(7)

(3)周岁以后各年龄段的成年母羊和成年公羊的数量关系

周岁以后各年龄段成年母羊和成年公羊数量随不同年龄段母羊死淘率RMi和公羊死淘率RFj的变化也处于动态变化,但始终保持一定比例,其中1~m周岁各年龄羊群的比例为1﹕(1- RM1)﹕(1- RM1)×(1-RM2)﹕……﹕(1- RM1)×(1-RM2)×……×(1-RM(m-1))1~f周岁各年龄羊群的比例为1﹕(1- RF1)﹕(1- RF1)×(1-RF2)﹕……﹕(1- RF1)×(1-RF2)×……×(1-RF(f-1)),由此可推导出以下数量关系:

(8)

(9)

(4)商品羔羊与成年母羊的数量关系  

商品羔羊群的数量NL与成年适繁母羊的数量NMa、母羊繁殖间隔时间T(月)、母羊产羔率RL、羔羊断奶成活率RW密切相关。其存在以下关系:

(10)

3.1.3羊群结构的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

羊群结构的优化与管理,其实质是在一定制约条件下对不同品种、不同类群羊群资源的最佳配置,以期使羊群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后备生命力旺盛的生产状态,保证其发挥最大生产潜力,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长期以来,我国在羊群结构优化研究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数学模型,导致其研究大多集中于定性研究或仅限于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方面,关于影响羊群结构的相关因子变化可能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影响的定量分析研究较少。本研究建立的羊群结构数学模型,无疑对开展上述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研究工具,相信对于推动羊群结构优化管理研究将发挥应有的作用。

3.2 羊群结构优化研究——以总存栏羊位数作为限制因子

随着我国养羊业生产由传统的放牧饲养逐渐向全舍饲养殖的转变,在榆林市已经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化绒山羊养殖企业,但由于养殖观念落后,大部分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对羊群结构调整与优化重视不够,导致羊群中适繁母羊比例不高,而大龄羔羊和大龄羯羊所占比重较大,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这也成为榆林市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的一大顽疾。为此,我们以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作为研究对象,以各种羊总存栏羊位数1000只作为限制因子,开展了羊群结构的优化研究。

3.2.1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榆林市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作为研究对象,以各种羊总存栏羊位数1000只作为限制因子。

2)研究方法

    建立约束方程

假设研究对象的羊群结构可用以下有序集合表示:

或者

依据生产过程中不同性别、不同类群及不同年龄羊群数量间的内在关系,以成年母羊总数NMa)为基础,分别建立表示羊群中不同类型羊数量的数学表达式,并依据不同类群羊所占栏位数(栏位系数P)计算该类群羊的栏位数,根据本研究确定的“各种羊总存栏羊位数为1000”约束条件建立如下约束方程:

11

羊群中不同类型羊数量估计:以成年公羊占成年母羊比例(r)为纽带建立成年公羊总数NFa与成年母羊总数NMa间的数量关系(详见式2-2-1);以成年种母羊平均死淘率和后备母羊死淘率RMr(与饲养管理水平和选择强度有关)为纽带建立后备种母羊总数NMr)与成年母羊总数(NMa)间的数量关系(详见式2-2-2);以成年种公羊平均死淘率和后备公羊死淘率RFr(与饲养管理水平和选择强度有关)为纽带建立后备种公羊(NFr与成年母羊总数间NMa的数量关系(详见式2-2-3);以周岁以后各年龄段成年母羊死淘率RMim为繁殖母羊的最大利用年限,i为母羊年龄)为纽带建立不同年龄段成年母羊(NMi)与成年母羊总数NMa间的数量关系(详见式2-2-8);以周岁以后各年龄段成年公羊死淘率RFjf为种公羊的最大利用年限,j为公羊年龄)为纽带建立不同年龄段成年公羊(NFj)与成年母羊总数NMa间的数量关系(详见式2-2-9);以母羊繁殖间隔时间T(月)、母羊产羔率RL和羔羊断奶成活率RW为纽带建立商品羔羊群数量(NL)与成年适繁母羊总数NMa间的数量关系(详见式10

将式1、式2、式5和式6代入式11后,即可得表示适繁母羊NMa随各种参数动态变化的数学关系式:

12

将式3-3-2代入3-2-10即可得到反映群体中商品羔羊数量NL的数学表达式:

  13

羊群中不同类型羊的栏位系数P:根据养羊业实践经验,成年母羊、后备母羊和后备公羊的栏位系数分别为PMa=1PMr=1PFr=1;在养羊业生产实践中,由于成年公羊一般采取小群饲养或者单栏饲养,故本研究中暂定成年公羊的栏位系数PFa=5同时,考虑到多数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商品羔羊育肥时间通常存在较大差异,故本研究以羔羊育肥时间L(月)与12比值作为商品羔羊的栏位系数即PL=L/12

    相关参数对羊群结构及其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影响的动态分析

以上述业已建立的约束方程为基础,重点研究公母比例、种公羊利用年限、适繁母羊利用年限、羔羊育肥期等关键技术参数对羊群结构以及该羊群结构条件下预期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分别以总产值和毛收益作为经济效益的度量指标)的影响,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对上述因子进行优化。

    总产值和毛收益估算

产值是考核畜牧业生产过程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根据畜牧经济学理论,绒山羊生产过程的产值主要来源于山羊绒、商品肉羊和羊粪。在本研究中,为了简化计算方法以有利于对影响绒山羊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在产值估算时将羊粪收入忽略不计。在此情况下,绒山羊生产过程中产值Y可简化为:

  (14)

式中,PcPm分别表示山羊绒和商品肉羊的销售价格,WcWm分别羊群每年产绒量和提供的商品肉羊的数量或重量。

为了更为准确的反映不同羊群结构条件下对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在采用产值指标的同时,选择产值减去羊群全年饲料成本所获得的毛收益作为经济效益的另一度量指标,即毛收益=产值-饲料成本。

本研究采用深入养殖场(户)及山羊绒、活羊收购企业现场询问的调查方法,对榆林市绒山羊养殖过程中主要生产性能指标、羊绒和活羊的市场收购价格进行了调查,为了简化分析过程,突出主要矛盾,本研究中绒山羊养殖过程中主要生产性能指标以及羊绒、活羊的市场收购价格均采用调查结果的中间值;其它相关计算参数参照本课题组近年来研究结果。

3.2.2结果与分析

    1)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性别比例(在养羊业生产实践中通常以成年公羊数量占成年母羊数量的比例r表示)是决定羊群结构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主要取决于配种方法、种公羊利用强度等因素确定的种公羊适宜配种任务。羊的配种方法分为自由交配、人工辅助交配和人工授精3种。由于每一个企业的基本条件(包括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和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软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其实际采用的配种方式以及种公羊利用强度等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就导致每一个企业的羊群中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的比例各异。对榆林市一些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的调查发现,羊群中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的比例在0.5%~5%左右变动。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性别比例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1和图1

1 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公羊比例

羊群结构(只)

经济效益(万元)

成年母羊

成年公羊

后备母羊

后备公羊

商品羔羊

小计

总产值

毛利润

0.5%

434.11

2.17

112.44

2.90

659.54

1211.16

98.46

34.95

1.0%

429.04

4.29

111.13

5.74

648.96

1199.16

97.01

34.03

2.0%

419.24

8.38

108.59

11.22

628.54

1175.97

94.21

32.24

3.0%

409.88

12.30

106.16

16.46

609.02

1153.82

91.53

30.53

4.0%

400.93

16.04

103.85

21.46

590.36

1132.64

88.98

28.89

5.0%

392.37

19.62

101.63

26.26

572.49

1112.36

86.53

27.32

 

由表1和图1可知,随着羊群中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的比例由0.5%提高到5.0%,羊群中成年公羊和后备公羊数量基本呈等比例增加变化趋势,成年母羊和后备母羊均有少量减少,受其影响全年商品羔羊数量则大幅度减少。羊群结构的上述变化,虽然因公羊的产绒量相对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使绒的总产量有稍许增加,但受出栏商品羔羊数量大幅度减少的影响,导致整个羊群生产的总产值和毛利润随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的增加呈线性下降。在本研究选定的相关参数条件下,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年总产值和毛利润分别减少了2.4697万元和1.5792万元,即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每提高1%,年总产值和毛利润分别减少了0.0265万元和0.0170万元。上述结果表明,为了不断提高整个羊群生产的经济效益,羊群中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越低越好,以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低比例最佳。

依据本研究结果,假如在实际生产中将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确定为0.5%或者1.0%,其每年毛利润较2.0%条件下可分别提高2.72万元和0.93万元。虽然如此,但过分追求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将会较大幅度增加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风险。当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为0.5%或者1.0%时,1个总存栏羊位数1000只的规模化羊场的羊群中仅需配置3只或者5只成年种公羊即可,在采取人工授精技术的正常情况下这无疑可满足全部适繁母羊的配种任务,即使配备的3只公羊中的其中1只配种公羊出现诸如偶发疾病、意外受伤甚或意外死亡等特殊情况,所剩2只配种公羊也可承担起全部适繁母羊的配种任务,但如果采取人工辅助交配的繁殖方式,则所剩2只配种公羊则很难承担起全部适繁母羊的配种任务,这将很有可能导致诸如母羊推迟配种、种公羊强度利用等情况的发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势必影响母羊的繁殖效率,降低养殖经济效益,得不偿失。因此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降低公羊饲养成本和控制风险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以确定适宜的性别比例。

根据榆林市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目前种公羊存栏数量、技术力量等现实情况及今后发展趋势,其大部分养殖场的配种方法在目前应以人工辅助交配的配种方法为主,今后逐步向人工授精的配种方式过渡;个别有条件的养殖场可采用人工授精的配种方式。此外,合理安排采精频率,对维持公羊正常的性机能、保持健康的体质和最大限度地提高采精数量和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配种季节内,虽然优秀种公羊可强度利用(每天采精2~3次,每周休息2d),但正常情况下,采精方式以1d采精1次,持续5d,休息2d的方式较为适宜。据此推算并结合满足风险控制的需要,人工辅助交配时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以1%~2%较为适宜,而当采用人工授精的配种方式时,成年种公羊占成年适繁母羊比例以0.5%~1.0%较为适宜。

    2)公羊利用年限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成年种公羊利用年限直接影响后备公羊的留种数量,因而也是决定羊群结构的因素之一。不同的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因种公羊饲养管理水平、利用方式、利用强度和利用理念等差异导致其种公羊利用年限并不完全一致。当影响羊群结构的其他因子保持不变时,种公羊利用年限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2和图2由表2和图2可知,种公羊利用年限由4年延长到7年对羊群结构基本无影响,其中羊群中成年母羊、成年公羊和后备母羊的数量均基本保持不变,仅后备公羊数量由13只减少到10只,相应的全年商品羔羊增加了4只。这种变化也使总产值和毛利润有极小幅度的提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本研究选定的相关参数条件下,成年种公羊利用年限每延长1年,企业年总产值和毛利润分别可增加0.1482万元和0.1440万元,即成年种公羊利用年限在原有基础上每延长1%,年总产值和毛利润均分别增加了0.0015万元。

2 种公羊利用年限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公羊利用(年)

羊群结构(只)

经济效益(万元)

成年母羊

成年公羊

后备母羊

后备公羊

商品羔羊

小计

总产值

毛利润

4

419.02

8.38

108.53

12.79

626.64

1175.36

93.97

32.00

5

419.24

8.38

108.59

11.22

628.54

1175.97

94.21

32.24

6

419.37

8.39

108.62

10.34

629.61

1176.32

94.34

32.37

7

419.44

8.39

108.64

9.83

630.22

1176.52

94.42

32.44

 

虽然随着羊群中种公羊利用年限的延长,可一定程度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但提高的幅度十分有限,与种公羊利用年限延长可能导致的配种效果下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比较可以说微不足道,甚或是得不偿失。大量实践经验表明,5周岁以前的公羊配种效果最好。因此综合分析后认为,除个别优秀种公羊外,一般公羊不宜使用过久,其繁殖利用年限以5周岁为宜。

    3)繁殖母羊利用年限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成年母羊利用年限直接影响后备母羊的留种数量,从而也间接影响商品羔羊的存栏量,因而也是决定羊群结构的因素之一。不同的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因适繁母羊饲养管理水平、利用方式和利用理念等差异导致其适繁母羊利用年限并不完全一致。当影响羊群结构的其他因子保持不变时,繁殖母羊利用年限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和图3

3 繁殖母羊利用年限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母羊利用(年)

羊群结构(只)

经济效益(万元)

成年母羊

成年公羊

后备母羊

后备公羊

商品羔羊

小计

总产值

毛利润

5

417.28

8.35

122.13

11.17

611.54

1170.46

92.06

30.15

6

419.24

8.38

108.59

11.22

628.54

1175.97

94.21

32.24

7

420.52

8.41

99.74

11.26

639.64

1179.57

95.61

33.60

8

421.20

8.42

95.09

11.27

645.47

1181.46

96.35

34.32

 

由表3和图3可知,繁殖母羊利用年限由5年延长到8年对羊群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羊群中成年公羊和后备公羊的数量变化不大,但成年母羊数量上升,而后备母羊数量由122只减少到95只,相应的商品羔羊增加了34只。这种变化明显提高了规模化羊场的总产值和毛利润,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本研究选定的相关参数条件下,繁殖母羊利用年限每延长1年,企业年总产值和毛利润分别可增加1.4273万元和1.387万元,即成年繁殖母羊利用年限在原有基础上每延长1%,年总产值和毛利润均分别增加了0.0107万元和0.0104万元。上述结果表明,为了不断提高整个羊群生产的经济效益,羊群中繁殖母羊的利用年限越长越好,以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大利用年限效益最佳。

据报道,羊的繁殖利用年限一般为8~10岁,但繁殖的最适年龄为3~6岁,表现为繁殖力高,羔羊初生重大,发育快等。实践证明,母羊到5岁时达到最佳生育状态,随后生育能力会逐渐降低,到7岁后逐渐会出现一些生育障碍,并由于体况变差,繁殖成活率大大下降。因此,繁殖母羊的繁殖利用年限一般应不超过6周岁,6岁以后的老龄母羊应予以淘汰,这样才能提高适龄母羊在羊群中的比重。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繁殖母养的繁殖利用年限确定为6周岁。

    4)商品羔羊育肥时间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本研究设定的羊场总存栏羊位数1000个的限定条件下,商品羔羊育肥时间即羔羊出栏时间的差异,无疑会对羊群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对榆林市一些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的调查发现,羊群中商品羔羊的出栏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少数羔羊在8月龄以前出栏,而绝大多数商品羔羊的出栏时间集中在8月龄~16月龄。故本研究中羔羊栏位系数随羔羊出栏时间呈动态变化,即PL=L/12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商品羔羊出栏时间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4和图4

4 商品羔羊育肥时间对羊群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育肥时间(月)

羊群结构(只)

经济效益(万元)

成年母羊

成年公羊

后备母羊

后备公羊

商品羔羊

小计

总产值

毛利润

8

419.24

8.38

108.59

11.22

628.54

1175.97

94.21

32.24

9

398.38

7.97

103.18

10.66

597.25

1117.44

89.52

30.63

10

379.49

7.59

98.29

10.16

568.94

1064.46

85.28

29.18

11

362.31

7.25

93.84

9.70

543.18

1016.28

81.42

27.86

12

346.62

6.93

89.78

9.28

519.66

972.27

77.89

26.65

13

332.23

6.64

86.05

8.89

498.09

931.91

74.66

25.55

14

318.99

6.38

82.62

8.54

478.24

894.77

71.68

24.53

15

306.77

6.14

79.46

8.21

459.91

860.48

68.93

23.59

16

295.44

5.91

76.52

7.91

442.94

828.72

66.39

22.72

 

 

由表4和图4可知,商品羔羊的出栏时间由8月龄延长至16月龄时,羊群组成发生了十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总体呈现为实际养殖规模逐渐变小,导致养殖经济效益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本研究选定的相关参数条件下,当商品羔羊出栏时间小于8月龄时,其总产值和毛利润均最大;随着出栏时间的延长,总产值和毛利润逐渐下降,商品羔羊出栏时间每延长1个月,企业年总产值和毛利润分别减少3.4497万元和1.1804万元,即商品羔羊出栏时间在原有基础上每延长1%,年总产值和毛利润均分别减少了0.0348万元和0.0119万元。上述结果表明,为了不断提高整个羊群生产的经济效益,羊群中商品羔羊的出栏时间以小于8月龄为宜。

3.2.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公母比例、种公羊利用年限、适繁母羊利用年限、羔羊育肥期等关键技术参数对羊群结构以及该羊群结构条件下预期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分别以总产值和毛收益作为经济效益的度量指标)均产生一定影响,其中通过降低公母比例、延长种公羊利用年限、延长适繁母羊利用年限和缩短羔羊育肥期等措施均可一定程度提高羊场的经济效益,但上述4措施的作用效果却存在较大差异,以年总产指标进行度量,上述4措施在现有基础上每改善1%,其年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的提高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羔羊育肥期(0.0348万元,2320.0%)、公母比例(0.0265万元,1766.7%)、适繁母羊利用年限(0.0107万元,713.3%)和种公羊利用年限(0.0015万元,100.0%),也就是说,缩短羔羊育肥期措施的比较效益最高,依次为降低公母比例、延长适繁母羊利用年限和延长种公羊利用年限。上述结果表明,在进行羊群结构优化过程中应首先重点考虑比较效益最高的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再分别做好比较效益相对较高的技术环节,最后在考虑延长种公羊利用年限的问题。这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4结论

1)在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理想羊群结构中,成年公羊数量以占成年母羊的0.5%(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方式)或者1%(采用本交交配)为宜;成年公羊利用年限和成年母羊利用年限分别以5年和6年为宜;商品羔羊出栏时间以8月龄以前最佳。

2)依据上述参数,总存栏羊栏位数1000个的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的理想羊群结构见表5

5 总存栏羊栏位数1000个的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羊群理想结构

配种方式

羊群结构(只)

成年母羊

成年公羊

后备母羊

后备公羊

商品羔羊

小计

人工授精

436.65

2.18

113.10

2.92

654.63

1209.48

本交交配

429.04

4.29

111.13

5.74

648.96

1199.16

 

4 小结

1)构建了描述羊群结构的数学模型

2)以总存栏羊位数作为限制因子,开展了羊群结构优化研究。

 

 

 


案例10日粮营养水平对规模化羊场母羊产羔率的影响[10]

摘 要:(目的为查明导致陕北某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繁殖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以期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母羊繁殖率,(方法在查阅该场生产档案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场20102013年母羊产羔率进行了统计,累计3216只适繁母羊的平均产羔率仅107.99%,由此初步认定提高母羊产羔率可能是提高繁殖率的有效途径;结合饲养管理情况对母羊日粮营养水平分析发现,单纯的放牧饲养方式导致母羊营养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产羔率低下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初步分析结果,2014年随机选择420只繁殖母羊,将单纯的放牧饲养改为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统计母羊产羔率并与前3年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发现,2014年母羊平均超高率高达141.19%,较20102013年母羊平均产羔率提高了百分点33.20个,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述结果表明,母羊日粮营养水平过低是影响羊群产羔率的关键因素,提高母羊产羔率可能是提高繁殖率的有效途径。该结果提示我们,在放牧养殖方式下,应特别重视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工作

关键词:母羊;饲养管理;日粮营养水平;产羔率繁殖率

 

Case 10 The Impact of Daily Dietary Nutrient on the Lambing Rate of Ewes in Large - scale GoatFarms

 

Abstract: (Purpose)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the low efficiency of breeding in a large-scale cashmere goat farm in the north of Shaanxi province, so thatcounter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breeding rate of ewes, (Method)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inspection of the production files,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lambing rate of the ewes from 2010 to 2013. The average lambing rate of the 3216 breeding ewes was only 107.99%. So it was suggested that raising lamb lambing rate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breeding rate. Afterthe analysis of the feeding management and dailyDietary Nutrient of ewes, it was believed that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low lambing ratecould be the lack of nutrient supply of ewes which was brought about by simple grazing. Based on the above preliminary results, 420 breeding ew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2014 to take the grazing plus feeding rearing mode instead of simple grazing. Then the lambing ratewas record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revious three years. (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lambingrate of ewes was 141.19% in 2014, which was 33% higher than that in 2010-201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0.05). (C)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w daily dietary nutrient level of ewes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lambing rate. So raising the lambing rate of ewes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breeding rat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breeding management of breeding ewes in grazing farming.

Key Word: Ewes; Feeding Management; Daily Dietary Nutrition Level; Lambing Rate; BreedingRate

 

1 引言

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在陕北某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进行科技推广工作过程中,了解到该场母羊繁殖率长期以来均比较低下,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专家组提出了将单纯的放牧饲养改为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的改进意见,并与2014年选取适度规模羊群进行了实践验证,结果母羊繁殖率大幅度提高。该实践获得的典型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繁殖母羊饲养管理水平对母羊繁殖率的影响程度。

2 背景介绍

1)母羊繁殖力水平是衡量一个羊场饲养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陕北某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以良种绒山羊的繁殖为主要目的,该场草场资源丰富,出于降低饲养成本因素考虑,长期以来该场主要采用放牧养殖的饲养方式,但母羊繁殖率低下,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3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在陕北某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进行科技推广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使母羊繁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将其进行总结,可作为典型案例用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主要内容

3.1 存在问题

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在陕北某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进行科技推广工作过程中,了解到该场母羊繁殖率长期以来均比较低下这一突出问题。

3.2调查分析

为查明导致陕北某规模化绒山羊养殖场繁殖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以期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母羊繁殖率,在查阅该场生产档案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该场20102013年母羊产羔率进行了统计,累计3216只适繁母羊的平均产羔率仅107.99%(见表1),由此初步认定提高母羊产羔率可能是提高繁殖率的有效途径;结合饲养管理情况对母羊日粮营养水平分析发现,单纯放牧饲养方式导致母羊营养供应不足可能是导致产羔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3.3 主要对策

基于以上初步分析结果,2014年随机选择420只繁殖母羊,将单纯的放牧饲养改为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统计母羊产羔率并与前3年结果进行比较。

3.4 实施效果

上述技术措施的效果见表1.由表1可知,2014年母羊平均超高率高达141.19%,较20102013年母羊平均产羔率提高了百分点33.20个,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母羊日粮营养水平过低是影响羊群产羔率的关键因素,提高母羊产羔率可能是提高繁殖率的有效途径。

表1 2010~2013年母羊平均产羔率与2014年母羊平均产羔率比较

年度

母羊数量(只)

出生活羔数量(只)

平均产羔率(%)

2010~2013

3216

3473

107.99b

2014

420

593

141.19 a

4小结

该结果提示我们,在放牧养殖方式下,应特别重视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工作


案例使用说明

案例1——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显著性检验方法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不同处理组各指标随保存时间变化的观察值的显著性检验方法。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以下知识点:(1)精液保存技术;(2)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概况(主要方法与试验设计)。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生物统计学。

4启发思考题

精液低温保存过程中,精子活率随时间变化的实际观察值与标准化处理后的相对值所表达生物学意义的主要差异。

5分析思路

1)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的生物学意义;(2)数据标准化处理如何解决重复性问题。

6理论依据

1)显著性检验方法与必需条件;(2)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数据的动态变化属性。

7背景信息

1)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数据的动态变化属性;(2)本研究中目前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及其应用情况。

8关键要点

将动态属性转化为静态;由点观察变为系统观察。

9建议课堂计划

1学时。

 

案例2——基于小群体试情结果确定羊最适宜输精时间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影响最适宜输精时间的主要因素,同时掌握不同时间点输精后精卵可能结合的概率计算方法。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以下知识点:(1)卵子排出机理以及不同动物卵子排出时间差异;(2)人工授精技术。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概率论。

4启发思考题

利用概率论知识解释过早或过晚输精对受胎率的影响。

5分析思路

1)精卵结合;(2)不同时间点输精后精卵可能结合的概率计算方法;(3)精卵可能结合的最大概率随时间变化。

6理论依据

1)母羊开始发情时间的随机性;(2)母羊发情持续时间的随机性。

7背景信息

1)母羊开始发情时间变化规律;(2)母羊发情持续时间变化规律;(3精子与卵子受精能力。

8关键要点

不同时间点输精后精卵可能结合的概率计算方法。

9建议课堂计划

1学时。

 

 

案例3——羊群饲养管理水平对胚胎移植受体羊移植受胎率的影响案例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加深对“胚胎移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水平对胚胎移植效果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一观点的理解。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以下知识点:(1)胚胎移植技术;(2)动物繁殖的营养调控。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

4启发思考题

日粮营养水平对母羊繁殖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分析思路

1)胚胎移植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2)每个环节的技术指标对最终效果的影响;(3)根据试验设计的局部控制原理,对本案例进行分析。

6理论依据

1)显著性检验方法与必需条件;(2)精液低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研究中数据的动态变化属性分析该案例所需要的相关理论。

7背景信息

1)国内目前羊胚胎移植的技术水平;(2)国内目前关于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8关键要点

动物繁殖的营养调控。

9建议课堂计划

1学时。

 

案例4——以畜群年均繁殖断奶成活仔畜数数学模型为纽带的家畜繁殖管理多媒体课件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加深对“动物繁殖管理”基本内涵的理解,掌握各技术指标对畜群繁殖生产力影响的量化关系及其影响程度分析。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以下知识点:(1)繁殖力度量指标;(2)不同指标间的影响关系。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

4启发思考题

为什么说动物繁殖管理属于应用研究的范畴?

5分析思路

1)家畜繁殖的目的;(2)繁殖力度量指标;(3)繁殖力估算方法。

6理论依据

1)动物繁殖管理是动物繁殖学的3大主要教学内容之一;(2)动物繁殖管理则是以动物繁殖技术为支撑,以系统论方法为指导,将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兽医学、管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应用于动物繁殖领域,最终实现提高畜群繁殖生产效率的终极目标,因次其属于应用研究范畴,其成果体现为应用研究成果。

7背景信息

1)“动物繁殖管理”基本内涵;(2)提高繁殖力的主要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

8关键要点

应用系统论观点理解动物繁殖管理”的基本内涵。

9建议课堂计划

1学时。

 

案例5——繁殖新技术提高獭兔养殖企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实践与效果案例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点的理解,同时掌握兔的同期发情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以下知识点:(1)同期发情技术;(2)人工授精技术;(3)动物繁殖的营养调控。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

4启发思考题

家兔繁殖模式及其优缺点分析。

5分析思路

1)笼养兔的饲养管理环节;(2)仔兔批量化生产的技术思路与优势分析;(3)同期发情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组装配套与应用。

6理论依据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管理出效益;(3)繁殖节律及其应用。

7背景信息

1)家兔的繁殖生理;(2)笼养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8关键要点

动物繁殖管理,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畜牧场经营管理技术。

9建议课堂计划

0.5学时。

 

 

 

案例6——对胚胎移植供体母羊实施子宫角输精技术的创新与实践案例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加深对“胚胎移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水平对胚胎移植效果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一观点的理解;深化对创新的认识。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以下知识点:(1)胚胎移植技术;(2)人工授精技术。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

4启发思考题

配种方式对供体羊卵子回收率有何影响?

5分析思路

1)胚胎移植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2)每个环节的技术指标对最终效果的影响;(3)应用子宫角输精技术对供体母羊的配种效果。

6理论依据

1)系统论研究方法;(2)子宫角输精对提高受胎率的正效应。

7背景信息

1)国内目前羊胚胎移植的技术水平;(2)国内目前关于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8关键要点

动物繁殖管理,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9建议课堂计划

0.5学时。

 

 


案例7——“组合式、可移动、可调节、多用途”胚胎移植手术车(架)的创新与应用案例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熟悉胚胎移植操作过程,了解胚胎移植不同技术环节对动物状态的特殊要求以及手术操作者的人性化需求。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以下知识点:(1)胚胎移植;(2)腹腔镜子宫角输精。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

4启发思考题

胚胎移植不同技术环节对动物状态的特殊要求以及手术操作者的人性化需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分析思路

1)可移动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2)可调节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3)组合特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4)多用途指什么。

6理论依据

1)影响胚胎移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2)胚胎移植不同技术环节对动物状态的特殊要求;(2)胚胎移植手术操作者在不同环节的人性化需求差异。

7背景信息

1)胚胎移植操作过程;(2)胚胎移植手术操作者的劳动强度;(3)手术操作者的人性化需求。

8关键要点

胚胎移植不同技术环节对动物状态的特殊要求以及手术操作者的人性化需求。

9建议课堂计划

0.5学时。

 

案例8——羊胚胎移植实施过程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案例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熟悉胚胎移植技术环节和操作过程。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以下知识点:(1)同期发情技术;(2)超数排卵技术。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

4启发思考题

一次完整的胚胎移植工作一般包括几个重要环节?其实施周期大概几天?决定实施周期的主要因素?

5分析思路

1)胚胎移植工作流程;(2)决定胚胎移植实施周期的主要因素。

6理论依据

1)同期发情的技术途径;(2)影响胚胎移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3)胚胎移植不同技术环节对动物状态的特殊要求;(4)胚胎移植手术操作者在不同环节的人性化需求差异。

7背景信息

1)胚胎移植操作过程;(2)胚胎移植实施周期;(3)胚胎移植手术操作者的劳动强度;(4)手术操作者的人性化需求。

8关键要点

胚胎移植工作流程和实施周期。

9建议课堂计划

1学时。

 

 

 

 

案例9——规模化羊场羊群结构优化数学模型构建与应用案例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全面理解畜群结构的基本内涵,掌握畜群结构优化方法。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所涉及的以下知识点:(1)动物繁殖管理;(2)畜群结构优化。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

4启发思考题

畜群性别结构对畜群繁殖生产水平影响的基本规律?

5分析思路

1)畜群结构基本内涵;(2)畜群结构表达方式;(3)不同类型畜群间的量化关系。

6理论依据

1)畜群结构处于动态变化;(2)不同类型的畜群间存在一定的量化关系。

7背景信息

1)繁殖力的概念及估算方法;(2)畜群结构对繁殖力的影响。

8关键要点

影响繁殖力的主要因素。

9建议课堂计划

1学时。

 

 

 

 

 

 

 

案例10——日粮营养水平对规模化羊场母羊产羔率的影响案例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

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强化环境因素对数量性状影响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2涉及知识点

《动物繁殖与生物技术课程》及动物繁殖的营养调控知识点。

3配套教材

家畜繁殖学。

4启发思考题

日粮营养水平对母羊繁殖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分析思路

1)发现问题——调查结果;(2)分析问题——影响因素;(3)解决问题——措施与效果。

6理论依据

1)数量性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2)繁殖力为低遗传力性状;(3)环境因素对低遗传力性状的影响。

7背景信息

1)陕北白绒山羊;(2)陕北白绒山羊繁殖性能。

8关键要点

动物繁殖的营养调控。

9建议课堂计划

0.5学时。

 


案例正文+案例使用说明

《畜牧业推广学》课程教学用案例(20个)

案例1 字词释义教学法在《畜牧业推广学》教学中的应用——畜牧业推广的基本概念[11]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畜牧业推广学》教学质量,(方法在进行《畜牧业推广学》绪论章节中“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对“推”、“推广”、“畜牧业推广”字面含义从外力属性、作用对象、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并简要介绍了畜牧业推广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最后凝练出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系统论述。(结果仅用寥寥数语和3~4张幻灯片,学生便比较深刻的理解了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含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字词释义;教学方法;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教学效果

 

Typical Case 1: The Application of Word Interpretation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The Basic Concept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method) , first, the external force attributes, the role of the object, the main role of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push", "promotion"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were compa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gress of the promotion of livestock at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is briefly described. finally, the systematic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were summed up.( result)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with only a few words and several slides, get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word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method, promotion of animal husbandry,basic concept,   teaching effect

1 引言

20179月,我们在对动物科学专业2014级学生进行畜牧业推广学》绪论章节教学过程中,采用字词释义教学方法对“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含义进行了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背景介绍

1)随着畜牧业推广基本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畜牧业推广工作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大体经历了狭义的畜牧业推广、广义的畜牧业推广和现代的畜牧业推广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2)由于畜牧业推广的内涵十分丰富,故现行教材中对“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论述一般均采用经充分凝练后的语言文字,往往给初学者造成太过抽象、难以全面理解的第一感觉。

3)因教学任务繁重而学时有限,对《畜牧业推广学》绪论章节中“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教学过程不可能安排较长的教学时间,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教学难度。

4)如何完成“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成为摆在授课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认为改革教学方法成为当务之急,而字词释义教学法则是首选方法之一。

3 主要内容

3.1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1)以往的教学经验证明,照本宣科的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任务繁重而学时有限。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对字词的释义为切入点,通过对“推”、“推广”、“畜牧业推广”字面含义的比较,帮助学生对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理解。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在《畜牧业推广学》绪论章节中“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教学过程,授课者巧妙地采用了字词释义教学法。首先对“推”、“推广”、“畜牧业推广”字面含义从外力属性、作用对象、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并简要介绍了畜牧业推广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最后凝练出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系统论述。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3.1 “推”、“推广”和“畜牧业推广”基本含义的比较

1 “推”、“推广”和“畜牧业推广”基本含义的比较

/

释义

相同点

不同点

本意指人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如推、推磨、顺水等,也指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如推、推等,其核心是被推物的状态或位置发生改变。

需要外力作用。

1.外力为机械力;

2.作用对象为处于静止状态的物(本身不产生力);

3.克服的是物体运动的“摩擦力”。

推广

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所产生的推动力,使从事某件事情的“人”的行为自愿发生改变,从而使该件事情得以开展,其核心是该件事情的状态发生改变。

需要外力作用。

1.外力非机械力,而是无形的推动力;

2.作用对象为从事某事情的人(本身产生推动力或者阻力),最终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该件事情得以开展

3.克服的是从事该件事情的“人”思想上的“静摩擦力”。

畜牧业推广

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所产生的推动力,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农民”的行为自愿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所从事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其核心是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需要外力作用。

1.外力非机械力,而是无形的推动力;

2.作用对象为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农民”(本身产生推动力或者阻力),最终通过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使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

3.克服的是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农民”思想上的“静摩擦力”。

3.2 畜牧业推广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内涵

1)狭义的农业推广

是指对农事生产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是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这是一种极单纯的农事推广,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狭义的农业推广着重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和技术的扩散。

2)广义的农业推广

 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因此,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的农村社会教育。广义的农业推广强调教育过程。

3)现代的农业推广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赋予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为丰富。农业推广的涵义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内容以及随着“技术转让”所需要提供的教育过程,更侧重于在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的不断为农业、农民、农村提供信息的动态过程。

3.3 畜牧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所谓畜牧(含水产养殖业)推广活动,是指从事畜牧业推广的某种推广机构(包括政府机构、私人机构、商业机构、志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我国目前政府机构在畜牧与水产养殖业推广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依照国家农业发展尤其是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发展目标和推广计划,在农业推广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引入一项或多项畜牧业创新(主要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干预手段(如传授、沟通、试验、示范、培训、教育、服务等),诱导特定目标团体中农民行为(包括知识层面、态度层面、技能层面和期望层面)的逐渐自愿变革,影响和促进环境(物质、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的过程,具体的讲就是特定目标团体中的逐步志愿接受并采用该项创新的全部过程。

4 小结

对“推”、“推广”、“畜牧业推广”字面含义从外力属性、作用对象、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对于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老师和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要求。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农业(畜牧业)推广概念的基本内涵。

5.2涉及知识点

《畜牧业推广学》课程之“概论”章节相应的知识点——畜牧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比较分析教学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提高语言文字功底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5.5分析思路

影响“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 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畜牧业推广的内涵不但十分丰富,而且现行教材对其论述太过抽象,增加了教学难度;二是任务繁重而课时有限;三是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差。以字、词的释义为切入点,对“推”、“推广”、“畜牧业推广”字面含义从外力属性、作用对象、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以期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5.6理论依据

教学工作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推”、“推广”和“畜牧业推广”释义。

2)畜牧业推广工作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

3)教学的重点(“推”、“推广”和“畜牧业推广”基本含义的比较)、难点(凝练出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系统论述)以及预期的教学目的(全面理解畜牧业推广概念的基本内涵)。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之一是“推”、“推广”和“畜牧业推广”基本含义的比较,关键知识点之二是畜牧业推广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内涵,这两点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则是在进行“推”、“推广”和“畜牧业推广”基本含义比较以及简述畜牧业推广不同发展阶段主要内涵的基础上,凝练出畜牧业推广基本概念的系统论述,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予以分析讲解,以期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2科技大篷车在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12]

 

  要:(目的)为了服务甘肃省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方法)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投资近40万元,组装了1辆科技大篷车,以此为支撑围绕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服务,(结果)不但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科技大篷车;肉羊;纯种繁育;经济杂交;科技服务 

 

Typical Case 2: Application of Car Mobile Laboratory in Pure Breeding and Hybrid Util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heep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purebred breeding and hybrid utilization system in Gansu province(method) ningxian dayu sheep breeding Co., Ltd. invested nearly 40 million yuan assembled a car mobile laboratory to provide technical services to solve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rebred breeding and hybrid utilization system. (result)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carava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rebred breeding and hybrid utilization system of sheep, not only brought great economic returns for enterprises, but also produced great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car mobile laboratory, purebred breeding, economic hybridiz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car mobile Labs

 

1 引言

20176月,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投资近40万元,组装了1辆科技大篷车,以此为支撑围绕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服务。20178~10月期间,先后为14个企业和农户开展肉羊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腹腔镜子宫角人工授精、早期妊娠诊断等技术服务,累计服务总规模以母羊计达到4658只,有力的支撑了相关企业和农户肉羊的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

2 背景介绍

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服务为支撑带动纯种肉羊品种、胚胎和冷冻精液产品推广为主要业务范围的科技型企业。在其产品推广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适度规模肉羊养殖企业和广大养殖农户对其产品均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因受技术力量与仪器设备等因素制约,导致其对一些产品的采用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摆在企业推广者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3 主要内容

3.1产品推广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绝大多数适度规模肉羊养殖企业和广大养殖农户都存在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员严重匮乏、支撑相关技术应用的关键仪器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其在肉羊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腹腔镜子宫角人工授精、早期妊娠诊断等技术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员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支撑相关技术应用的关键仪器设备的购置,一方面受资金因素制约,更重要的是一些仪器设备如腹腔镜、B超、体视显微镜等企业可能仅使用一次或者少数几次,而其价格又十分昂贵,动辄上万元,利用效率太低导致企业和农户均不愿意购置。这就决定了上述两大制约因素均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面对上述问题,公司提出了“以公司现有仪器设备及工具的共享利用为切入点,补齐解决适度规模养殖企业和广大养殖农户在仪器设备方面的“短板”,以公司现有技术人员为核心,组建高效精干的科技服务队伍,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有效组合,有效解决适度规模养殖企业和广大养殖农户在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中面临的技术与仪器设备问题”的总体工作思路。

考虑到公司现有仪器设备及工具数量多、占据空间大所导致的运输困难,公司决定组装1辆高效实用的科技大篷车,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适宜运载工具的购置为前提、以相关设施设备空间小型化改造为基础、以组装为手段、以满足多功能化利用为目标”的建设思路。

3.3关键措施

3.3.1科技大篷车建设

1)适宜运载工具购置

经充分论证,投资16万余元购置1辆福特面包车作为运载工具。

2)车辆改造

对购置的运载工具通过实施部分拆除座椅、加装仪器设备支架(满足立体放置需要)进行了必要的改造。

3)相关设施设备空间小型化改造

移动式手术车(架)是进行胚胎移植、腹腔镜子宫角人工授精必须的设备之一,但原先使用的移动式手术车体积太大(约为1.5mх0.5mх1.2m),不便于运输;对此进行了必要的小型化改造,同时将其改造为可拆装的组合式箱式包装,运输体积仅为以前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以前所用相关设备的体积较大且均为分体式包装,为此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设备的比较,一方面选择购买功能先进的小型化设备,同时自行设计了便携式“集装箱”,仅占用大约0.6mх0.3mх0.15m的空间就将腹腔镜及其光源、B超、输精枪等全部收入囊中,大大节约了空间。

通过上述组装改造,一辆科技大篷车初具雏形,不但可满足4人驾乘需要,而且可实现技术服务所需关键仪器设备的一次性运输。

3.3.2科技服务

20178~10月期间,先后为14个企业和农户开展肉羊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腹腔镜子宫角人工授精、早期妊娠诊断等技术服务,累计服务总规模以母羊计达到4658只,不仅有力的支撑了相关企业和农户肉羊的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而且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实现双赢。

 

4 小结

在本案例中,企业以科技大篷车为支撑条件,以公司现有技术人员为依托,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有效组合,拓展了科技服务的内容,提高了服务质量,而这也正好完善了大多数适度规模养殖企业和广大养殖农户在采用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腹腔镜子宫角人工授精、早期妊娠诊断等关键技术所必须的支持系统,起到了“补短板”的作用,可谓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实质及其在具体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概论”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如何理解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实质及其在农业推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5分析思路

1)以公司现有技术人员为依托组建高效精干的技术服务团队,是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

2)企业以科技大篷车为支撑条件所提供的重要仪器设备,同样是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时候可能是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第一制约因素,应引起特别重视。

5.6理论依据

在本案例中,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农业教育、研究、推广构成农业发展的三种要素,三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相互为用、相辅相成、进行反馈,缺一不可。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推广并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还有市场、价格、物质的投入,信贷、运销、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以及政策、法律等其他要素,由此构成了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见图1所示。

1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1)采用同期发情、胚胎移植、腹腔镜子宫角人工授精、早期妊娠诊断等关键技术所必须的主要仪器和设备;(2)绝大多数适度规模肉羊养殖企业和广大养殖农户现有仪器设备现状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重要内涵;其能力培养点则是根据推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如何创造性的完善农业发展支持系统,以提高推广工作效率。

5.9建议课堂计划

0.2学时。

 


案例3 企业强强联合进行小麦秸秆收储典型案例分析[13]

 

摘 要:(目的为了确保小麦秸秆田间收储工作顺利进行,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方法采用企业间强强联合的收储方式,(结果2周内顺利在周边区域收储小麦秸秆600余吨。

关键词: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小麦秸秆;田间收集;储存

 

Typical Case 3: The Typical Case Analysis About Wheat Straw Is Collected in the Field And Stored in the Warehouse by Two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wheat straw in the field and store in the warehous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feed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 (method) wheat straw is collected in the field and stored in the warehouse by two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result) In 2 weeks , more than 600 tons wheat straw is collected and stored around business.

[Key Words] enterprise, Co-operation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wheat straw, collected in the field, store

 

1 引言

20176月,适逢甘肃省宁县“三夏”,为了充分利用短暂的“三夏”季节,最大限度进行小麦秸秆的收储,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和宁县和盛鸿翔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强强联合,通过对双方现有农业机械资源、农业信息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人脉资源等资源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优势互补,在短短的2周时间便顺利在宁县和盛镇周边区域收储小麦秸秆600余吨,不但有效解决了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和宁县和盛鸿翔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肉羊养殖过程中面临的秸秆资源的供应问题,而且减少了因秸秆焚烧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也一定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举多得。笔者作为该合作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以及合作模式的主要策划人员之一,有幸亲历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该推广模式所产生的极高的推广工作效率,现将其总结后作为典型案例用于教学。

2 背景介绍

1)随着小麦收获机械化的不断普及,三夏期间大量小麦秸秆散落田间,如何处理这些散落在田间的小麦秸杆一直是农户和相关企业较为关注的问题。虽然小麦秸秆可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加以利用,但因其营养价值低(小麦秸秆是营养价值最低的粗饲料之一)决定了其作为粗饲料利用时的市场经济价值较低(主要由性价比所决定),同时由于小麦秸秆田间收储所需人力及机械设备决定了其收储的成本较高,上述2方面综合影响决定了将小麦秸秆田间收储后作为饲料资源销售的服务行业利润低下,沦落为“鸡肋”行业,很少有人乐于参与,导致大量小麦秸秆散落田间甚或焚烧,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因秸秆焚烧对生态环境带来污染。

2)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作为宁县肉羊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存栏不同品种的种羊3000只左右,每年需要购买一定量的小麦秸秆,但由于从事小麦秸秆田间收储的人员寥寥,多年来一直未能完成收购计划。在此情况下,2016年购买一台专门用于秸秆打捆的农业机械,期望自行收储农作物秸秆,但因信息来源所限以及与当地农民的沟通存在困难,美好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

3)宁县和盛鸿翔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当地成长的规模化肉羊养殖场,目前存栏羊数达到了1000只左右,每年需要购买一定量的小麦秸秆;该合作社不但从事肉羊养殖,而且依托互联网资源,利用微信平台将当地拥有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农户组织成立了一个“农机大队”,专门为当地农户提供农机服务,眼看着大量小麦秸秆散落田间造成资源浪费而十分心痛,但因缺少专门的打捆设备,因而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

3 主要内容

3.1麦秸收储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甲方之所以不能顺利地自行进行小麦秸秆收储,主要受受信息来源所限,与当地农民的沟通存在困难,其所需信息主要包括每一块地何时可以收获、何时用机械收获以及何时可以进行小麦秸秆收储工作,就是偶尔发现某块地可以进行小麦秸秆收储工作,但也缺乏土地所有人的基本信息,这些均导致其无法及时与土地所有人进行有效沟通,也就使得购买的性能优越的大型机械无用武之地(农业推广支持系统不完善),导致无法顺利地自行进行小麦秸秆收储。

与之相反的是,乙方在从事肉羊养殖的同时,依托互联网资源,利用微信平台将当地拥有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农户组织成立了一个“农机大队”,专门为当地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其凭借微信平台每天可以收集到甲方所需的全部信息,且农民因基于收获而每天主动与之沟通,也就是说乙方的信息及沟通都不是问题,但乙方无专门用于打捆的农业机械(农业推广支持系统不完善),其结果与甲方一样,也是无法顺利地自行进行小麦秸秆收储。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面对上述问题,甲乙双方决定开展合作,通过合作实现对双方现有的农业机械资源、农业信息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人脉资源等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2017年小麦秸秆收储工作顺利进行。

3.3关键措施

20175月,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向宁县和盛鸿翔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乙方)提出了合作进行小麦秸秆收储的建议,立即得到乙方积极回应。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迅速达成合作协议:甲方将其现有的一台打捆机械无偿提供给乙方使用(期间的维修保养费用由乙方负责),乙方自行组织力量进行小麦秸秆收储工作;作为回报,乙方必需保证以优惠价格(400/吨)向甲方提供400吨以上的小麦秸秆。

协议达成后,乙方首先对打捆机械进行了必要的保养,并在三夏期间短短的2周时间顺利在宁县和盛镇周边区域收储小麦秸秆600余吨,其中向甲方提供400吨,自留200余吨,实现双赢。

4 小结

在本案例中,通过企业间的强强联合,有效的实现了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这是其顺利完成600余吨小麦秸秆收储计划任务的关键所在,其中农机大队微信平台的建设及其作用,正好符合推广工作“双向沟通理论” 的要求;而农业机械资源、农业信息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人脉资源等资源的整合,有效地支撑了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也是推广工作 “混合体理论”指导作用的体现。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农业推广(或畜牧业)的基本理论——双向沟通理论和混合体理论的实质及其在具体推广工作中的应用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基本理论” 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1)农业推广(或畜牧业)的基本理论——双向沟通理论和混合体理论;(2)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如何理解双向沟通理论和混合体理论的实质及其在农业推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5分析思路

1)甲方与农户的沟通实际上是一种 “单向沟通”,其沟通效率不高是显而易见的;乙方利用互联网建立的微信群作为沟通平台,其沟通成功实现了“双向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应重点分析。

2)甲乙双方强强联合,对双方现有的农业机械资源、农业信息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人脉资源等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优势互补,有效的满足了农民对农机服务的急需,完善了农业推广支持系统,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应重点进行分析。

5.6理论依据

1)农业推广的双向沟通理论

农业推广实践发现,推广过程应该是双向沟通过程,推广过程就是强调推广工作者与农民之间的双向问题。因此,农业推广过程应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写结合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以后,推广学理论由早期的“技术传输”发展到双向沟通阶段。双向沟通被看作是推广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并成为推广模式的核心。

2)农业推广的混合体理论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口、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和多变的社会。农业推广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与农业推广学理论发展有关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概念是农业发展要素的“混合体”的发现。即农业推广并不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除去农业推广之外,还有研究农民的地位和积极性,农业投入的供应、价格、市场、信贷、营销、教育及其他可用资源的占有和其他支持服务系统的组分。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农机大队”的运行模式

“农机大队”其实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其运行的基本模式:依托互联网资源,建立一个用于服务对象和服务者之间进行交流的微信平台,群主依据平台收集的供需信息,有效协调农机资源,尽可能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农机服务。

2)小麦收获以及小麦秸秆收储运行流程

农民向微信平台发送小麦收获的需求信息;群主依据平台收集的供需信息,有效协调农机资源,向农户提供农机服务;根据小麦收割时间并结合天气变化情况,确定适宜的小麦秸秆收储时间,并组织实施小麦秸秆收储工作。

3)教学的重点(双向沟通理论和混合体理论)、难点(农业推广的支持系统)以及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通过资源整合以完善农业推广的支持系统)。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之一是农业推广“双向沟通理论”的核心内涵,关键知识点之二是以完善的农业发展支持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推广“混合体理论”的核心内涵,这两点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则是根据推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如何创造性的与农民进行双向沟通,以提高沟通效率,如何创造条件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完善农业推广的支持系统,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予以分析,以期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5.9建议课堂计划

0.5学时。


案例4 TMR饲喂技术推广过程中对潜在创新采用者的强化培养及其效果分析[14]

 

摘 要:(目的为了加快TMR饲喂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法推广人员对前期遴选出的潜在创新采用者,针对性地设计了五步法强化培养方案,并按照培养方案全方位开展了培养工作。(结果经过2个月的强化培养,潜在创新采用者所属肉羊养殖场全部采用了TMR饲喂技术,给周边养殖场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TMR饲喂技术;创新采用者;培养;科技示范

 

Typical Case 4 Strength Training for Potential Innovators and Its Effect Analysis in the TMR Feeding Technology Promotion Process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TMR feeding technology to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 Promoters design five-step training program for potential innovation adopters pre-selected, and carried out a full range of training wor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ining program. (result) After 2 months of intensive culture, TMR feeding technology is used in all sheep farms where potential innovation adopters are used,played a very good demonstration lead role toperipheral farm households

[Key Words] TMR feeding technology, innovative adopters, intensive training, technology demonstr- ation

 

1 引言

201610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方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3134)项目的科技人员(以下简称项目研发团队人员),在甘肃省宁县进行肉羊TMR饲喂技术推广过程中,为了提高推广工作效率,首先遴选出1名潜在创新采用者,同时为了缩短潜在创新采用者的创新采用过程,对这名潜在创新采用者实施了五步法强化培养。经过2个月的强化培养,潜在创新采用者所属肉羊养殖场全部采用了TMR饲喂技术,给周边养殖场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背景介绍

12015年,项目研发团队人员在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开展肉羊饲喂策略研究的试验结果表明,TMR饲喂技术在提高肉羊生产性、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提高饲养人员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大优势。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项目研发团队人员决定在周边地区率先进行肉羊TMR饲喂技术推广。

2)因受“先精后粗,少量多餐”等传统经验的束缚,TMR饲喂技术拟推广区域的绝大多数农民对该技术在思想上存在较大的“静摩擦力”,加之TMR饲喂技术需要配套必要的生产设备,导致TMR饲喂技术的推广工作陷入困境。

3)为了加速TMR饲喂技术推广,项目研发团队人员在农业推广创新扩散理论的指导下,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充分发挥处于“源头”地位的“创新采用过程”在整个创新扩散过程的重要作用,并借鉴国内外农业推广中创新采用者遴选和培养的成功经验,最终选择宁县和盛鸿翔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肉羊养殖场法人代表为潜在创新采用者。

4)将经过遴选确定的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成长为真正的创新者是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有时候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3 主要内容

3.1项目实施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虽然创新扩散理论对创新采用过程的5个阶段做了具体的阐述,但项目研发团队人员在对潜在创新者培养的具体工作中,感到仍然存在以下障碍因子和制约因素:首先,目前对潜在创新者的培养缺乏系统的理论学指导和具体的方法学支持;其次,目前尚没有现成的具体案例供参考。因此,对项目科技人员而言,潜在创新采用者的培养工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了积极探索对潜在创新采用者的培养方法,项目研发团队人员依据农民对畜牧业创新采用必须经过的五个不同阶段主要行为特点,提出了“尊重创新采用过程必须经历五个不同阶段的基本规律,对潜在的创新采用者进行五步法渐进式培养”的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了“以潜在创新采用者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为基础、以创新采用必须经过的五个不同阶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为依据、以比较分析‘查不足’为切入点、以积极创造条件‘补短板’为抓手,进行潜在创新采用者强化培养”的总体工作思路。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可概括为五步法渐进式培养。

第一步:简要介绍国内相关情况,增加认识

根据上述对潜在创新采用者培养工作的基本工作思路,项目研发团队人员在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产业调查过程中,在与大家交流过程中增加了有关国内外相关情况介绍的内容,其中“在无意间”重点介绍了TMR饲喂技术的相关情况和信息,以期增加大家对TMR饲喂技术的初步认识。

第二步:真对性的提供相关信息,引起兴趣

项目研发团队人员专门编写了《TMR饲喂轻简化技术》科普宣传资料,并与宁县科技局共同组织实施了面向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周边养殖农户的多场专题技术培训,在进行会议培训的同时,给每个参加培训的学员免费发放《TMR饲喂轻简化技术》科普宣传资料,并现场解答了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引起了现场学员对TMR饲喂技术的极大兴趣。

第三步:前往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引导评价

在部分农户(包括潜在创新采用者)对TMR饲喂技术兴趣渐浓的同时,项目组组织部分农户代表(包括潜在创新采用者)共计20余人前往位于陕西陇县的陕西绿能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和氏奶山羊场)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在学习相关技术的同时,重点对TMR饲喂所需配套设施以及投资与产出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与充分交流。参观学习结束后,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配套设施问题,项目组又组织大家前往——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参观了半人工半机械化的简易TMR加工设施及其加工、饲喂的全过程。

第四步:结合实际提出试验方案,共同试验

经过组织大家前往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和进行评价工作之后,基于潜在创新采用者已经做出采用这种创新的一个暂时决定并准备进行小规模试验的实际情况,项目研发团队人员前往其养殖基地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试验技术路线和详细的实施方案,与其共同开展试验研究。

第五步:组织力量提供技术服务,支撑采用

当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并决定大面积采用时,仍然面临着诸如饲喂频次、干/湿饲喂、饲喂时间等许多影响该项技术应用效果的技术问题。为了确保技术的应用效果,项目研发团队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前往基地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为该项技术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4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2个月的强化培养,潜在创新采用者所属肉羊养殖场全部采用了TMR饲喂技术,给周边养殖场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 小结

农业创新的采用是指农民获得新的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该过程有时候十分漫长。为了尽可能缩短这一过程,对经过遴选确定的潜在的创新者进行真对性的培养十分必要,但培养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充分尊重创新采用过程五个不同阶段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潜在的创新采用者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培养,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农业推广(或畜牧业)基本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的实质,熟悉农民对畜牧业创新的采用过程及其基本行为,培养学生对潜在创新采用者培养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涉及的相应知识点——农民对畜牧业创新的采用过程、进步农民策略等。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简述农民对畜牧业创新采用过程的五个不同阶段的主要行为特点。

2)为什么推广人员对潜在创新采用者要进行强化培养?

3)简述本案例中五步法强化培养方案的主要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5分析思路

1)在本案例中,项目研发团队人员基于对创新采用过程必须经历五个不同阶段的基本规律的深刻理解,充分认识到将经过遴选确定的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成长成为真正的创新者是一个复杂的培养过程,有时候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而确定对潜在的创新采用者采用渐进式培养,为项目顺利实施指明了方向,应重点进行分析。

2)将经过遴选确定的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成长成为真正的创新者所需的培养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潜在创新采用者行为现状所导致的“条件缺失”无疑是最关键制约因素。本案例中,积极创造条件“补短板”在缩短潜在创新采用者培养时间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应重点进行分析。

5.6理论依据

在本案例中,其理论依据主要基于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之农民对畜牧业创新采用过程的五个不同阶段的划分及其不同阶段的主要行为特点。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畜牧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指农民获得新的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当农民采用一新观点或实践的时候,他要经过采用过程的五个不同阶段。

1)认识阶段:农民听说某种观念或实践,但没有任何详细的信息。

2)兴趣阶段:农民认识到某种观念或实践可能对他有用或者有关系并寻求更多的信息。他可能向邻居询问有关信息、阅读此题目的小册子或主动访问推广员。

3)评价阶段: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创新的信息,从应用者那里得知了该项创新的一些优点和缺点。他可能做出采用这种创新的一个暂时的决定,同时继续从其他人那里寻求支持。

4)试验阶段:通常在开始时农民对某种创新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因此在此阶段,农民下决心对某创新亲自进行试验,通常以一种小的规模进行,如在一个较小的养殖单元里试用一种防治畜禽疾病的新药或者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以观察其使用效果。试验阶段有时候很短如几小时或几天,但也可能要延续几年,创新才能够被采用或拒绝。

5)采用阶段:试验结束后,生产者决定对创新采用或拒绝。如果决定规模的采用这种创新,则表明该潜在的创新者已经最终成为真正的创新者。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TMR饲喂技术的相关背景信息。

TMR即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s),是根据不同家畜所设计的饲料配方,用特制的搅拌机将各原料成分混合均匀后的一种营养均衡的日粮。60年代初期,TMR饲喂技术开始在英、美、以色列等国家推广使用。因其具有增加家畜采食量、改善瘤胃发酵、提高生产性能和降低饲养成本等一系列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经过过去几十年的不断发展,TMR饲喂技术不仅在美国等奶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采用,而且亚洲的韩国和日本,TMR饲养技术应用也超过近半奶牛头数。中国TMR饲养技术引入到国内虽然仅30余年,但现在一些大型牛场都将TMR饲喂技术作为养殖场主要饲喂技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机理作用、调制技术和饲喂技术、以及其实际作用效果尚未完全了解。因此,对于TMR饲喂技术主要研究的问题在于TMR日粮对于反刍动物的作用机理、合理调配TMR日粮、TMR饲喂技术实际应用和比较TMR饲喂和传统精粗分饲饲喂之间的优劣等方面。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其能力培养点则是如何在潜在创新采用者行为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补短板”。这两点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

5.9建议课堂计划

0.5学时。


案例5 “目标团体理论”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应用[15]

 

摘 要:(目的为了加快安康市汉滨区张滩萍盛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项目的核心建设任务——肉山羊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的进程,(方法建设单位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人员的建议,以“目标团体理论”为指导,按照不同农户的经济基础,将重点建设区域(安沟村)农户划分成一般农户、贫困户和特困户共3类,对其分别按照“服务型”、“资助型”和“代养型”3种不同的扶持政策进行分类扶持。(结果经过1年建设,项目实施规模较原计划扩大了一倍以上,区域肉羊生态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关键词:目标团体理论;农业推广;应用

 

Typical Case 5  The Application of "Target Group Theo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meat goat ecological breeding base about the core construction task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in Ankang City, (method) the construction unit to adopt the recommendations of experts from the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will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area (Angou village) farmers divided into general farmers, poor households and poor families a total of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basis of different farmers, at the same time, Support them "service type", "subsidy type" and "support type" three different support policies respectively for classification support. (result) After 1 year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cale than the original plan has more than doubled, The animal farming industry in the project area has developed rapidly.

 

[Key Words] target group theory,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pplication

1 引言

2016年,安康市汉滨区萍盛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功申请了汉滨区张滩萍盛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建设项目。为了加快园区建设项目的核心建设任务——肉山羊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的进程,建设单位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人员的建议,以“目标团体理论”为指导,按照不同农户的经济基础,将重点建设区域(安沟村)农户划分成3类不同的目标群体,对其分别按照不同的扶持政策进行分类扶持。经过1年建设,项目实施规模较原计划扩大了一倍以上,区域肉羊生态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笔者作为该建设模式的主要策划人员之一,有幸亲历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也见证了该推广模式所产生的极高的推广工作效率,现将其总结后作为典型案例用于教学。

2 背景介绍

1)安康市汉滨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其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其中汉滨区张滩镇是汉滨区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之一。

2)为了积极投身汉滨区张滩镇的扶贫攻坚工作,帮助农民快速实现脱贫目标,安康市汉滨区萍盛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耕地、草地和林地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为畜牧业尤其是肉山羊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实施农户适度规模肉山羊养殖项目是该区域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工作的最佳选择。为了在该区域推广肉山羊生态养殖,公司于2014~2015年先后投资407.2余万元建设了良种肉山羊纯种繁育与生态养殖场,以期通过良种羊推广带动农户生态养羊业发展;同时,2016年由公司牵头成功申请了安康市汉滨区张滩萍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为区域生态养羊业发展提供了项目支持。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重点建设区域——安沟村的广大农户对发展肉羊生态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要求参与项目的农户远远超出项目预期实施规模,如果按照项目原设计规模和扶持方案进行实施,虽然可确保项目任务完成,但无疑将挫伤一部分农民养羊的积极性,不利于区域产业发展,也不可能尽快使不同采用者群体实现共同脱贫,这显然不是该项目实施的初衷;如果将要求参与项目的农户全部纳入项目实施范围,对促进区域肉羊业发展和实现共同脱贫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又将导致项目资金的严重不足。这一矛盾使得项目实施单位以及参与项目实施的科技人员陷入两难之中。

3 主要内容

3.1项目实施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1)项目资金与项目区农户对资金需求的供需矛盾问题(供不应求),如何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项目任务完成,成为项目顺利实施的制约瓶颈之一。

2)虽然安沟村大部分农户参与实施项目的积极性较高,但因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其真正参与项目的程度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决定了项目实施的不确定性。

3)项目建设的任务规模与项目实施总体目标——使不同采用者群体实现共同脱贫的协调平衡问题,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了同时兼顾保护农民积极性和防止项目资金出现严重缺口,项目实施单位(公司)和推广人员依据“目标团体理论”,适时提出了“将安沟村要求参与项目的农户按照经济基础划分为不同的目标团体实施分类扶持,并在项目资金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扶持方案”的基本思路,并将这一思路及时向项目主管单位进行汇报与沟通,在取得项目主管单位认可后进行实施,确保了项目实施效果。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1)将安沟村全部农户按照经济基础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目标团体

在汉滨区张滩镇政府和安沟村村委会的大力协助下,项目实施单位依据农户年人均收入,预先将全部农户划分为一般农户、贫困户和特困户共3类不同的目标团体,以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分类扶持。

2)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并结合项目单位的经济能力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分类扶持政策

针对一般农户、贫困农户和特困农户共3类不同的目标团体,项目实施单位对其分别制定了“服务型”、“资助型”和“代养型”3种不同的扶持政策。

特困农户:特困农户因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基本没有投资能力,受其制约对参与项目实施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就是说仅靠自身力量实施产业扶贫对其基本无效。为此,项目实施单位(公司)以合同(村委会提供经济担保)为纽带,将其自有良种适繁母羊委托交由特困户代为饲养(资产归公司所有),合同期内特困户按照合同约定数量向企业提交羔羊产品(每只适繁母羊每年向公司提交1只断奶羔羊,其余留给农户自行发展),企业则向特困户支付劳务费(母羊年成活率95%以上,每只适繁母羊每年支付劳务费200元),农户也可通过以“以羔换母”方式逐渐将良种适繁母羊转变为自有资产,期间的配种和兽医防疫全部由公司负责,即“代养型”扶持方案。

贫困农户: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条件决定了其投资能力有限,受其制约,贫困户仅靠自身力量参与项目实施的规模一般相对较小,也就是说产业扶贫对其效果有限。为此,项目实施单位(公司)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以及公司自有资金的资金优势,资助其购买良种适繁母羊(其中项目资金补助30%,公司自有资金以垫资方式资助其30%,其余40%由农户自筹解决;公司垫资由贫困户向公司办理借款手续。村委会提供经济担保),贫困户按照合同约定数量向企业返还羔羊归还企业垫资款(每只适繁母羊向公司提交0.6只断奶羔羊),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格收购羔羊和商品肉羊,项目实施期间由项目全额补贴配种费和固定的兽医服务费,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即“资助型”扶持方案。

一般农户:一般农户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投资能力较强,其购买良种适繁母羊所需资金,除项目资金补助20%外,其余40%由农户自筹解决,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保护价格收购羔羊和商品肉羊,项目实施期间由项目全额补贴配种费和固定的兽医服务费,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即“服务型”扶持方案。

3)项目具体实施流程

项目单位公布项目实施内容和资助方案    农户申请    项目单位与村委会联合进行审核     签订项目合同     实施合同内容。

3.4取得的主要成效

1)项目实施规模较原计划扩大了一倍以上。

2)通过项目实施,区域肉羊生态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4 小结

目标团体理论为推广方法的灵活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目标团体理论”指导,成功的实施了分类扶持方案,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推广人员深刻的体会到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有可能是盲目地实践,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农业推广(或畜牧业)的基本理论——目标团体理论的实质及其在具体推广工作中的应用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基本理论” 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目标团体理论。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目标团体理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目标团体理论在农业推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5分析思路

1)在本案例中,项目实施单位在汉滨区张滩镇政府和安沟村村委会的大力协助下,参照国家和陕西省贫困人口脱贫标准,依据农户年人均收入,将全部农户划分为一般农户、贫困户和特困户共3类不同的目标团体,且该划分方案得到村民一致认可,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应重点分析。

2)项目实施单位针对一般农户、贫困农户和特困农户共3类不同的目标团体,对其分别制定了“服务型”、“资助型”和“代养型”3种不同的扶持政策,不仅针对性极强,充分体现了项目建设的根本宗旨,而且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应重点进行分析。

5.6理论依据

在本案例中,其理论依据主要基于农业推广基本理论的目标团体理论,其要点如下:

1)目标团体理论提出的背景(“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

以采用者群体同质性为基础的“进步农民策略”为农业推广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1)支持进步农民策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假定目标人口(采用者群体)的一致性。在实际中,人口群体存在着不一致性,如心理特征不同,年龄组合不同,小组行为规范不同,获得资源的能力不同,获得信息的能力不同。为此,当人口类群对引进创新来说,在许多重要方面不一致的时候,这种创新并不对每一个农民都有同等的意义。按照“进步农民策略”进行推广工作,推广过程中很容易忽视那些急需要帮助而又难于得到帮助的农民。这是进步农民策略的一个缺陷。

2)进步农民策略的另一个缺陷,是创新的报酬对后来的采用者与较早的采用者是不同的。而这些不同的报酬是创新扩散过程造成不平等和社会分化的主要机制。

3)进步农民策略的另一个缺陷是信息失真。在以进步农民策略为基础的理论中,“推广信息”被认为是由一户农民传给另一农户,从而自动地扩大推广的影响,但在推广实践中,信息传递过程中有相当大的选择性和失真现象。

4)在技术发展中倾向进步农民的偏见。世界各国的农业推广工作者愿意与进步农民建立联系。因为,这些进步农民获取资源的能力较高,因此,开发适用于这些农民条件的技术,比开发适用于能力较低、资源贫乏的农民的技术更容易,获得的效益也更大。这也是合乎逻辑的。

如何使不同的群体(异质类群)同等享受政府的政策扶持以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对“进步农民策略”提出的新挑战。

2目标团体理论的核心内容

根据群体内成员的创新度及其资源等条件的综合因素,将群体分割为有着不同特征的彼此不同的异质类群(目标团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推广策略,使不同的异质类群(目标团体)同等享受政府的政策扶持以促进共同发展。

农业推广学理论的发展由双向沟通的理论进入到同质类群向异质类群的转变,可概括为“用户导向”式的推广模式。

在本案例中,其理论依据还包括“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该理论在“企业强强联合进行小麦秸秆收储典型案例分析”已进行了详细论述,不再赘述。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国家贫困人口脱贫标准
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各国政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问题一直相当重视。贫困既有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之分,也有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之分,其衡量和判断标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时因地而异地不断发展变化。

目前我国的绝对贫困标准为人均年收入683元以下,相对贫困标准为人均年收入958元以下。2016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约为3000元。

2陕南白山羊的繁殖性能

陕南白山羊为可全年发情的山羊品种,繁殖力强,产羔率平均为259%。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陕南白山羊完全可按照23胎的繁育体系组织生产,理论上计算可知,每只适繁母羊每年可产羔3.9只左右,断奶羔羊数可达3.5只以上。在本案例中,“代养型”农户每只适繁母羊每年向公司提交1只断奶羔羊,其余2.5只作为饲料费用补贴,就是基于上述参数。

3)陕南白山羊的适繁母羊和断奶羔羊的市场价格

在项目实施期间,每只陕南白山羊断奶羔羊的市场价格大约相当于1只适繁母羊市场价格的45%左右。在本案例中,企业为了扶持养殖农户,以高于市场价5%回收羔羊,即每只陕南白山羊断奶羔羊的收购价格大约定为1只适繁母羊市场价格的50%。这也是“资助型”政策的依据所在。

3)教学的重点(目标团体的划分)、难点(分类扶持政策)以及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深刻理解目标团体理论的基本内涵)。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业推广“目标团体理论”的核心内涵,其能力培养点则是根据推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如何创造性的进行目标团体的划分,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采取不同的推广策略,使不同的异质类群(目标团体)同等享受政府的政策扶持以促进共同发展。这两点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

5.9建议课堂计划

0.5学时。


案例6 农业推广框架理论在肉羊二元母羊推广工作中的应用[16]

 

摘 要:(目的为了快速建设二元母羊生产基地,推动宁县肉羊产业发展,(方法在农业推广框架理论指导下,采用“政府+龙头企业+科技”的推广模式,宁县扶贫办、宁县畜牧局、相关扶贫乡镇、县域龙头企业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分工协作,(结果90天内不仅完成了6000只基础母羊(小尾寒羊)的引进工作,而且依托龙头企业业已引进的国外良种种公羊种质资源,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6000只基础母羊全部实施了配种,同时按照原定计划将6000只配完种的基础母羊全部按时分发给3个乡镇的近1000个扶贫对象,快速建成了基础母羊达6000只的二元母羊繁育基地。

关键词:二元母羊;经济杂交;示范基地;推广模式;框架理论

 

Typical Case 6  Application of Framework Theory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the Extension of Ewes From the Offspring of Binary Hybrids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quickly build a production base of ewes from the offspring of binary hybrid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heep industry in Ning County. (metho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ramework theory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using the promotion model of "government + leading enterprises + technology", the relevant personnel of Ning County Poverty Alleviation Office, Ning County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Rela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own, Leading enterprises,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ts division of labor.(result) Not only completed the introduction of 6000 basic ewes (small tail sheep) in 90 days, And relying on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varieties of good rams germplasm resources by leading enterprises, All of the 6,000 basic ewes were harvested by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 plan will be 6,000 base ewes have been breeding were distributed to the nearly 1,000 poverty alleviation objects of the three townships on time, Quickly built the base of the ewes up to 6000binary ewe breeding base.

 

 [Key Words] ewes from the offspring of binary hybrids, economic hybridization, demonstration base, promotion model, framework theory

 

1 引言

201412月,甘肃省宁县决定在90天内完成“6000只适繁母羊为基础的二元母羊繁育基地建设”扶贫推广项目,为了按时完成该项工作,在农业推广框架理论指导下,宁县人民政府采用“政府+龙头企业+科技(繁殖技术)”的推广模式,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项目任务。

2 背景介绍

1)广泛开展经济杂交是目前肉羊生产的主要生产模式,其中三元经济杂交是目前推广范围最广的杂交模式之一,但二元母羊的培育已经成为制约肉羊三元经济杂交生产模式推广的瓶颈。

2201412月,甘肃省宁县决定在90天内完成“6000只适繁母羊为基础的二元母羊繁育基地建设”扶贫推广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如果采用常规的单纯依靠政府行为推动,不但需要巨大的推广经费而无法完成,而且即使经费保证该任务也几乎不可能按期完成。因此,创新推广模式便成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必需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3 主要内容

3.1项目实施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90天内完成“6000只适繁母羊为基础的二元母羊繁育基地建设”扶贫推广工作任务,该项工作主要包括6000只基础母羊(小尾寒羊)的引进、国外引进良种种公羊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6000只基础母羊的人工授精以及面向3个乡镇近1000个扶贫对象的基础母羊的分发。该项工作不但时间紧、任务重,而且组织工作难度极大,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根据项目特点,项目主持单位提出了“以农业推广框架理论为指导,以强力的组织工作为保障,采用‘政府+龙头企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本思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明确宁县扶贫办、宁县畜牧局、相关扶贫乡镇、县域龙头企业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任务分工,密切协作,流水线式运作。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3.3.1 参与单位及其任务分工

参加项目实施的单位包括宁县扶贫办、宁县畜牧局、3个扶贫乡镇、县域龙头企业——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其任务分工如下:

宁县扶贫办——主要负责项目立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与龙头企业签订项目任务书、项目验收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的有关协调工作。

宁县畜牧局——主要负责项目技术方案制定、基础母羊的鉴定与验收、协助龙头企业进行基础母羊的发放(面向3个乡镇近1000个扶贫对象)等工作。

3个扶贫乡镇——主要负责项目所在乡镇扶贫对象的遴选与组织工作,按照预定时间前往龙头企业领取基础母羊。

龙头企业——项目具体实施单位,主要负责基础母羊——小尾寒羊的引进、提供国外引进良种种公羊种质资源——鲜精、基础母羊的人工授精、基础母羊的分发(面向3个乡镇近1000个扶贫对象)等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具体负责基础母羊的同期发情处理、腹腔内窥镜子宫角输精等技术环节。

3.3.2流水线式运作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流水线式的运作模式,其工作流程、负责单位以及具体要求见图1

 

 

 

 

 

 

 

 

 

 

 

 

 

 

 

 

 

 

 

 

 

 

 

 

 

1 项目实施工作流程、负责单位以及具体要求

3.4取得的主要成效

90天内不仅完成了6000只基础母羊(小尾寒羊)的引进工作,而且依托龙头企业业已引进的国外良种种公羊种质资源,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6000只基础母羊全部实施了配种,同时按照原定计划将6000只配完种的基础母羊全部按时分发给3个乡镇的近1000个扶贫对象,快速建成了基础母羊达6000只的二元母羊繁育基地。

4 小结

在进行项目总结过程中,推广人员一致认为:

1)“政府+龙头企业+科技(繁殖技术)”的推广模式产生的极高的推广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2)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流水线式的运作模式,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说明了科技推广过程中组织工作的重要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所进行的整个组织工作的最高评价,也是对项目实施组织工作重要性最好诠释。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农业推广(或畜牧业)基本理论——框架理论的实质,培养学生在农业推广框架理论指导下提高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基本理论——框架理论” 涉及的相应知识点如农业推广框架理论提出的背景、农业推广框架体系以及农业推广框架理论的核心内容等。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在本案例中,为提高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项目单位前期作了那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2)从提高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提高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提高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和改善推广工作的外部宏观环境4个方面,简述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组织工作措施发挥的重要作用。

5.5分析思路

1)在本案例中,项目实施单位建立的组织机构与工作流程,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应重点进行分析。

2)在本案例中,合理的任务分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分工主要基于各单位的优势条件,应重点进行分析。

5.6理论依据——农业推广的框架理论

5.6.1框架理论提出的背景

在农业推广实践和理论发展中,农业知识和信息系统(研究、推广、用户三个亚系统)是推广的核心,但是如果这个核心没与其相适应的支持系统有效合作与协调,推广是困难的并且很少获得成功。德国著名农业推广专家H· 阿布列奇特认为:在农业推广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个有组织的农业推广框架。

5.6.2农业推广框架理论的核心内容

1)农业推广框架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农业(畜牧业)推广活动(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农业推广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创新扩散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创新接受系统)。农业(畜牧业)推广活动重视的是如何提高系统的工作(或运行)效率,这也是农业推广框架理论的核心,如图1所示。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QQ截图20170924144554.png

 

前者系指农业推广人员、机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后者是指农民、农民家庭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子系统的联系方式,他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形成了农业推广的工作范围。

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及农村区域环境。这些环境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工作绩效和产出。

农业推广框架理论强调的重点是框架内各要素间的组织与联系,目标是提高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工作效率。

2)影响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工作效率是农业推广活动中关注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图1所示农业推广框架系统的分析发现,整个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以下3个因素: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推广工作的外部宏观环境。

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

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机构、农业推广人员以及他们所处的生存空间。其扩散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变量。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式中:P——工作绩效;I——个人特征;f——函数符号;ES——环境变量

上述公式告诉我们,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受到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农业推广人员本人的特性、素质,二是他所处的农业推广组织和工作环境的优与劣。

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

目标团体系统是指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接受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变量。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式中:B——农民行为变革;P——农民个人特性、素质;f——函数符号;ES——农村居民所处的生存环境。

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

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效果的实质是指推广单位采用多种行政干预手段对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应用效果,它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后续章节将逐步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推广工作的外部宏观环境。

上述三个方面除各自受相关的内在因素的影响以外,均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推广工作的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农业推广并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除去农业推广之外,还有研究农民的地位和积极性、农业投入的供应、市场、价格、信贷、运销、教育及其它资源的占有和其它支持服务系统(如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以及政策、法律等其它要素,由此构成了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如果没有与其相适应的支持系统有效合作与协调,推广是困难的并且很少获得成功。这也是“混合体理论”的基本内涵。

5.7 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1)肉羊二元母羊生产与示范推广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2)采用同期发情、腹腔镜子宫角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良种羊繁育的技术要求与技术难度。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业推广框架理论提出的背景、农业推广框架体系以及农业推广框架理论的核心内容,其能力培养点则是在农业推广框架理论指导下提高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这两点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7康福区红星镇产业扶贫开发项目选择与扶贫开发项目申报[17]

 

摘 要:(目的为了加大康福区红星镇农业产业开发力度,实现以产业开发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战略目标,(方法在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相关信息如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相关产业尤其是畜牧业发展背景、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等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政府关于区域农业产业尤其是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果选择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产业开发,同时依托区域内龙头企业——陕西环宇獭兔养殖有限公司,积极组织申报陕西省2012年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康福区红星镇四村双百户“公司+农户”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获得2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

关键词:推广项目;选择;申请

 

Typical Case7 The Selection and Reporting of Poverty Allevi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Hongxing Town of Kangfu District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of the Hongxing Town, Kangfu District, and to achiev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poor households out of poverty, (method)Based on the deep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about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such as per capita incom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dvantages, constraints,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nimal husbandry,Combined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on reg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especially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policy guid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local conditions,(result) Choose Rex Rabbit breeding ba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relying on leading enterprises regional-Shaanxi Huayu Rabbit Culture Co., Ltd,organization to declare Shaanxi Province in 2012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jects-Kangfu District Red Star Town four village two hundred "company + farmers" Rex Rabbit breeding base construction project,get 2 million yuan of financial suppor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s.

[Key Words] Promotion project; Selection; Reporting

 

1 引言

为了加大康福区红星镇农业产业开发力度,实现以产业开发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战略目标,康福区于2012年组织相关专家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相关信息如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相关产业尤其是畜牧业发展背景、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等进行聊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政府关于区域农业产业尤其是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产业开发,同时依托区域内龙头企业——陕西环宇獭兔养殖有限公司,积极组织申报陕西省2012年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康福区红星镇四村双百户“公司+农户”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获得2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

2 背景介绍

1)康福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是陕西省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同时又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重点实施区域,围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其产业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

2)根据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精神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围绕陕西省“百万贫困户增收工程”,实施陕西省2012年扶贫产业开发项目——财政扶贫资金专项,并发布了《陕西省2012年扶贫产业开发项目申报指南》。

3)为了全力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助力区域农业产业开发,康福区于2012年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康福区红星镇产业扶贫开发项目选择与扶贫开发项目申报工作。

3 主要内容

3.1项目实施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1)康福区红星镇产业扶贫开发项目选择与扶贫开发项目申报,主要基于陕西省2012年扶贫产业开发项目申报工作这一特殊背景,目的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形成规范化的项目申请材料。该过程不但涉及的专业性极强、工作量大、任务重,而且一般情况下要求的工作时间紧,这就决定了其本身就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

2)业务人员对拟建项目计划实施区域的基本情况知之甚少。

3)扶贫产业开发项目——财政扶贫资金专项,对项目技术方案提出了特殊要求。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和业已存在的障碍因子,推广人员在选择区域性农业产业扶贫开发项目过程中,提出了如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立足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或者通过引进培育新兴产业为出发点,选择推广项目的产业领域;以有效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业已存在的或者预计未来必定出现的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关键技术瓶颈为突破口,按照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的需要编制项目技术方案;以推广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农业推广必须遵循的因地制宜原则、智力开发原则、合作推广原则、服务配套原则和综合效益原则,按照培训、服务、推广、评价的需要制定推广计划,最终选定推广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区域农业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产业扶贫开发目标。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根据形成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推广人员创造性的开展了以下工作。

3.3.1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各种信息

为了因地制宜的选准推广项目,推广人员首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并对所获得的全部信息资料及时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广人员形成以下共识:

1)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畜牧业产业基础十分脆弱

调查发现,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户的农业生产其实就是单纯的粮食种植,且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开发的基本条件。仅有少数农户小规模的从事鸡、猪、牛、羊等养殖业,其养殖业收入占区域农户人均总收入的比重仅为20%左右,因此说畜牧业在当地仅是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业之一,其产业基础十分脆弱。

2)畜牧业生产缺乏主导产业

调查发现,项目区不但畜牧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小,而且涉及鸡、猪、牛、羊等多个畜禽种类,因此推广人员认为在当地目前并不存在所谓的畜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更没有引进新兴的畜牧产业。

3)畜牧业生产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虽然项目区畜牧业极不发达,但区域环境条件和资源优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远离城市,空气清新,且周围目前既无大型工矿企业,又无无大型畜牧养殖企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均耕地面积2.5亩以上,农业生产的副产品——秸秆等资源丰富,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上述4村同时又是耀州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重点实施区域,多年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在建立了较大面积的人工牧草基地(人均草地面积1.5亩以上,人均各种林地面积1.2亩以上),为畜牧业尤其是草食家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饲草供应条件。

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优越的饲草饲料供应基础,决定了在该区域实施畜牧产业尤其是草食家畜养殖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经济基础薄弱、投资能力不足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如前所述,项目区虽然具有畜牧业尤其是草食家畜养殖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广大干部和群众也清醒的认识到发展适度规模的养殖业对其农业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性,但由于项目区均属于贫困村(其特困农户和人口分别占到总数的3%左右),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脆弱,绝大多数农户根本不具备发展畜牧业所必需的最基本条件的投资能力,这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3.3.2 结合项目区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选择推广项目

基于以上认识,推广人员与当地群众以及村、镇、区三级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充分研究后认为,在该区域选择实施的畜牧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必须具备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基本要求,而獭兔养殖项目正好基本满足上述条件,成为最适宜、最热门的备选项目之一。但该区域群众从未涉猎过獭兔养殖产业,导致项目实施难度较大。此时,推广人员结合调查过程中获得的“陕西环宇獭兔养殖有限公司已于2011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院开展技术合作,在域内建成了年存栏100只适繁母兔的獭兔良种繁殖场”的重要信息,及时与该企业进行对接,初步形成了联合在区域内实施獭兔养殖项目引进及产业化开发的合作意向。在此基础上,最终做出了“将引进獭兔养殖新兴产业作为该区域畜牧产业扶贫开发项目的重点产业领域” 的战略选择,并根据预期目标将项目名称初步定为《康福区红星镇四村双百户“公司+农户”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3.3.3 编制项目技术方案,制定推广计划

因涉及内容较多,现就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1)项目实施区域

暂定为康福区红星镇4个贫困村。

2)项目实施规模与预期目标

按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适度扩大企业养殖规模的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在4个贫困村发展200个适度规模獭兔养殖农户,每个养殖农户平均年存栏适繁母兔25只。在此建设规模下,每个养殖农户年可出栏商品獭兔500只以上,200个适度规模獭兔养殖农户年可向社会提供商品獭兔10万只以上;同时200个低收入农户户均新增年纯收入10000元以上,人均新增年纯收入2000元以上,200个项目农户100%实现脱贫。

3)项目拟引进推广的关键技术

本项目拟通过引进推广工厂化生产工艺组织农户适度规模獭兔养殖。为满足工厂化生产工艺需要,拟由龙头企业引进推广以下关键技术: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全价颗粒料配方技术;饲养管理技术;重大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4)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根据项目技术路线,合理确定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详见图1)。

技术推广关键措施

技术培训

由于项目农户从未有过獭兔养殖的经历,故在项目正式实施之前,由龙头企业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养兔专家为养殖农户编印相关培训教材,并进行必要的现场技术培训;同时计划根据农户养殖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

技术服务

面向项目农户进行的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兔病综合防治、同期发情处理、人工授精和饲料供应,其中龙头企业新建的兔病综合防治实验室负责免费为养殖农户进行兔病诊断,并以合理价格收取治疗费用;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的4个人工授精站和4个饲料营销店,全面负责项目农户母兔的同期发情处理和人工授精(所需精液由种公兔站提供),并承担项目区农户全价颗粒饲料的销售工作。

全价颗粒饲料来料代加工计划

应用全价颗粒饲料饲养獭兔是本项目引进推广的关键技术之一。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独立的养殖农户目前既不具备购买颗粒饲料机组的投资能力,也不具备引进消化吸收全价颗粒饲料配方技术的科技水平,更不具备生产全价颗粒饲料所需的全部饲料原料(如豆粕、各种添加剂等),但项目农户拥有较为丰富的用于加工全价颗粒饲料的主要饲料原料(玉米、优质干草等)。为了有效推广全价颗粒饲料饲喂技术,龙头企业在生产商品颗粒料的同时,计划面向项目农户推出“饲料来料代加工计划”,即以农户自有的饲料原料为基础,由公司按照配方要求配齐所缺原料(按照成本价格计收原料费用),并现场为农户加工颗粒饲料,农户在支付必要的配料成本的同时,仅需支付少量的加工费用即可。

3.3.4取得的主要成效

由陕西环宇獭兔养殖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康福区四村双百户“公司+农户”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经陕西省扶贫办审查,列为陕西省2012年扶贫产业开发项目——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批复的实施规模200个农户,项目资金200万元。

4 小结

在总结项目申报成功经验过程中,推广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因地制宜原则是推广项目选择的灵魂。本项目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农户需要出发的理念,项目技术方案力求技术的先进、适用、可靠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推广计划力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所有这些是项目申报成功的关键。

 

 

1

 


 

1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1)熟悉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2)熟练掌握编制项目技术方案、制定推广计划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所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1)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2)农业推广的程序。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简述本案例中选择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产业开发的主要依据。

2)根据《康福区四村双百户“公司+农户”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产业化开发模式,简述项目技术方案的主要特点。

5.5分析思路

1)在本案例中,选择獭兔养殖进行产业开发,主要基于对项目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资源情况等的调查与分析,是项目选择的基础,应重点进行讲解分析。

2)项目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推广区域与规模、推广技术路线、拟重点引进推广的关键技术、围绕关键技术推广拟配套进行的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项目实施计划和目标等)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是项目成功获批的关键,应特别强调并重点进行讲解分析。

5.6理论依据

5.6.1推广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怎样选择项目、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关系到整个推广工作的成败,决定着推广工作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是推广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般来说,推广项目的选择包括3层含义,首先是选择适宜的产业,如养禽业、养羊业、养猪业、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水产养殖等;其次是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案(即技术方案设计);最后是选择合适的推广方案(包括组织形式、推广方法、服务配套等)。不管是从哪个层次上讲,选择推广项目都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农业创新的引进、推广项目的选择(包括产业选择、技术方案设计、推广方案设计等)等都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推广活动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农业推广工作的成败。

产业选择:推广工作的目的一方面在国家农业政策和推广计划的指导下,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是在农民自愿改变行为而获得生产物质产品的同时获得丰硕的精神文明成果。因此,产业选择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坚持有利于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有利于发展特色产业、有利于培育新兴产业的原则。例如,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是养猪业,其养猪业产值占到整个畜牧业产值的90%以上,而养鸡业才刚刚起步,仅有少数农户引进试养。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以养猪业作为产业背景选择推广项目,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一定会高,其推广的难度较小,且推广效益显著,有利于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相反,如果以养鸡业作为产业背景选择推广项目,由于涉及农户少,且大部分农户对养鸡业从心理上并不认可,必定导致推广难度大,推广效益低。同时,各种推广活动要考虑当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任何地方,即使是在同一个县内,这方面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当地文化和习俗是开展农业推广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

项目技术方案的选择:技术内容是农业推广项目的基本要素,技术方案的制定也是项目选择的重要内容。推广项目一般要选择影响面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技术。例如,像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等养猪生产水平较低且生猪销售并未实施按质论价的区域,在那里推广适宜的优良品种或快速育肥技术,由于其影响面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项目定会受到欢迎。我国在许多贫困地区推广的以生产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廋肉型猪为目的的纯种猪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及其三阶段工厂化生产技术,被群众誉为“致富工程”,正说明了这一点。反之如果在那里推广肉质很好但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土杂猪,农民就不那么积极,因为它们迫切要求的是如何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以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同时,项目技术方案的选择过程中还必须始终坚持技术先进、适用、可靠的原则。选择项目技术方案时必须十分重视其技术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市场(如奶牛的胚胎移植技术,虽然技术先进且成熟可靠,但对于小规模农户而言则基本没有推广市场),不具备可靠性的技术则往往给技术应用者带来经济损失(如某地区仔猪21日龄断奶技术尚处于研发完善阶段,其相关技术并不完全配套,如盲目进行大面积推广,则有可能给农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已大面积推广的畜牧水产科技成果都具有先进、适用、可靠的特点,如人工授精技术、舍饲养羊技术、快速肥育技术等,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目前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技术的先进性比较重视,而对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有所忽视。对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特别要重视技术在应用上的可操作性和成熟度,尤其是千家万户直接掌握使用的技术,应尽量简化操作,避免复杂化,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推广方案的选择:推广方案的选择涉及的内容较多,总体讲必须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坚持智力开发原则、合作推广原则、服务配套原则和综合效益原则等(详见后述)。

2)智力开发原则

智力开发原则,是指在推广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开发农民群众的智力,提高它们的科技水平和对科技知识的吸收、运用能力。推广工作不是给农民群众送“鱼”,而是要使农民学会“钓鱼”的方法;不是“输血”,而是要培养其“造血”功能;不是给人送“金子”,而是要教人学会“点石为金”的本领。因为前者的作用是短暂的、有限的,而后者的作用是永存的。

坚持智力开发原则,一是要求推广方案设计时要重视农业推广工作者与农民的交流环节(如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农户访问等),以期增进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改变农民的观念和行为,进而达到增产增收、改善生活、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二是要尊重农民接受和采用新技术的自主权。因此,在推广方案设计时,要创造条件改变那种行政命令式的的推广方法,而取而代之以教育式的推广方法;要重视充分发挥推广人员对农民的教育与指导作用,而不得利用自己的权利和掌握的推广经费去让农民干这干那;要让农民参与推广计划的制定和对推广工作的评价。

3)服务配套原则

服务配套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广方案的重点内容,因为技术和信息只有与一定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畜牧业推广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新技术,农民很乐意采用,但因为得不到应有的物资或资金,只好作罢,如在陕西省榆林市绒山羊养殖过程中,农民为了提高母羊繁殖效率非常愿意采用羔羊早期断奶技术,而该技术的采用必需以配套供应羔羊补饲专用颗粒料作为保障条件,但由于市场没有相应的供应渠道,受此影响许多农民只好无奈的放弃了该项技术的采用;有的新技术项目虽被采用了,也因有关的物资得不到满足而效果不好,如铜川市耀州区推广獭兔养殖项目,其中全价颗粒料是其推广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有相应的龙头企业进行全价颗粒料的生产与销售,但实施过程中由于其供应能不能完全满足基地农户快速扩大养殖规模对颗粒料的需求,导致部分农户饲料供应不能得到保证,只好时不时的饲喂其它饲料,一定程度影响了獭兔生长发育。

根据服务配套原则,要求制定推广方案时,推广人员在重视技术推广的同时,必须考虑并制定出与推广服务有关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在项目实施内容中可建设单个环节的配套服务或者多个关节环节相联系的系列化服务体系,也可以考虑通过与社会有关部门的合作,帮助农民得到需要的技术、物资、资金(贷款),版主农民加工、销售产品,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

4)综合效益原则

坚持综合效益原则是指在制定项目技术方案和推广方案时,必须同时兼顾到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使它们协调发展,做到整体效益最佳。

5.6.2推广项目选择的基本步骤及主要任务

项目选择是一个收集并分析信息、制定计划、选定项目的复杂过程,也是推广工作的前提。一般情况下,推广单位组织推广人员按照各类项目申报指南选择适宜的推广项目要经历以下5个阶段:

1)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信息

深入区域畜牧水产养殖业生产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各种信息,是因地制宜选择推广项目首先必须进行的必要工作。为了选准项目,其信息收集范围愈广愈好,但由于涉及的信息量大,一时难以全面收集,故应特别注意收集一下几方面的信息:(1)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相关信息,如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相关产业发展背景和发展潜力、畜牧水产业人均收入、畜牧水产业经济比重等;(2)地方政府关于区域农业产业尤其是畜牧水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3)畜牧水产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发展背景、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等;(4)与区域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成熟技术与成果资料等。

2)整理分析资料,初步筛选项目

对调查所获得的上述资料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重点是找出制约畜牧水产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或者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以有效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出发点初步选定项目名称,围绕主要矛盾方面的关键问题初步拟定项目主攻技术内容。

3)编制技术方案,制定推广计划

根据初步选定的项目名称和初步拟定的项目主攻技术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认真编制项目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推广区域与规模、推广技术路线、拟重点引进推广的关键技术、围绕关键技术推广拟配套进行的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项目实施计划和目标等);在此基础上,制定旨在顺利实施上述技术推广工作的详细的推广计划(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推广人员、推广方法、技术培训、信贷服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

4)广泛征求意见,进行项目论证

在推广人员提出推广项目名称且初步编制完成了项目建议书或申请书后。项目组应就项目主要内容(重点是技术方案和推广计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重点是项目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区重点农户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修改项目建议书或申请书;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初步论证。

5)选定推广项目,形成申报材料

根据专家论证后对项目提出的建设性修改意见,项目组对项目内容进行全面认真修改和完善,最后完成项目选定工作,形成规范化的项目申请材料(不同部门设计的项目申请规范和要求不尽相同,以各部门下发的项目申请相关文件及项目申报指南要求为准),上报项目主管部门待批。只有项目主管部门批准后的建议项目方可定为推广项目。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推广项目确定的一般程序

推广项目的选择、推广方法的使用等事关推广工作的成败。我国目前为了进一步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和效益,项目推广方式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确定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项目主管部门下发项目申报文件,重点是项目申报指南;

推广单位组织推广人员按照指南要求选择推广项目、设计推广方案,并同时组织专家对所选项目进行初步论证,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最终项目申报材料上报项目主管部门;

项目主管部门对全部上报项目聘请评审专家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择优批准后方可定为推广项目。

2)推广项目确定的指导思想

推广项目的选择、推广方法的使用等事关推广工作的成败,其中准确选择推广项目是确保推广工作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因此,在推广项目确定过程中,必须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整个农业推广工作的理念,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最终目的,以解决制约区域性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为着力点,以主要矛盾中业已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关键问题为抓手,因地制宜的选准推广项目,设计制定切合实际的推广方案,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区域农牧业跨越式发展。

3)獭兔的生物学特性及獭兔养殖业概况

因受本节篇幅所限,关于獭兔的生物学特性及獭兔养殖业概况省略,建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5.8关键要点

在本案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推广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推广项目选择的主要步骤与主要工作任务;其能力培养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编制项目技术方案、制定推广计划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其方法学要点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案例的讲解与分析。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8羊冷冻性控精液示范推广的经济可行性研究[18]

摘 要:(目的为了全面论证羊冷冻性控精液示范推广的经济可行性,(方法将体况接近、体重符合配种标准、健康无疾病的26只奶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10 只,自然发情后采用鲜精进行常规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16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后用冷冻性控精液经腹腔内窥镜子宫角低剂量人工授精方法进行配种,观察其繁殖性能,并比较2种繁殖模式下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结果)结果表明:(1常规精液配种后代性别比为♀:=44.44:55.56,性控冷冻精液配种后代性别比为♀:=100.00:02性控冷冻精液配种后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高达590.28元,相当于对照组的1.57P0.01。(结论)上述结果表明:(1)在奶山羊繁殖过程中应用性控精液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2)性控精液在降低按人们愿望繁殖所需性别后代的培育成本方面非但没有任何优势,相反极显著提高了培育成本,因此该技术目前在经济上并不可行

关键词:性别控制;冷冻精液;奶山羊羔羊;培育成本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the Project that the frozen semen which can control the sex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in dairy goat, (method) 26 adult dairy goats with healthy and disease-free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0 of the control group, breeding use fresh semen by conventional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fter natural estrus, the other 16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reeding use frozen semen which can control the sex by low dose of uterine horn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using abdominal endoscopy after the same period of estrus.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and the cost of breeding the mother lambs in each weaning (60d) breeding mode was compared.(result) The results show: (1)The offspring sex ratio by fresh semen breedingwas :=44.44:55.56 and by Sex control frozen semen breeding was:=100.00:0 ; (2) The cultivate cost ofeach survival mother lamb weaned (60d) up to 590.28 yuanafter breeding use sex to control frozen semen,equivalent to 1.57 times the control group.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1) It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to apply sexcontrol semen during  the dairy goat reproduction2Sexcontrol semen is not only without any advantage in reducing the cost of nurturing the sex offspring of people's desire to breed, on the contrar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st of cultivation, so the technology is currently not economically feasible.

 

 [Key Words] Gender control; Frozen semen; Dairy goat; lamb; Cultivate costs

1 引言

为了全面论证羊冷冻性控精液示范推广的经济可行性,某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于2008年开展了羊冷冻性控精液示范推广的经济可行性研究。

2 背景介绍

1)某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技术人员从相关渠道获知,性控精液在奶牛生产中成功推广的相关技术信息,同时也从文献资料中查阅到国内外关于山羊 XY 精子分离的试验报道文献。

2)受性控精液在奶牛生产中成功推广的启发,设想在奶山羊生产中推广性控精液。但对技术的成熟度及其经济可行性尚无完全把握。

3 主要内容

3.1项目实施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1)羊冷冻性控精液能否示范推广,不但要看技术上是否可行,而且更取决于其经济上的可行性,而经济可行性必须要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

2)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最重要的是确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的度量方法,这是本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的难点之一,但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供参考。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和业已存在的障碍因子,技术人员决定,通过试验研究探讨性别控制技术在奶山羊繁殖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3.3.1 配种试验

1)试验方法

选择体况接近、体重符合配种标准、健康无疾病且处于泌乳后期的奶山羊 26 , 其中对照组 10 只,自然发情后采用鲜精进行常规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16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0d阴道埋植CIDR栓,10d肌注氯前列烯醇(PG1 mL/只,11d 8:00 撤栓,撤栓 12 h 后试情,发情羊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500 u/只),发情结束后采用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 XY 精子分离后的冷冻精液经腹腔内窥镜子宫角低剂量人工授精方法进行配种。

2)不同配种方式对试验羊受胎产羔情况和后代性别比的影响

不同配种方式对试验羊受胎产羔情况和后代性别比的影响见表1。虽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 XY 精子分离后的冷冻精液经腹腔内窥镜子宫角低剂量输精的试验组羊21d不返情率、42d不返情率和羔羊出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后代性别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该结果表明,奶山羊繁殖过程中应用性控精液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1 受胎产羔情况和后代性别比

精子类型

人工授精数(只)

21d不返情率(%

42d不返情率(%

出生率(%

后代性别比

对照组

10

100.010/10

90.09/10b

90.09/10b

44.44M:55.56Fb

试验组

16

68.7511/16

50.08/16a

25.04/16a

100.00M︰0Fa

3.3.2 不同配种方式对试验羊繁殖的断奶(60d)成活公羔羊培育成本的影响

应用性别控制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为干预使母畜按人们愿望繁殖所需性别后代,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技术研发的同时,对该技术应用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本研究中,目的是加速优秀种母羊的扩繁速度,故本研究对奶山羊采用鲜精常规人工授精与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 XY 精子分离后的冷冻精液经腹腔内窥镜子宫角低剂量输精的人工授精2种繁殖模式下的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1)影响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的主要因素

影响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的因素很多,本研究在不考虑配种成本差异的同时仅考虑饲养管理成本。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胚胎期的饲养管理成本;二是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成本。按照奶山羊的生产节律、生产计划和生产水平(一年一产;平均泌乳8个月;平均妊娠期以5个月计,平均产羔率以200%计),其胚胎发育期的第1个月与泌乳期的最后1个月重叠,为了简化估计方法,可将胚胎发育期第1个月即母羊妊娠期第1个月饲养管理成本的50%记为公羔羊胚胎期的培育成本,母羊妊娠期后4个月的饲养管理成本则全部视为母羔羊胚胎期的培育成本。断奶(60d)成活母羔羊胚胎期的培育成本与妊娠母羊每天平均饲养管理费用(X1)、母羊受胎率(21d不返情率X242d不返情率X3;出生率(X4)、母羊产羔率(X5)、后代母羔比例(X6)等因素有关。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成本主要与羔羊哺乳期的饲养管理费用(X7)、羔羊成活率(X8)等因素有关。在本研究中,断奶(60d)成活公羔羊可作为生产的副产品,其每只羊的销售收入(X9)可用于冲减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的培育成本。

2)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估算

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估算公式如下:

3)不同配种方式对试验羊繁殖的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的影响

不同配种方式对试验羊繁殖的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的影响见表2。由表1和表2可知,虽然在奶山羊繁殖过程中应用性控精液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由于受技术成熟度以及技术实施支撑体系的制约,试验组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高达590.28元,相当于对照组的1.57P0.01。该结果表明,在奶山羊繁殖过程中目前应用性控精液在经济上并不可行。

2不同配种方式对试验羊繁殖的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的影响

精子

类型

估算参数

R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对照组

3.0

100.0

90.0

90.0

200.0

44.4

2.0

90.0

300.0

376.31

实验组

3.0

68.75

50.0

25.0

200.0

100.0

2.0

90.0

300.0

590.28

3.3.4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在奶山羊繁殖过程中应用性控精液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2)性控精液在降低按人们愿望繁殖所需性别后代的培育成本方面非但没有任何优势,相反极显著提高了培育成本,因此该技术目前在经济上并不可行

4 小结

在总结项目申报成功经验过程中,推广人员深刻的认识到:技术上研究成功并不等于技术成熟,更不表示经济上可行。提高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完善技术应用的支撑体系,是保证该技术经济上可行性的唯一出路。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1)熟悉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2)掌握项目经济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所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推广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在本案例中,为什么选择以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作为项目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2)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估算过程中忽略了哪些成本因素

5.5分析思路

1)进行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的指标很多,本案例中,选择以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作为项目经济性评价指标,主要基于羊冷冻性控精液示范推广的目的性——繁育符合人们预期性别的后代,也是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应重点进行讲解分析。

2)在本案例中,性控冷冻精液配种后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高达590.28元,相当于对照组的1.57P0.01,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性控精液生产的复杂性有关(实施单位无流式细胞分离仪这一关键设备,需要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精液运输保存过程导致鲜精活率下降),对此应特别强调并重点进行讲解分析。

5.6理论依据

在本案例中,其主要理论依据为推广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怎样选择项目、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关系到整个推广工作的成败,决定着推广工作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是推广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般来说,选择推广项目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智力开发原则、服务配套原则、综合效益原则等基本原则,其中坚持综合效益原则是指在制定项目技术方案和推广方案时,必须同时兼顾到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使它们协调发展,做到整体效益最佳。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性别控制技术的实质

性别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家畜繁殖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实质是是利用雄性动物XY 精子在体积、密度、电荷、运动性和 DNA 含量、表面抗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采用经分离的单一的X精子或者Y 精子进行输精,从而按人们的愿望繁殖所需性别后代的繁殖新技术,其中流式细胞分离是目前最可靠且高效的 XY 精子分离方法。

2)性控精液在畜牧业生产中的的应用

应用流式细胞分离仪分离的 X 精子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在奶牛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产母犊率可达到 90%95% , 但在其他畜种上的研究和应用十分有限。虽然国外有山羊 XY 精子分离的试验报道, 但奶山羊生产中基于精子分选的性控技术方面尚无系统研究报道。同时,由于奶牛和奶山羊的种属差异导致其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的受胎率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增加了奶山羊性别控制技术的技术难度和技术成本。因此,探讨性别控制技术在奶山羊繁殖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十分必要。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对拟推广项目按照综合效益原则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必要性;其能力培养点是确定最适宜的项目经济性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的度量方法,如案例中每只断奶(60d)成活母羔羊培育成本的提出与估算方法;其方法学要点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案例的讲解与分析。

5.9建议课堂计划

0.2学时。

案例9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19]

摘 要:(目的为了在甘肃省宁县大范围推广项目组前期研发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推广人员与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合作,进行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将32只体重接近的萨福克(×小尾寒羊()杂交公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定量饲喂基础精料补充料,试验组定量(与对照组等量)饲喂98.7%基础日粮+1.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成的试验用精料补充料,两组均自由采食由苜蓿干草与麦秸按40%60%比例组成的混合粗饲料,进行为期35d(其中预试期10d)的饲养试验。(结果结果发现,试验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精饲料转化效率、粗饲料转化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64%23.97%23.97%11.44%37.08%。(结论)上述结果表明: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产和增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生产性能;经济效益

 

Typical Case 9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on Sheep 's Feed Intak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Benefit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experiment on the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on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sheep at Jin VillageQingsha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in Ning County by promotion staffs. 32same weight of the crossbred offspring of Suffolk () × small tail sheep ()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four replicates each group , four sheep each replicatemale and female half). The control group was fed with basal concentrate supple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quantified (equivalent to the control group) feeding 98.7% basal concentrate supplement +1.3%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 .Two groups were free to feed the mixed roughage composed of alfalfa hay and wheat straw by 40%: 60%, for a period of 35d (which pre-trial period 10d) feeding test.Test results found: The results found, the average roughageintake, the average daily gain, the concentrate supplement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roughage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creased by11.64%, 23.97%, 23.97%, 11.44% and 37.08%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to increase yield and increase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it is worth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窗体底端 

[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feed additive,production performance,economic benefits

 

1 引言

20175月,我们在甘肃省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项目组前期研发的中草药添加剂推广工作中,因养殖农户对该产品神奇的使用效果产生怀疑,加之对该产品的性价比(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单价为27.85/kg)提出质疑,导致推广工作一时陷入被动。为了迅速打开推广工作局面,推广人员与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合作,进行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的推广试验。

2 背景介绍

12013年,我们在进行羊中草药添加剂产品的开发研究过程中,根据“主、辅、佐、使”的组方原则,初步组成了消食导滞型、健脾开胃型和健胃行气型三个不同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并按照方剂、添加剂量的两因子3×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甲烷排放量测定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最终选择健脾开胃型为最佳组方,其最佳添加量为0.8%。试验结果表明,羊干物质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7.66 %39.94 %,饲料转化率、蛋白质转化率和能量转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52.49%27.01%58.65%,经济效益较对照组提高了213.11%,单位增重粪排放量、单位增重尿排放量和单位增重甲烷排放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32.17%41.67%34.46%,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

220175月,项目组在甘肃省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项目组前期研发的中草药添加剂推广工作中,虽然项目组利用科技培训平台,全面详细介绍了该添加剂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饲喂效果,但养殖农户对该产品神奇的使用效果仍产生怀疑,尤其对其性价比(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单价为27.85/kg)提出质疑,导致推广工作一时陷入被动。为了迅速打开局面,项目组决定,与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合作,进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期望通过试验结果证明产品的真实价值,推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肉羊发展中的推广应用。

3 主要内容

3.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推广过程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推广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障碍因子)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养殖农户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神奇的使用效果产生怀疑,二是养殖农户对该产品的性价比(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单价为27.85/kg)提出质疑,这些均导致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推广过程一时陷入被动。。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开展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以事实为依据,证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效果,消除养殖农户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神奇使用效果的怀疑。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3.3.1 推广试验总体安排

为试验验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效果,经项目组与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友好协商,就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推广试验的相关问题达成以下共识:

1)由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范围内选择1家符合试验条件的养殖企业,作为该试验的试验场所。

2)试验方案由项目组与合作社共同制定(详见单因素饲养试验方案设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其中对照组定量饲喂基础精料补充料,试验组定量饲喂98.7%基础精料补充料+1.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两组羊均自由采食由苜蓿干草与麦秸按40%60%比例组成的混合粗饲料),试验实施由合作社负责,项目组进行技术指导。

3)为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合作社聘请1名专职人员负责试验的具体实施,其人员工资由项目组通过项目经费予以补偿。

4)试验数据的分析由项目组与合作社共同负责完成,试验总结报告由项目组负责完成。

3.3.2  试验结果(详见表1)

由表1可知,试验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精饲料转化效率、粗饲料转化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64%23.97%23.97%11.44%37.08%。上述结果表明: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产和增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组别

采食量(g/d

日增重

g/d

精饲料

转化效率

粗饲料

转化效率

经济效益

(元/d

精饲料

粗饲料

对照组

850.00

726.14±

21.63

137.90±

8.67

162.24±

10.20

18.98±

0.64

0.7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试验组

850.00

810.69±

28.93

170.96±

12.10

201.13±

14.24

21.15±

2.24

0.98

100.00%

111.64%

123.97%

123.97%

111.44%

137.08%

3.3.3 试验总结与交流 

试验结束后,由项目组与合作社共同负责,对试验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形成总的试验研究结果(见表1),并由合作社负责在社员大会上向合作社成员进行了试验结果的总结与交流。会上大家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产和增收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4 小结

在总结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推广工作成功经验和教训过程中,推广人员在以下两点认识上得到巨大提升:

1)推广试验是推广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推广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案例中农民对中草药添加剂的认识从起初的怀疑到试验结束后的广泛认可无疑证明了这一点,“事实胜于雄辩”可以说是对推广试验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2)推广试验设计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及试验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开放性,是推广试验的灵魂,对于实现推广试验预期目标至关重要,要达到以上要求需要熟练掌握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在本案例中,推广试验总体工作安排的4条措施,就是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基本技能和技巧的集中体现,值得学习。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工作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熟练掌握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的程序和原则”以及“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的基本技能” 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1)农业推广原则;(2)农业推广程序;(3)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本案例中,为什么说推广试验总体工作安排的4条措施是推广试验与示范基本技能和技巧灵活运用的成果体现?

2)简述推广试验总体工作安排的4条措施对推广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

5.5分析思路

在本案例中,项目组在开展起前期研发的中草药添加剂的推广工作中之所以一时陷入被动,主要源于农民对该技术增产与增收的效果产生怀疑(应重点分析)。面对上述问题,项目组决定首先进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的推广试验,希望通过试验结果(无可争辩的事实)来打消农民的顾虑(事实胜于雄辩),而如何开展该实验则成为关键,在本案例中,推广试验总体工作安排的4条措施,对于试验达到预期目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应重点分析)。

5.6理论依据

1)农业(畜牧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农业(畜牧业)推广工作应坚持因地制宜、试验示范、智力开发、合作推广、服务配套、综合效益等6项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农业创新的引进、推广项目的选择、推广方法的使用等都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推广活动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农业推广工作的成败。

试验示范原则:由于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一项新的农业创新,并非在任何地方推广都能获得成功。如果盲目引进和推广,就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试验示范原则是农业推广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要求是:农业创新的推广应用,必须在当地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农业创新走出实验室、试验场,进入生产领域,在更大范围内接受检验和进一步完善配套的需要;也是推广人员熟悉创新,取得经验的需要;同时也是作为样板,向群众宣传,扩大影响,使农民信服并乐于采用的需要;也是使农业生产者在应用创新时,少走弯路,少担风险的必要步骤。 

智力开发原则:是指农业(畜牧业)推广工作必须着眼于开发农民群众的治理,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对科技知识的接受、运用能力。推广工作不是给农民群众送“鱼”,而是要使群众学会“钓鱼”的方法;不是给农民群众 “输血”,而是培养其“造血”的功能;不是给农民群众送“金子”,而是要使群众学会“点石成金”的本领。

合作推广原则:农业(畜牧业)推广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农业推广机构和广大的农业推广工作者,是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主体,但光靠这个主体还不能完成艰巨的农业推广工作任务,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推广,实行大联合、大协作,一是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二是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三方面的合作,三是推广部门与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合作。

服务配套原则:是农业(畜牧业)推广工作的客观要求,因为技术和信息只有与一定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综合效益原则:是指农业(畜牧业)推广工作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使它们协调发展,做到整体效益最佳,这也是政府与农民均最看重的。

2)农业推广程序

概括的讲,农业推广可分为“项目选择、试验、示范、培训、服务、推广、评价”几个步骤。

3)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作为农业推广试验,在进行试验设计是无疑应满足试验目的要明确、试验结果要可靠、试验条件和材料要有代表性、试验结果要有重演性等基本要求,其中“试验目的要明确”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试验目的要明确,是指对试验的预期结果及在生产中的作用要心中有数,试验项目首先抓住当时当地的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适当兼顾长远可能出现的问题。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天然性中草药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本身具备独特的天然性,其化学结构和有效成分保持了天然的原始状态,而后经过人们科学的选择和加工后,其活性物质更加容易被人体吸收,且有益而无害,与化学药剂结合使用还可以降低化学药剂的毒性和副作用,即使是某些有毒的中草药,经过科学的炮制工艺和合理的配伍,亦可消除其毒性

无抗药性:抗药性表现为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最终导致疗效降低或无效。抗生素在长期使用情况下,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从而不断的加大药量,致使药物在生物体内大量残留,引发畸形、癌变等,人类食用有抗生素残留的畜产品后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可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代谢合成,抑制病原体生长,并且能够随着机体代谢排出体外,不会产生抗药性。

多功能性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功能多样主要源于其本身成分的复杂多样,每一种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有十几种甚至数十种,例如石菖蒲中含有β-细辛醚、α-细辛醚等30多种挥发油,除此之外还含有石竹烯、石菖醚、细辛醛等数十种有机物;茯苓中含有茯苓酸、茯苓酸甲酯、多孔菌酸C甲酯等数十种三萜类化合物,茯苓聚糖等十几种多糖将这些成分复杂的中草药按照传统配伍原则组成方剂后,各成分间协同作用,较化学合成药物的单一性功能有绝对的优势。

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提高生产性能: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富含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添加到畜禽日粮中能够调节饲料养分平衡,增强机体消化吸收和合成代谢,进而提高其生产性能。山楂、陈皮、建曲、麦芽、枳实等能够可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畜禽的采食量性能,有加速动物增重和肥育的作用;当归、益母草具有兴奋输卵管的功能,促进排卵,提高蛋鸡产蛋量;首乌、贯众、苦参、白术等能够抑菌杀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进而提高畜禽的抗应激能力,降低应激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提高养分消化率消化酶是机体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催化剂,其活性直接影响动物对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畜禽饲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降低畜禽消化道pH,促进有益菌群生长,提高胃肠道中消化酶活性,从而促进养分的消化吸收。同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畜禽肠道的形态结构,加强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调控生殖机能:畜禽的生殖机能与肾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肾功能强健,精血充盈,生殖机能则强;肾功能失衡,精血亏损,生殖机能则低下。饲养管理技术不科学、日粮营养水平低下、应激、疾病等都可能导致畜禽肾脏虚损、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导致生殖机能低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具有补血行血、补肾壮阳、滋阴补气等功能,在畜禽日粮中添加,能够调控生殖机能,调节生殖激素分泌,诱发畜禽发情。同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类激素、酮类化合物等微量成分能够参与下丘脑内分泌系统,促进性腺的发育和生殖机能的完善。

增强免疫功能:许多中草药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如黄芪、大蒜、当归等,这些中草药能够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一些在牛羊上的研究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不仅能够提高平均产奶量,而且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

改善畜产品品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取自天然植物及其产品,毒副作用小,首先保证的畜产品的安全性,与此同时,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改善畜产品质量,如降低肌肉失水率,改善嫩度,增加必需脂肪酸和肌肉脂肪的含量改善肉质风味等等。

降低甲烷排放量大量研究表明,反刍动物瘤胃中甲烷菌与原虫有着共生关系,甲烷菌能够利用原虫表面的氢分子合成甲烷,当原虫活性受到某种物质抑制时,甲烷菌的数量就会明显下降,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中草药及其提取物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原虫数目降低,最终抑制甲烷排放。

3)教学的重点(农业推广的程序和原则)、难点(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的基本技能)以及预期的教学目的(熟练掌握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业推广的程序和原则”以及“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的基本技能”,这两点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则是根据推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如何灵活运用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的基本技能”,创造性的进行农业推广实验与示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予以分析。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0 以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为背景的案例教学法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应用[20]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方法我们在对农民进行“消毒工作在畜牧业健康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消毒方法”培训过程中,采用了以重大公共安全事件——2013年中国抗击非典为背景的案例教学法,(结果结果仅用寥寥数语,费时2~3分钟,就使农民深刻认识到了消毒工作在畜牧业健康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共安全事件;案例教学法;科技培训

 

Typical Case 10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Major Public Security Incident in Farmer 's Technology Training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bout technical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metho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for farmer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disinfection work in the healthy breeding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its common disinfection methods” , the typical cas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a major public security incident - 2013 China fight against SARS is applied. (result) Only a few words and time-consuming 2 to 3 minutes, so that farmers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disinfection work in the healthy breeding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public safety events, case teaching method, technology training

 

1 引言

20177月,我们在陕西省麟游县对贫困县从事农业主导产业——肉羊养殖产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时,根据贫困县发展肉羊养殖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将“消毒工作在畜牧业健康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消毒方法”确定为主要培训内容之一。因培训时间有限而培训任务较重,如果采用常规纯理论教学,广大养殖户将印象极不深刻,在生产中也不会重视消毒工作。我们期望用最简单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上述内容的培训任务,为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采用了以重大公共安全事件——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事件为背景的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2 背景介绍

1)消毒工作是规模化畜牧养殖场的主要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持之以恒地做好该项工作是畜牧场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大量生产实践的调查发现,多数畜牧养殖场、合作社和养殖农户,因对“消毒工作在畜牧业健康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因而其日常管理工作中常常出现“消毒工作”的缺位现象也就不足为奇,甚或是必然结果。为此,在本次培训过程中,将“消毒工作在畜牧业健康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消毒方法”确定为主要培训的内容之一。

3)总结以往科技培训工作发现,阐述清楚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必将涉及许多理论知识的讲述,这势必导致农民产生空洞乏味的感觉,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对消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对常用消毒方法的讲述农民同样不会重视,也就不可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为此,我们认为改革教学方法成为当务之急,而案例教学法则是首选方向之一。

3 主要内容

3.1 案例选择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难点之一,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案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达到此目的,项目组成员经过了反复讨论,联想到2003年全国抗击“非典”战役与该教学内容高度相似,其中全民参与抗击“非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至今记忆犹新,在抗击“非典”的大量新闻报道中,反映全国范围内消毒工作的画面仍历历在目。最后一致同意,该公共安全事件完全可以作为典型案例用于教学。

3.2 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具体应用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授课者在讲到“消毒工作在畜牧业健康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内容时,仅仅用了寥寥数语与农民进行交流,现摘录如下:

老师:消毒工作非常重要,但大家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也就是说不重视。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一起回忆一下2003年全国范围内抗击“非典”的经典画面。大家还有印象吗

听众:有,那怎么会忘记呀!

老师: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呀

听众:天天洗手,全国消毒,吃板蓝根,……

老师:虽然全国范围内进行消毒工作并不是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根本法宝,但无疑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击“非典”尚且重视消毒工作,大家说为了我们畜牧场家畜的健康,畜牧场该不该坚持进行消毒工作

听众:该,原来如此重要(培训会场一阵骚乱,相互讨论)!

4 小结

在总结进行农民科技培训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推广人员不仅深刻的认识到农业推广教育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且切身体会到依据农民的学习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做好农业推广教育工作的基石。在本案例中,授课者巧妙地采用了以重大公共安全事件——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事件为背景的案例教学法,正好适应了农民的学习特点,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 深刻理解农业推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农业推广教育的方法。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教育”相应的知识点:(1)农民学习的特点及其心里情况;

2)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3)农业推广教育的方法。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农民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要论述:在本案例中案例教学法主要适应了农民学习特点的那个方面?

5.5分析思路

本案例之所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择案例教学法,正好适应了农民的学习特点,这是核心(应重点分析)。

2)以重大公共安全事件——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事件作为典型案例,不仅与教学内容高度相似,而且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具有轰动效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基础(应重点分析)。

5.6理论依据

1)农民学习的特点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农民在学习新技术和知识过程中,具有学习目的明确、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精力分散并影响记忆力、负担重而学习时间少和农民之间经常互相学习等5大显著特点,其中“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习特点,在进行科技培训过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们的学习不能离开感知。感知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学习过程的开端。感知与知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感知当前的事物要受过去形成的知识经验的影响。而农民的认知能力正是建立在已有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他们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科学技术),有着青少年学生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农民在学习中借助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就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心理背景等方面。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消毒对于预防羊常见病的作用机理、作用效果。

2)常见消毒方法及其特点。

3)农民学习的特点及其心里情况、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农业推广教育的方法等理论知识。

4)详细全面掌握受训农民的年龄、教育程度、心理背景等背景信息。

5)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预期的教学目的。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民学习的特点,尤其是农民学习“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特点,这一点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则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案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予以分析,以期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1  形象比喻教学法在农民科技培训中的应用[21]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方法我们在对农民进行“肉羊饲喂(保证让羊摄入足够量的养分)策略”培训过程中,采用了以“汽车载货量与其耗油量的关系”、“汽车油门与行驶速度的关系”作比喻的形象比喻教学法,(结果结果仅用寥寥数语,将非常专业和复杂的理论问题——“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 形象化、简单化和通俗化,非常容易的使农民深刻认识到保证让羊摄入足够量养分的重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肉羊;饲养策略;形象比喻教学法;科技培训

 

Typical Case 11 The Application of Image Metaphor Teaching Method in Farmer '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bout technical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objectives, (metho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for farmers about the “feeding strategy of meat sheep, in order to make the farmer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enough nutrients in the shee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 load and fuel consump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car throttle and the speed of running"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ent intake and weight gain of sheep. (result) Only a few words, very professional and complex theoretical issues - "nutrient intak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sheep production" was visualized, simplified and popularized, so that , farmers have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enough nutrients in the sheep ,and achieved a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Meet sheep; Feeding strategy; Image metaphor teaching method; Technology training

1 引言

20177月,我们在陕西省麟游县对贫困县从事农业主导产业——肉羊养殖产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时,根据贫困县发展肉羊养殖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将“肉羊饲喂(保证让羊摄入足够量的养分)策略”确定为主要培训内容之一。因培训时间有限而培训任务较重,我们期望用最简单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上述内容的培训任务,为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采用了以“汽车载货量与其耗油量的关系” 、“汽车油门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作比喻的形象比喻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背景介绍

1)在肉羊饲喂过程中,让羊摄入足够量的养分以期保证使羊达到预期的生产水平——预期的日增重,使肉羊养殖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了让羊摄入足够量的养分,理论上讲在饲喂过程中有以下策略可供选择:增加羊干物质采食量(让羊吃“饱”);提高饲料干物质营养水平(让羊吃“好”);提高羊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让羊“消化好”);同时在以上三个方面得到改善。比较分析发现,第4个方案无疑最佳,也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方案之一。在第4个方案中,让羊吃“饱”、吃“好”和“消化好”三条技术路线在实施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投资者可以采取不同的饲喂策略。一般情况下,吃“饱”是前提,吃“好”是重点,“消化好”是关键。

2)在讲授肉羊饲喂(保证让羊摄入足够量的养分)策略时,应首先讲述“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问题,使受训人员(农民)坚定地树立“吃得多长得快”的饲喂理念,但“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问题不仅专业性和理论性太强,而且太过抽象,受训人员(农民)因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对其理解有难度。

3)如何讲解好“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问题,成为摆在推广人员面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成为能否达到预期培训目的的制约瓶颈。为此,我们认为改革教学方法成为当务之急,而形象比喻教学法则是首选方法之一。

3 主要内容

3.1 比喻对象的选择

采用形象比喻教学法的主要难点之一,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对象”做比喻,既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又可以使复杂的理论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和通俗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达到此目的,项目组成员经过了反复讨论,最后一致同意将“汽车载货量与其耗油量的关系”、“汽车油门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用于解释“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用于“肉羊饲养策略”的培训教学。

3.2 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肉羊饲养策略”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其重点和难点之一是解释清楚“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这一非常专业和复杂的理论问题。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授课者在讲到“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这一内容时,仅仅用了寥寥数语与农民进行交流,现摘录如下:

老师:全面正确理解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是深刻理解我前面所讲的“肉羊饲养策略——“吃‘饱’是前提,吃‘好’是重点,‘消化好’是关键”的理论基础,但其理论性太强,大家对其理解有难度。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先给大家讲一讲汽车拉货和你们这些老板们开小轿车的一些常见现象。台下有没有从事过汽车货运行业或者委托别人运输过货物或者今天开着小桥车来的老板

听众甲:大部分人都是开车来的。

听众乙:那还用问吗?办羊场少不了经常要委托别人运输饲料。

听众丙:我以前就是搞汽车货运行业的,现在改行养羊了。

老师:那好,我现在问大家几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开着小桥车来的老板们,你们今天将车发动后不踩油门能来吗你们今天来的时候要想节约时间,就必须提高车速,是不是油门踩得越深车速越快?(此时台下一片笑声)。

老师:看来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油门踩得越深车速越快,这就是“汽车油门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

老师:现在问第二个问题:你们委托别人运输饲料,饲料量与运费是什么样的关系

听众:饲料越多,运费越高。

老师:第3个问题请曾经从事过汽车货运行业的那位老板回答,凭什么饲料越多则运费越高

听众丙:饲料越多,汽车耗油越多,运费当然就应该越高。

老师:这就是“汽车载货量与其耗油量的关系”。既然大家都明白“油门踩得越深车速越快”以及“饲料越多,汽车耗油越多,运费当然就应该越高”的道理,那么现在我要告诉大家是在肉羊养殖过程中存在同样的道理:羊每天吃进体内的营养物质越多,日增重就越大,也就是说“吃得多长得快”,大家说是吗?这就是“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后,大家说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我们是不是应该千方百计地将羊为好呀

听众:应该,太应该了。

4 小结

在总结进行农民科技培训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推广人员深刻的认识到依据农民的学习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做好农业推广教育工作的基石。在本案例中,授课者采用“汽车载货量与其耗油量的关系”、“汽车油门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 这种人人皆知的道理作比喻,巧妙地将“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这一复杂的理论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和通俗化,正好适应了农民的学习特点,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农业推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农业推广教育的方法。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教育”相应的知识点:(1)农民学习的特点及其心里情况;(2)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3)农业推广教育的方法。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形象比喻教学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本案例中,为什么形象比喻教学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5分析思路

本案例之所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择形象比喻教学法,正好适应了农民的学习特点,这是核心(应重点分析)。

2)在本案例中,授课者采用“汽车载货量与其耗油量的关系”、“汽车油门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 这种人人皆知的道理作比喻,巧妙地将“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这一复杂的理论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和通俗化,不仅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农民加深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保证了教学效果,这是基础(应重点分析)。

5.6理论依据

1)农民学习的特点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农民在学习新技术和知识过程中,具有学习目的明确、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精力分散并影响记忆力、负担重而学习时间少和农民之间经常互相学习等5大显著特点,其中“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习特点,在进行科技培训过程中因一起足够的重视。

人们的学习不能离开感知。感知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学习过程的开端。感知与知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感知当前的事物要受过去形成的知识经验的影响。而农民的认知能力正是建立在已有实践经验和感性知识基础之上的。他们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对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科学技术),有着青少年学生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农民在学习中借助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基础知识,就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心理背景等方面。

3)集体教学法

农业推广教育方法包括个别教学法、群体教学法和大众教学法,其中群体教学法比个别教学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推广工作者同多个对象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和培训,称为群体教学法,而集体教学法是群体教学法(集体教学法、技术示范法、效果示范法、鼓励教学法、现场参观教学法)的重要组成之一。

集体教学法的内容要适合农民的需要,使农民愿意参加,占用时间不能很长,要讲究效率,无论是讲课或讨论,内容要有重点,方法要讲效果,注意联系实际,力求生动活泼,使参加听讲和讨论的农民能过明确推广目标、内容及技术的要点,并能结合具体实际考虑怎样去实践。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

营养学研究结果表明,肉羊营养需要量(或摄入量)=K1×W0.75+K2×ADG,其中K1表示维持需要量系数,W0.75表示代谢体重,K2表示生长需要量系数。由上式可知,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间呈线性关系(以代谢能为例,如图1所示)。

1代谢能摄入量与羊日增重的关系

2)提高羊营养摄入量的技术路线

以代谢能为例,根据营养学研究结果,代谢能摄入量=采食量×能量浓度×能量消化率×消化能代谢率,如果将能量消化率和消化能代谢率统一用农民能够听懂的语言统称为“消化能力”,则依据上式可知,提高羊营养摄入量可分别或同时采用提高采食量(让羊吃“饱”)、 提高饲料干物质能量水平(让羊吃“好”)和提高羊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让羊“消化好”)共三条技术路线,单纯从数学角度分析,其三条技术路线的权重相同,但三条技术路线在实施的难易程度和经济性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投资者可以采取不同的饲喂策略。一般情况下,吃“饱”是前提,吃“好”是重点,“消化好”是关键。

3)农民学习的特点及其心里情况、影响农民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农业推广教育的方法等理论知识。

4)详细全面掌握受训农民的年龄、教育程度、心理背景等背景信息。

5)教学的重点(肉羊饲喂策略)、难点(营养摄入量与羊生产性能的关系)以及预期的教学目的(科学决策:吃“饱”是前提,吃“好”是重点,“消化好”是关键)。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之一是农民学习的特点尤其是农民学习“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的特点,关键知识点之二是保证集体教学法教学效果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这两点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则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对象”做比喻,既能反映问题的实质,又可以使复杂的理论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和通俗化,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予以分析,以期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2 字词释义教学法在《畜牧业推广学》教学中的应用——畜牧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22]

 

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畜牧业推广学》教学质量,(方法在进行 “畜牧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对“方式”、“方法”的字面含义进行了比较讲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讲解了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基本内涵,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在畜牧业推广工程中常见的推广方式和最常用的推广方法。(结果仅用2学时便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字词释义;教学方法;畜牧业推广;方式;方法;教学效果

 

Typical Case 12: The Application of Word Interpretation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the Way and Methods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method) the literal meaning of way and method were compa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way and nethods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and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way and method of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was extended to explain. Finally, the common promotion way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romotion methods in the animal husbandry promotion project at presentwere summed up.( result) High quality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teaching task only 2 hours, and get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word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method, promo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the way, method, teaching effect

 

1 引言

201710月,我们在对动物科学专业2014级学生进行“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对“方式”、“方法”的字面含义进行了比较讲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讲解了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基本内涵,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在畜牧业推广工程中常见的推广方式和最常用的推广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背景介绍

1)畜牧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是《畜牧业推广学》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2)由于学生对“方式”与“方法”的字面含义知之甚少,故对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基本内涵的理解出现困难,很容易将二者混淆

3)如何完成“畜牧业推广的方式与方法”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成为摆在授课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认为改革教学方法成为当务之急,而字词释义教学法则是首选方法之一。

3 主要内容

3.1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1)以往的教学经验证明,照本宣科的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任务繁重而学时有限。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以对“方式”与“方法”字词的释义为切入点,进而引申出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基本内涵,最后简要介绍目前畜牧业推广工程中常见推广方式和最常用的推广方法。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3.1 “方式”与“方法”基本含义的比较

 

 

 

 

1 “方式”与“方法”基本含义的比较

项目

方式

方法

释义

方式言行所采用的方法样式。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表现人类的朴素的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新近的管理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

方式更多的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内涵,关于抽象的问题、人文的问题,一般多用方式

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后引申为关于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其义可涵盖办法、做法、想法、技术、技巧、工艺、科技、程序、步骤、规则、规章、计划、规划、策划、计谋、谋略等等,其义小至生活小事,大至人生路线,至个人问题,广至人类宇宙,凡能提供解决问题之道的,都可称为方法

内涵与外延的区别

内涵“深”而外延“狭”,决定了方式一般仅有较少的几种套路。

如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持久战”的战争方式。

内涵“浅”而外延“广”,决定了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如关于抗日战争的战术问题,广大抗日民众创造性的发明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多种战法,就是战争方法问题。

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

相对较为抽象,其重点一般多在于阐述(体现)解决问题的组织形式。

相对更为具体,其重点一般多在于阐述(体现)解决问题的具体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3.2 “畜牧业推广方式”与“畜牧业推广方法”的基本内涵

1)畜牧业推广方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畜牧业推广方式,主要是指为了实现畜牧业推广目的而采用的将推广组织、推广人员与农民有效结合的组织形式或者联系形式。

2)畜牧业推广方法的基本内涵

所谓畜牧业推广方法,主要是指为了实现畜牧业推广目的,在因地制宜的选用某种推广方式的前提下,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具体的组织措施、服务与教育手段等。

农业推广方法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推广效果。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传播媒体的不断创新,推广方法也愈加丰富,使推广方法的选择也将有更大的空间。

3.3 畜牧业推广方式

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推广方式的基本前提、目的、项目制定、推广人员及所需具体条件等,把世界上主要农业推广方式概括为一般推广方式、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群众性推广方式、项目推广方式、农作系统开发推广方式、费用分摊推广方式和教育机构推广方式等八种类型。

在农业推广实践中,我国广大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创造了许多适合我国不同地区特点的农业推广方式。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按项目推广技术、技术承包责任制方式、技术和信息与经营服务相结合方式、农业技术知识竞赛方式等不同的推广方式。

3.4 畜牧业推广方法

推广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农业推广教育的方法。按传播方式,可将农业推广教育分为个别方式(包括访问农户、定点咨询、非正式接触、模范农户、田间旗帜等方法)、群体方式(包括方法示范、成果示范、竞赛、现场参观、非正式讨论、讲习班、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等方法)和大众方式(包括报纸、墙报、黑板报、新闻通讯、小册子、活页资料等印刷品传播媒介,广播、电视、幻灯、电影、投影放映仪等视听传播媒介,以及广告、展览陈列等静态传播媒介);.按指导方式,可将农业推广教育分为集体指导如培训、开会、座谈、讲演、电影)、书面指导(如报纸、刊物、活页资料)、评比指导(如品评会、竞赛会、鉴定会、奖励会)、现场指导(如果树修剪,农机具作业表演、田间示范)、通信及广播电脑指导(如函授、电话、书信、广播电视教学、电脑服务)、个人接触指导(如巡回访问、咨询)、组织指导(如合作活动、生产经营联合体、专业研究小组)和文字媒介(如活页资料、推广手册、新闻报道、通信、教材、广告、文告、传单等)等八大类。

4 小结

以对“方式”与“方法”字词的释义为切入点,进而引申出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基本内涵,这完全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简要介绍目前畜牧业推广工程中常见推广方式和最常用的推广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加深理解。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畜牧业推广方式” 与“畜牧业推广方法”基本内涵,熟悉我国常见畜牧业推广方式与常用畜牧业推广方法。

5.2涉及知识点

《畜牧业推广学》课程之“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章节相应的知识点。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简述“畜牧业推广方式” 与“畜牧业推广方法”基本内涵的重点。

2)简述我国常见畜牧业推广方式。

3)简述我国常用畜牧业推广方法。

5.5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畜牧业推广方式” 与“畜牧业推广方法”基本内涵的不同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分析不同“畜牧业推广方式”以及不同“畜牧业推广方法”的异同点。

5.6理论依据

教学工作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方式”与“方法”的文字释义。

2)教学的重点(“方式”与“方法”基本含义的比较)、难点(凝练出关于“畜牧业推广方式”与“畜牧业推广方法”的基本内涵的论述)以及预期的教学目的(全面理解常见畜牧业推广方式与常用畜牧业推广方法)。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之一是“方式”与“方法”基本含义的比较以及由此引申的关于“畜牧业推广方式”与“畜牧业推广方法”的基本内涵的论述,关键知识点之二是依据“畜牧业推广方式”与“畜牧业推广方法”的基本内涵对其进行分类,这两点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则是进行不同“畜牧业推广方式”与“畜牧业推广方法”异同点的比较,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予以分析讲解。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3 强强联合推广方式提高推广工作效率的探索与实践[23]

 

摘 要:(目的为了有效提高高等院校、肉羊良种繁殖场和饲料生产企业各自推广工作的工作效率,(方法3家单位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共同组建一支集良种肉羊、秸秆饲料高效利用技术和肉羊专用预混合饲料推广任务于一身的复合型推广团队。(结果通过3家单位的协同努力,不仅顺利完成了各自原定的推广目标任务,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推广经费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强强联合;推广方式;效率;实践

 

Typical Case 1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romotion by Strong Combination of Promotion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motion efficiency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heep breeding grounds and fee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method) three units on the basis of full consultation, together to jointly set up a composite promotion team, its task is to promotethe quality of sheep, efficient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straw feed and sheep special premix feed.(result) Through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he three units, not only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goals and objectives,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motion staff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use of efficiency

[Key Words]powerful combination, the way to promote,effectiveness,practice

 

1 引言 

20168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方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3134)项目任务的科研团队、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和杨凌新大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3家单位,为顺利完成各自原定推广目标任务,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组建了一支集良种肉羊、秸秆饲料高效利用技术和肉羊专用预混合饲料推广任务于一身的复合型推广团队。3家单位协同工作,取长补短,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

2 背景介绍 

1)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科技服务为支撑带动纯种肉羊品种、胚胎和冷冻精液产品推广为主要业务范围的科技型企业,其中陇东地区是其重点推广区域之一。在长期的推广过程中,该企业在当地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北方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3134)项目任务的科研团队,长期以来依托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开展科学研究,其在进行相关技术研发的同时,也承担着农作物秸秆饲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的工作任务,其中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就是其建设的示范基地之一。该团队成员不仅理论基础扎实,而且实践经验也相当丰富,这些为其完成推广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3)杨凌新大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各种畜禽预混合饲料的研发、生产与推广,推广工作效率是其实现企业效益的根本保障。甘肃省陇东地区是其今后重点开发的区域之一。在长期的推广工事件中,该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推广工作经验。

4)长期以来,上述三家单位各自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5)提高推广工作效率是上述三家单位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3 主要内容

3.1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1)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因受其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制约,在其推广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帮助用户实现“良种”与“良法”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项目科研团队,其推广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推广对象的遴选、团队成员的精力以及项目科研经费。

3)杨凌新大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其推广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潜在推广对象(用户)需求信息的收集以及如何在一个待推广地区树立企业形象和展现企业实力。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3家单位面对各自为战进行推广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不约而同的想到通过3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以提高推广工作效率的解决方案,即为顺利完成各自原定推广目标任务,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组建一支集良种肉羊、秸秆饲料高效利用技术和肉羊专用预混合饲料推广任务于一身的复合型推广团队,3家单位协同工作,抱团取暖。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3.1 组建推广团队

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3家单位各自最少保证派出1名同志共同组成一支集良种肉羊、秸秆饲料高效利用技术和肉羊专用预混合饲料推广任务于一身的复合型推广团队,以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的良种肉羊推广路线为指南开展推广工作。

3.2 推广团队的工作方式与运行机制

推广团队的工作方式与运行机制主要可分为以下2种基本方式。

1)技术服务型运作模式

以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已有或者潜在的目标用户为基本对象,重点是围绕良种肉羊推广过程中“良种+良法”的配套问题,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该过程也是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项目团队和杨凌新大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推广对象遴选工作进行信息收集的重要环节。由于该模式主要为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故所需经费全部由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承担。

2)目标既定型运作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项目团队和杨凌新大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技术服务型运作过程中所收集的相关信息,遴选出各自的目标对象,制定出具体的推广目标。为实现其中任何1家单位的推广目标,由1家单位提出计划,其余2家单位全力支持,协作开展推广工作。在该改模式下,所需经费按照“谁主张谁承担”的原则执行。

3.3 推广效果

复合型推广团队按照上述模式运行1年来,已成功的为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的10余个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同时,该10余个用户中的近50%已经成为杨凌新大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长期用户,其中的近30%也已经成为农作物秸秆饲料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的示范基地。

4 小结

总结此次合作推广大获成功的经验,推广人员深刻的认识到:

1)合作推广不仅是农业(畜牧业)推广的基本原则之一,而且好的合作组织也是农业(畜牧业)推广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合作才会赢!合作才会多赢!

2)在本案例中,高等院校与2家企业联合组建推广团队,实现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有效的补齐了各自为战所存在的“短板”,是推广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所在。补短板——提高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畜牧业推广程序和原则”以及“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的基本内涵,熟悉畜牧业推广过程中相关基本技能与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畜牧业推广学》课程之“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和“农业技术服务和促销技巧”章节相应的知识点。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在本案例中,复合型推广团队对于提高推广工作效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本案例中,推广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在哪些方面?

5.5分析思路

1)三家单位各自所具有的优势条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是其能够走到一起合作开展推广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直接的原因,应重点予以讲解说明。

2)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宗旨所建立的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对集良种肉羊、秸秆饲料高效利用技术和肉羊专用预混合饲料推广任务于一身的复合型推广团队的长期运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一点也应重点予以讲解说明。

5.6理论依据

1)农业(畜牧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农业(畜牧业)推广工作应坚持因地制宜、试验示范、智力开发、合作推广、服务配套、综合效益等6项基本原则。

合作推广原则:农业(畜牧业)推广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农业推广机构和广大的农业推广工作者,是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主体,但光靠这个主体还不能完成艰巨的农业推广工作任务,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推广,实行大联合、大协作,一是推广人员和农民之间的合作,二是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三方面的合作,三是推广部门与社会各有关部门的合作。

2)农业(畜牧业)推广方式

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是为提高某特定产品的总产量而专门进行推广方式。这种方式将农业推广、科研、投入供应、产品销售及信贷紧紧连为一体。它的主要特点是:推广项目由商业组织制定,包括项目的目标、内容、活动及推广员的聘任等,推广项目通过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当面指导和示范来实施,各种条件均由商业组织提供,农业推广被视为商品生产的一项基本投入,农作物产品的总产量是衡量这一推广成效的尺度。

项目推广方式:项目推广方式是运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推广方式。一般来讲,农业部下属推广部门不可能在一个适当的时期内使农业生产和乡村居民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但在一个特定的地区,在一个具体的时期内,借助于大量输入的外部资金,采取按项目进行的方式则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按项目推广技术一般要经过项目的选择、论证、试验、示范、培训、实施、评价等步骤,关键是项目的选择和论证。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1)三家单位各自所拥有的产品或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价值;(2)三家单位各自所具有的优势条件以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业(畜牧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合作推广原则的基本内涵,农业(畜牧业)推广方式——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和项目推广方式的含义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优缺点等;其能力培养点则是根据推广目标对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4 跟进式技术服务在肉羊5%预混合饲料推广过程中的作用[24]

 

摘 要:(目的为了准确查找出导致肉羊5%预混合饲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吃土、吃毛等异食现象的根本原因,帮助用户尽快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方法饲料生产企业在接到用户信息反馈后,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与企业推广人员共同组建技术团队,并在第一时间前往用户单位开展技术服务。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专家、推广人员和用户单位技术人员一致认为,此次事故主要系5%预混合饲料使用方法错误所致。为此,技术团队为用户单位开展了专题技术培训,并帮助企业及时调整了精料补充料配方组成。(结果有效防止了羊吃土、吃毛等异食现象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技术服务;肉羊;预混合饲料;推广

 

Typical Case 14  Application of Follow - up Technical Service in 5% Pre - mixed Feed Promotion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accurately find ou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behavior of non – food such as eating soil and eating wool of sheep after using 5% pre-mixed feed ang as soon as to help users solve the problems in production, (method) fee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immediately set up the technical team by the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experts and enterprise promotion staff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from the user information and in the first time to the user units to carry out technical services. After careful and meticulou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experts, promoters and user units technical staff agreed that the accident is mainly due to the use of 5% premixed feed wrong. To this end, the technical team for the user units to carry out special technical training, and help enterprises to adjus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supplement. (result)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ecurrence of eating soil, eating wool and other foreign phenomenon.

 [Key Words]technical service,meat sheep, premixed feed, promotion

1 引言

201611月,杨凌新世界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突然接到其长期合作伙伴——甘肃五星肉羊养殖有限公司的来电,反映近期肉羊逐渐出现吃土、吃毛等异食现象,且有愈演愈烈趋势;由此甘肃五星肉羊养殖有限公司怀疑杨凌新世界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要求杨凌新世界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其立即更换饲料,并希望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面对此突发事件,饲料生产企业在接到用户信息反馈后,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与企业推广人员共同组建技术团队,并在第一时间前往用户单位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和技术服务,有效化解了此次危机。

2 背景介绍

120134月,杨凌新世界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将其开发生产的肉羊5%预混合饲料产品成功的推广给甘肃五星肉羊养殖有限公司,甘肃五星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在长达3年多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该预混合料的使用效果一直非常稳定,对肉羊5%预混合饲料产品评价极高。

2201611月,甘肃五星肉羊养殖有限公司突然发现,肉羊逐渐出现吃土、吃毛等异饲现象,且有愈演愈烈趋势,导致该企业养殖效益下降,因此就这一突发事件及时向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了信息反馈。

3 主要内容

3.1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1)该事件不但事发突然,而且系企业近年来极少出现的特殊事件,因此引起了企业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2)对事态的严重性以及对用户的危害程度心中无底。

3)虽然饲料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有100%的自信心,但也确信用户反馈的信息千真万确,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羊逐渐出现吃土、吃毛等异食现象的发生?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有可能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解决问题,而这需要确凿的证据支撑,这也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4)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给养殖企业合理解释,饲料企业不但要丧失这一长期合作的用户而且很有可能涉及周边的其他用户。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企业决策层提出了“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全面分析查找原因,精准发力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3.1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技术团队到达用户单位后,首先对饲喂效果进行了现场观察,再次明确了事件的真实性。在此前提下,技术团队成员全面了解了事件发生前后羊群结构、饲养管理、日粮组成等的变化情况,此时一个重要信息引起了技术团队成员的重视:大约在事件发生前4个月,企业以较低的价格购进了大批玉米加工副产品——“发酵玉米皮”,并用其代替优质粗饲料用于肉羊养殖,考虑到“发酵玉米皮”的品质要远好于原用粗饲料,故适当减少了日粮中精料补充料的用量(由原来的50%调整为不足30%)。此时,技术团队成员已经强烈的预感到,此次事件的发生可能是日粮精粗比例发生改变后而精料补充料中预混合饲料用量未做相应调整所致。为此,推广人员及时查阅了精料补充料的配方组成,发现该企业精料补充料的配方组成在长达4年中从未进行过调整。

面对上述情况,专家、推广人员和用户单位技术人员一致认为,此次事故主要系预混合料使用方法错误所致。

3.2 调整精料补充料配方组成与专题技术培训双管齐下

原因找到后,技术团对首先依据该企业的日粮组成对精料补充料的配方组成尤其是预混合饲料用量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技术团队对企业进行了“日粮不同精粗比例条件下精料补充料中预混合饲料用量计算方法”的专题技术培训。同时,企业从中发现,虽然用户使用方法出现错误,但企业产品说明中对此也未十分清楚地说明,存在不完善之处,并就此向用户表示了歉意。至此该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4 小结

推广人员在事后总结此次事件经验与教训过程中一致认为:

1)优质的产品并不能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一定可以不出问题,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对保证产品使用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案例就是血的教训!

2)饲料生产企业在产品使用说明上的任何纰漏以及售后服务工作的些许疏忽,都可能导致前期的推广工作前功尽弃,而优质的跟进式技术服务无疑是必须的!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畜牧业推广方式” 与“畜牧业推广方法”基本内涵,熟悉畜牧业推广过程中相关基本技能与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畜牧业推广学》课程之“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和“农业技术服务和促销技巧”章节相应的知识点。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在本案例中,导致产品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主要直接原因和间接因素分别是什么?

2)企业对使用单位已经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培训,使问题得以完满解决,企业为什么还要对产品使用说明进行补充和完善?

5.5分析思路

1)通过调查分析,明确导致产品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主要直接原因和间接因素,为问题的顺利解决奠定了基础,而主要直接原因和间接因素找出过程发挥着决定性因素,应重点予以讲解说明。

2)企业之所以在使用5%预混合饲料产品过程中出现问题,表面看是使用单位在使用方法上出了问题,但其根本根源是产品说明在内容上不够完善,同时也反映出饲料生产企业在售后服务上的不完善。

3)企业对使用单位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问题得以完满解决,对维护企业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企业对产品使用说明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对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十分必要,也应重点予以讲解说明。

5.6理论依据

1)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推广效果。

2)农业(畜牧业)推广工作应坚持因地制宜、试验示范、智力开发、合作推广、服务配套、综合效益等6项基本原则。所谓服务配套原则,是农业(畜牧业)推广工作的客观要求,因为技术和信息只有与一定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反刍动物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的基础数据参数

在反刍动物的生产实践中,由于每个企业或者同一个企业所选择的精粗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饲料生产企业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企业精准的配制预混合饲料。为了简化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难度,饲料生产企业在设计预混合饲料配方时,一般假定日粮的精粗比例为50%:50%,在此基础上再初步确定预混合饲料在精料补充料中的添加比例(本案例中为5%,其实质是日粮中预混合饲料的添加比例为2.5%),最后在上述参数条件下进行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

2)肉羊5%预混合饲料的合理使用

为了保证不同养殖企业使用肉羊5%预混合饲料均可达到同样的目的,应根据日粮的不同精粗比例,科学合理的确定精料补充料中5%预混合饲料的适宜添加比例。

假设日粮的精粗比例=A%:100-A%,在此条件下精料补充料中5%预混合饲料的适宜添加比例为X%,则依据上述论述,存在以下数量关系:

依据上式,可分别计算日粮的不同精粗比例条件下精料补充料中5%预混合饲料的适宜添加比例,详见表1

1 日粮精粗比例与精料补充料中5%预混合饲料的适宜添加比例的关系

预混合饲料添加比例(%

精粗比例A%:100-A%

30:70

40:60

50:50

60:40

70:30

X

8.33

6.25

5.00

4.17

3.57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反刍动物预混合饲料配方设计的基础数据参数以及肉羊5%预混合饲料科学合理的使用,其能力培养点则是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中跟进式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水平,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予以分析讲解。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5康福区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的经验与教训[25]

 

摘 要:(目的为了推广獭兔“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以此带动康福区獭兔养殖基地建设,(方法项目实施单位在种公兔站建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设獭兔人工授精站,完善了实施獭兔“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的技术服务体系。(结果上述技术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对顺利完成康福区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前期建设任务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獭兔;养殖基地;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技术服务

 

Typical Case 15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Kangfu District Rex Rabbit Breeding Base Construction Project

窗体底端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synchronous estrus +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technologyin the application of Rex breeding process,driving the construction speed of Rex Rabbit breeding base in Kangfu District. Project implementation unit creative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x Rabbit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s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construction of the kind of rabbit,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x "synchronous estrus +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technical service system.(resul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the technical service syste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on pre-construction task of Kangfu District Rex Rabbit breeding base construction project.

 

[Key Words] Rex Rabbit; Breedingbase; Synchronous estrus;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Technical Services

 

1 引言

2012年,陕西环宇獭兔养殖有限公司再实施《康福区红星镇四村双百户“公司+农户”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过程中,在种公兔站建设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建设獭兔人工授精站,完善了实施獭兔“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的技术服务体系,对顺利完成项目前期建设任务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 案例背景介绍

12012年,陕西环宇獭兔养殖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陕西省2012年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康福区红星镇四村双百户“公司+农户”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批复的项目实施规模为200个农户,项目资金为200万元。

2)由于家兔养殖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全面推广“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成为项目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项目建设的亮点之一。

3 主要内容

3.1 项目实施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在《康福区红星镇四村双百户“公司+农户”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推广“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存在问题(障碍因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项目实施区域地处山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区域内农民对獭兔“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知之甚少或者闻所未闻;加之“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的科技含量较高,要想在短期内让农民熟练掌握上述技术难度极大。

2)全面推广“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不但需要一批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而且还需要必要的仪器设备(冰箱、高压锅、水浴锅、干燥箱、显微镜、输精器械等)。项目区农户经济基础较差,在短期内要求农户购置上述仪器设备几乎是不可能事件。同时由于受项目经费制约,通过项目经费为农户配齐上述仪器设备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要的仪器设备条件成为制约“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基于对獭兔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制约因素的分析,经充分论证,项目单位提出了“以龙头企业种公兔站建设为基础,以獭兔人工授精站基础设施(房屋及所需仪器设备)建设为配套,以獭兔人工授精站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为核心”进行獭兔“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3.3.1 公兔站建设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龙头企业利用项目经费投资建设了1个年存栏100只成年公兔的种公兔站(根据项目经费使用规定,项目资金的30%可归项目单位支配,用于项目支撑条件建设,其余70%用于基地农户建设)。

3.3.2 獭兔人工授精站硬件建设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将分别在每个自然村建设1个獭兔人工授精站,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分步实施。项目单位在4个村分别租赁了50~70m2的民房作为人工授精站建设用房;同时利用项目经费购置了4套仪器设备。

3.3.3 獭兔人工授精站软件建设——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每个獭兔人工授精站将聘请2名技术服务人员,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以确保其正常运行:每只母兔收取“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服务费5元,考虑到项目实施初期养殖规模较小,技术人员工资福利难以得到保障,项目实施单位决定通过利用项目经费向技术人员发放生活补助费的方式予以扶持,其中项目实施的前6个月,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2500元,项目实施的前7~12月,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1500元,1年以后不再发放。

3.4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的前6个月,由于技术人员的工资福利有保障,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因而有效支撑了獭兔养殖基地建设,前6个月就完成了年度任务的60%以上。半年以后,由于生活补助标准降低,尤其是獭兔养殖基地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此时虽然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但工资福利水平增加甚微,有时甚至较之前有所下降,一定程度影响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项目实施严重受阻,最终未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4 小结

项目实施结束后,推广人员认真总结了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以下两点感触颇深:

1)在本案例中,项目实施早期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组建的“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服务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功至伟;由于技术服务团队在项目实施后期的不给力,导致项目实施严重受阻,最终未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以说是对“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服务体系在项目建设中作用的最好诠释。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项目建设的经验之一;行百里者半九十,则是项目建设应汲取的教训,也是对开展农业推广工作永远的警示。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1)全面理解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以及农业推广的混合体理论的基本内涵;(2)熟悉畜牧业推广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绪论”和“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章节所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1)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2)农业推广的混合体理论。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为什么说“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 是提高獭兔养殖劳动生产效率的有力抓手?

2)简述本案例中组建“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服务团队的必要性。

5.5分析思路

1)依据家兔的繁殖性能,论述“家兔养殖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核心论点,为“‘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獭兔养殖劳动生产效率的有力抓手”重要结论提供理论支撑。

2)结合“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在獭兔繁殖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论证在獭兔繁殖生产中应用“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的必要性——这是本案例技术方案科学性的基石。

3)在项目实施中后期,由于技术服务团队的不给力,直接导致保障项目实施的支持系统运作瘫痪,这是导致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

5.6理论依据

1)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详见“科技大篷车在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典型案例的5.6

2)农业推广的混合体理论

详见“企业强强联合进行小麦秸秆收储典型案例分析”的5.6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家兔的繁殖性能

家兔不仅常年发情,而且发情周期(一般15~17d)、妊娠期(30d)和哺乳期(一般25~30d)均较短,这些造就了家兔可在一年内实现多胎繁殖。一般情况下,家兔每年可繁殖4~8窝左右。

2)家兔养殖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家兔可在一年内实现多胎繁殖的特性,在提高家兔繁殖率和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也同时决定了家兔养殖也必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一个年存栏基础母兔500只的适度规模养殖场为例,在自然状态下其每年将繁殖2000~4000窝次,假设其每年真正可用于繁殖的时间为10个月(受高温影响,家兔每年大约有2个月时间的繁殖性能较低),则在自然状态下平均每月将繁殖200~400窝次。根据家兔的繁殖特性,该场每天必定平均有7~14只母兔处于发情状态,7~14只母兔处于临产状态,同时仔兔的饲养、断奶、转群等工作也分别有7~14窝次,因此该场每天均需对大约250只母兔进行发情观察以挑出7~14只发情母兔并对其进行人工辅助配种,同时需分别完成7~14窝次的分娩与护理及仔兔的饲养、断奶、转群等管理工作,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但工人的劳动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导致饲养人员增加,劳动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因此,节约劳动力成本成为提高兔场经济效益的关键。

3)“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是提高獭兔养殖劳动生产效率的有力抓手

随着养兔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兔同期发情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的成熟与示范推广,依托科技进步,使獭兔养殖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成为可能,且潜力巨大。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以及农业推广的混合体理论,其能力培养点帮助学生分析总结本案例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6 单因素饲养试验方案设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26]

 

摘 要:(目的为了在甘肃省宁县大范围推广项目组前期研发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方法32只体重接近的萨福克(×小尾寒羊()杂交公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定量饲喂基础精料补充料,试验组定量(与对照组等量)饲喂98.7%基础精料补充料+1.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成的试验用精料补充料,两组均自由采食由苜蓿干草与麦秸按40%60%比例组成的混合粗饲料,进行为期35d(其中预试期10d)的饲养试验。(结果结果发现,试验组粗饲料采食量、日增重、精饲料转化效率、粗饲料转化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64%23.97%23.97%11.44%37.08%。(结论)上述结果表明: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产和增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生产性能;经济效益

 

Typical Case 16  Design of Single-factor Feeding Experiment Scheme -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on Sheep 's Feed Intak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Benefit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32same weight of the crossbred offspring of Suffolk () × small tail sheep ()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four replicates each group , four sheep each replicatemale and female half). The control group was fed with basal concentrate supple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quantified (equivalent to the control group) feeding 98.7% basal concentrate supplement +1.3%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 .Two groups were free to feed the mixed roughage composed of alfalfa hay and wheat straw by 40%: 60%, for a period of 35d (which pre-trial period 10d) feeding test.Test results found: The results found, the average roughageintake, the average daily gain, the concentrate supplement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roughage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creased by11.64%, 23.97%, 23.97%, 11.44% and 37.08%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to increase yield and increase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it is worth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窗体底端 

[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feed additive,production performance,economic benefits

 

1 引言

20175月,我们在甘肃省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项目组前期研发的中草药添加剂推广工作中,因养殖农户对该产品的使用效果产生怀疑,加之对该产品的性价比(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单价为27.85/kg)提出质疑,导致推广工作一时陷入被动。为了迅速打开局面,我们与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的推广试验。

2 背景介绍

2013年,项目组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中草药添加剂。20175月,项目组在甘肃省宁县盛鸿翔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项目组前期研发的中草药添加剂推广工作中,因养殖农户对该产品的使用效果产生怀疑。为了迅速打开推广工作局面,项目组决定,与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的推广试验,期望通过试验结果证明产品的真实价值,推动该产品推广。

3 主要内容

3.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推广过程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推广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障碍因子)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养殖农户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神奇的使用效果产生怀疑,二是养殖农户对该产品的性价比(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单价为27.85/kg)提出质疑,这些均导致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推广过程一时陷入被动。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开展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以事实为依据,证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效果,消除养殖农户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使用效果的怀疑。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实施

3.3.1 试验方案设计

1) 明确试验目的

2013年在进行产品研发过程中,试验不仅进行了生产性能指标测定和经济效益分析,而且通过消化代谢试验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更重要的是进行了甲烷排放与粪尿排放量测定,评价了其生态效益,以期为产品研发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故试验设计相对复杂。

本次试验的试验目的,仅为消除养殖农户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使用效果的怀疑,以事实为依据,证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效果,故试验设计要相对简单一些。

2)试验设计方法与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设计方法:根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将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设计。

试验动物选择及其饲养管理:为满足试验设计的3原则,本研究选择32只年龄一致、体重接近、健康无病的萨福克(×小尾寒羊()杂交羊(公母各半)作为试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定量饲喂基础精料补充料(0.85kg/d),试验组定量(与对照组等量)饲喂98.7%基础日粮+ 1.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成的试验用精料补充料,2组均自由采食由苜蓿干草与麦秸按40%60%比例组成的混合粗饲料,进行为期35d(其中预试期10d)的饲养试验。试验期间羊只自由饮水。

3)分析测定指标的选择与测定方法

主要进行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g/d、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g/d)指标测定,同时依据试验测定结果计算饲料转化效率(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FCE)和经济效益。

干物质采食量(DMIg/d:正试期内逐日详细记录试验羊日粮饲喂量和剩料量,并取样测定其干物质含量,准确计算各组羊的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

平均日增重(ADGg/d):供试母羊分别于试验开始第l天及试验结束后第108:00空腹称重,并依据称重结果计算各组试验羊在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

饲料转化效率(FCE):按下式分别计算精饲料(Concentrate supplements)和粗饲料(Roughage)转化效率:FCEg/kg=体增重(g/d/干物质采食量(kg/d)。

本研究中以每天活羊增重收益(weight gain incomeWGI)减去每天日粮成本(feed costFC)所获得的毛收益(gross incomeGI)作为经济效益的度量指标,即毛收益=活羊增重收益-日粮成本,上式各指标单位均为元/只·天,其中活羊价格按20/kg计算;根据每种原料的单价以及日粮组成,基础精饲料补充料成本为1.85/kg,混合粗饲料成本为0.65/kg,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成本为27.85/kg

3.3.2 试验实施与试验结果

1)试验实施

经项目组与宁县金村青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友好协商,试验由双方共同组织实施(详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效果研究)。

2)试验结果

由表1可知,试验组粗饲料采食量、日增重、精饲料转化效率、粗饲料转化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64%23.97%23.97%11.44%37.08%。上述结果表明: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产和增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组别

采食量(g/d

日增重

g/d

精饲料

转化效率

粗饲料

转化效率

经济效益

(元/d

精饲料

粗饲料

对照组

850.00

726.14±

21.63

137.90±

8.67

162.24±

10.20

18.98±

0.64

0.7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试验组

850.00

810.69±

28.93

170.96±

12.10

201.13±

14.24

21.15±

2.24

0.98

100.00%

111.64%

123.97%

123.97%

111.44%

137.08%

 

4 小结

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针对性选择最佳试验方案,是试验能否获得预期试验结果与结论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关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对试验方案选择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1)熟悉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推广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养殖业试验的类型、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试验实施的基本要求;(2)熟练掌握养殖业但因素试验计划和方案拟定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的原则”以及“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所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1)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推广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养殖业试验的类型;(3)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试验实施;(4)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方法。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在本案例中,研究者为什么要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2)在本案例中,研究者仅测定了羊的采食量指标和生产性能指标,为什么不通过消化代谢试验进行粪尿和甲烷排放量测定以及进行屠宰试验?

5.5分析思路

1)推广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分解及其关系。

2)在本案例中,试验目的仅仅是验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效果,消除养殖农户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使用效果的怀疑,以事实为依据,证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效果,故通过单因素试验即可达到试验目的。

5.6理论依据

1)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详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之5.6

3)推广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试验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估计试验处理效应和控制试验误差,以便合理地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推断。一个好的试验设计具有较高的试验效率,使试验工作者能从试验的结果中获得无偏的处理平均值和误差估计量,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要做好试验,降低试验误差,必须了解试验中主要受哪些非处理因素的影响,并从试验设计中加以控制。试验设计中必须遵循重复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和局部控制原则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可降低试验误差和估计试验误差;随机是为了正确无偏估计试验误差;局部控制则有利于降低试验误差。它们共同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评价处理效应。

3)养殖业试验的类型

按试验的性质可分为调查研究和饲养试验;按研究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试验;按试验时间的长短可分为一年试验和多年试验。此外还可根据试验特点的多少分为多点和单点试验。

4)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试验的实施

 ①试验计划的拟定

拟定一个较全面的试验计划,目的是使试验能顺利开展,并保证完成试验任务,试验计划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试验课题及试验目标、拟定试验方案和选择试验设计方法、供试家畜的数量及要求、试验记录的项目、结果分析、试验所需的条件以及试验的时间、地点和工作人员。

②试验方案的拟定

在方案中要考虑是单因素试验还是多因素试验;每个因素分几个水平,如何分法;对照组如何设立;采用何种试验设计方法等一套方案。拟定一个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确定试验因素必须和试验目的相适应;试验设立对照;试验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要适当;在试验处理之间,必须坚持惟一差异的原则。

③养殖业试验的实施  

养殖业试验的实施需注意试验动物的选择、备足饲料、设置预试期、保证一致的管理条件、试验指标及其观察记载和试验过程中的疾病处理等6个常见关键问题。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单因素试验方案

单因素试验是指整个试验中只比较一个试验因素的不同水平的试验。单因素试验方案由该试验因素的所有水平(即处理)构成。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试验方案。例如在猪饲料中添加4种水平的土霉素,进行饲养试验。这是一个有4个水平的单因素试验,添加土霉素的4种剂量,即给因素的4个水平就构成了试验方案。

2)项目前期研发过程以及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等背景信息。

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详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效果研究之5.7

42013年产品研发的试验设计与分析测定指标

2013年在进行产品研发过程中,试验不仅进行了生产性能指标测定和经济效益分析,而且通过消化代谢试验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更重要的是进行了甲烷排放与粪尿排放量测定,试验设计相对复杂。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推广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养殖业试验的类型和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试验实施,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单因素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推广试验实施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其方法学要点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案例的讲解与分析。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7双因素饲养试验方案设计——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效应及其应用效果研究[27]

摘 要:(目的为了比较项目组前期研发的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的作用效果,同时探讨二者间是否存在组合效应及其组合应用的饲养效果,(方法64只体重接近的萨福克(×小尾寒羊()杂交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公母各半),对照组定量饲喂基础精料补充料,试验I组、试验II组和试验III组分别定量(与对照组等量)饲喂98.7%基础精料补充料+1.3%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98.7%基础精料补充料+1.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98.7%基础精料补充料+0.65%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0.65%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成的试验用精料补充料,四组均自由采食由苜蓿干草与麦秸按40%60%比例组成的混合粗饲料,进行为期35d(其中预试期10d)的饲养试验。(结果结果发现:(1)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和试验III组试验羊粗饲料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精饲料转化效率和粗饲料转效率总体呈现“试验III组>试验II组>试验I组>对照组”的规律性,但经济效益则呈现“试验III组>试验II组>对照组>试验I组”的规律;(2)复合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使用后,羊粗饲料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精饲料转化效率、粗饲料转效率和经济效益均产生了“正组合效应”,其组合效应指数分别为9.35%11.67%13.46%3.79%39.39%

关键词:有机酸;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生产性能;经济效益;组合效应;组合效应指数

 

Typical Case 17  Design of Two-factor Feeding Experiment Scheme -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Organic Acids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on Sheep and Its Associate Effect Assessment

 

  [Abstract]In order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e compound organic acid feed additive and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 on the sheep and evaluating the associat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64 same weight of the crossbred offspring of Suffolk () × small tail sheep ()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four replicates each group , four sheep each replicatemale and female half). The control group was fed with basal concentrate supple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 group II and group III were quantified (equivalent to the control group) feeding 98.7% basal concentrate supplement +1.3% compound organic acid feed additive, 98.7% basal concentrate supplement +1.3%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 and 98.7% basal concentrate supplement + 0.65% compound organic acid feed additive + 0.65%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 respectively. Four groups were free to feed the mixed roughage composed of alfalfa hay and wheat straw by 40%: 60%, for a period of 35d (which pre-trial period 10d) feeding test.Test results found: (1)The feed intake, the average daily gain, the concentrate supplement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the roughage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 the four treatment groups showed that“experimental group III > experimental group II >experimental group I>Control group”, but the economic benefits showed that“experimental group III > experimental group II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I”; (2) After combined use of compound organic acids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the rough feed intake, the average daily gain, the concentrate supplement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roughage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all produced a "positive combination effect", and their associate effects indexwas 9.35%, 11.67%, 13.46%, 3.79% and 39.39% respectively in experimental group III.

[Key Words]organic aci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economic benefit, associate effects ,associate effects index

 

1 引言

为了探讨项目组前期研发的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间是否存在组合效应及其组合应用的饲养效果,以期为上述2种饲料添加剂合理使用提供方法学指导,北方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03134)项目组于20175月在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开展了“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效应及其应用效果研究”的饲养试验。

2 背景介绍

12013年,项目组先后研发了1个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产品和1个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产品(最佳添加量均为日粮的0.8%),饲养试验结果发现,添加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的试验组羊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蛋白质转化率和能量转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05 %69.92 %65.83%72.58%57.62%;添加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的试验组羊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蛋白质转化率和能量转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7.66 %39.94 %52.49%27.01%58.65%。上述结果表明,二者在提高肉羊生产性能方面均效果显著。

2)在2013年进行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产品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产品研发过程中,因其是先后完成(试验条件不同),故仅从现有试验数据并不能对二者使用效果的优劣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因受当时各种条件所限,未曾进行二者组合效应及其组合后应用效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合理使用,这也成为项目组成员多年来的一大遗憾。

3)为此项目组决定,于20175月在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开展了“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效应及其应用效果研究”的饲养试验。

3 主要内容

3.1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发与推广过程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2013年,项目组先后研发了1个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产品和1个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产品,但一直对二者使用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是未曾进行二者组合效应及其组合后应用效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合理使用,这也成为项目组成员多年来的一大遗憾。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了及时补齐制约产品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上述“短板”,开展“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效应及其应用效果研究”的饲养试验十分必要。而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则成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试验实施

1) 明确试验目的

2013年在进行产品研发过程中,试验不仅进行了生产性能指标测定和经济效益分析,而且通过消化代谢试验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更重要的是进行了甲烷排放与粪尿排放量测定,评价了其生态效益,以期为产品研发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撑,故试验设计相对复杂。

本次试验的试验目的,仅为探讨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间是否存在组合效应及其组合应用的饲养效果,故试验设计要相对简单一些。

2)试验设计方法与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设计方法:根据试验目的,本试验将采用不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设计。

试验方案设计:为研究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间的组合效应,按照组合效应研究方法,首先应设置2个分别添加两种不同添加剂的对照组,同时根据2种添加剂的不同组合比例设置若干个试验组,在本研究中,暂时仅设50%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50%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一个试验组;同时为研究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应用的饲喂效果,必须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综上所述,本次试验应设置4组(处理)。

试验动物选择及其饲养管理:为满足试验设计的3原则,本研究选择64只年龄一致、体重接近、健康无病的萨福克(×小尾寒羊()杂交公羊作为试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定量(0.85kg/d)饲喂基础精料补充料,3个试验组分别定量(与对照组等量)饲喂98.7%基础日粮+1.3%有机酸饲料添加剂、98.7%基础日粮+1.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和98.7%基础日粮+0.65%有机酸饲料添加剂+0.65%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成的试验用精料补充料,4组均自由采食由苜蓿干草与麦秸按40%60%比例组成的混合粗饲料,进行为期40d(其中预试期10d进行为期)的饲养试验。试验期间羊只自由饮水。

分析测定指标与方法:主要进行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g/d、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g/d)指标测定,同时依据试验测定结果计算饲料转化效率(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FCE)以及经济效益(具体测定方法同案例16,其中复合有机酸添加剂成本为18.2/kg),并按照下式进一步计算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产品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产品组合应用后各观察测定指标的组合效应指数(Associate effects indexAEI):

                

式中,AEI表示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后某观察测定指标的组合效应指数;A表示二者组合后某观察指标的测定值;A1A2分别表示单一使用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和单一使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时某观察指标的测定值;P1P2分别表示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占组合后添加剂总量的比例。

3)试验结果

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详见表1。由表1可知,对照组、试验I组(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组)、试验II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和试验III组(复合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按照50%50%组合组)对羊粗饲料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精饲料转化效率和粗饲料转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总体呈现“试验III试验II试验I对照组”的规律,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则呈现“试验III试验II对照组试验I组”的规律,也就是说本试验中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的总用效果为“增产不增收”。

1 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组别

采食量(g/d

日增重

g/d

精饲料

转化效率

粗饲料

转化效率

经济效益

(元/d

精饲料

粗饲料

对照组

850.00

726.14±

21.63

137.90±

8.67

162.24±

10.20

18.98±

0.64

0.7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试验I

850.00

703.19±

13.81

145.45±

13.95

165.24±

16.42

19.97±

1.85

0.66

100.00%

96.84%

105.47%

101.85%

105.23%

92.96%

试验II

850.00

810.69±

28.93

170.96±

12.10

201.13±

14.24

21.15±

2.24

0.98

100.00%

111.64%

123.97%

123.97%

111.44%

137.08%

试验III

850.00

827.69±

3.1

176.67±

33.55

207.84±

39.47

21.34±

3.99

1.14

100.00%

113.98%

128.11%

128.11%

112.43%

160.33%

依据表1结果计算的各观察测定指标的组合效应指数见表2。由表2可知,复合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使用后,羊粗饲料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精饲料转化效率、粗饲料转效率和经济效益均产生了“正组合效应”,其组合效应指数分别为9.35%11.67%13.46%3.79%39.39%。上述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复合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按照50%50%组合使用后,可取得较好的正组合效应,且经济效益的提高幅度最为明显。

2 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组合效应指数

项目

粗饲料采食量(g/d

日增重

g/d

精饲料

转化效率

粗饲料

转化效率

经济效益

(元/d

AEI

0.0935

0.1167

0.1346

0.0379

0.3939

 

4)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产品(添加量为精料补充料的1.3%)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复合有机酸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精料补充料的1.3%);复合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按照50%50%组合使用后,可取得较好的正组合效应,其中以经济效益的提高幅度最为明显。

4 小结

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针对性选择最佳试验方案,是试验能否获得预期试验结果与结论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关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对试验方案选择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1)熟悉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推广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养殖业试验的类型、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试验实施的基本要求;(2)熟练掌握养殖业双因素试验计划和方案拟定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所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1)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推广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养殖业试验的类型;(3)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试验实施。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在本案例中,试验为何选择采用两因素不完全试验方案?

2)简述试验设置对照组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5.5分析思路

1)如果仅仅探讨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分别添加后的应用效果,则通过单因素试验即可达到试验目的。

2)在本研究中,试验目的是研究有机酸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合效应及其应用效果,因组合效应问题涉及到添加剂量问题,这就成为双因素试验;同时,由于受成本因素制约,本研究并不想考察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故通过双因素不完全试验即可满足试验要求。

5.6理论依据

1)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详见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效果研究之5.6

2)推广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详见单因素饲养试验方案设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5.6

3)养殖业试验的类型

详见单因素饲养试验方案设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5.6

4)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试验的实施

详见单因素饲养试验方案设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5.6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多因素试验方案

多因素试验是指在同一试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验因素的试验。多因素试验方案由该试验所有试验因素的水平组合(即处理)构成。多因素试验方案分为完全方案和不完全方案两类。

完全方案:在列出因素水平组合(即处理)时,要求每一个因素的每个水平都要碰面一次,这时,水平组合(即处理)数等于各因素水平数的乘积。例如以3种饲料配方对3个品种肉鸭进行试验,两个因素分别为饲料配方(A)和品种(B)。饲料配方(A)分为A1A2A3水平,品种(B)分为B1B2B3水平,共有9个水平组合(处理),详见表3。这9个水平组合(处理)就构成了这两个因素的试验方案。

3 饲料配方(A)和品种(B)双因子试验处理方案

饲料配方

品种

B1

B2

B3

A1

A1B1

A1B2

A1B3

A2

A2B1

A2B2

A2B3

A3

A3B1

A3B2

A3B3

 

根据完全试验方案进行的试验称为全面试验。全面试验既能考察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也能考察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并能选出最优水平组合,从而能充分揭示事物的内部规律。多因素全面试验的效率高于多个单因素试验的效率。全面试验的主要不足是,当因素个数和水平数较多时,水平组合(处理)数太多,以至于在试验时,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都难以承受,试验误差也不易控制,因而全面试验宜在因素个数和水平数较少时应用。不完全方案:这也是一种多因素试验方案,但与上述多因素试验完全方案不同。它是将试验因素的某些水平组合在一起形成少数几个水平组合。这种试验的目的在探讨试验因素中某些水平组合的综合作用,而不在于考查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和交互作用,这种在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水平组合获得的方案为不完全方案。根据不完全方案进行的试验称为部分试验。动物试验的综合性试验、正交试验都属于部分试验。

2)项目前期研发过程以及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等背景信息。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和推广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养殖业试验的类型和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试验实施,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双因素养殖业试验计划和方案的拟定与养殖业试验实施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其方法学要点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案例的讲解与分析。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8 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题目、摘要与关键词[28]

 

 要:(目的为了培养学生撰写农业推广论文的基本技能,提高论文质量,(方法以基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素材撰写的科技论文为案例,对论文题目、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了逐条讲解。(结果通过0.25学时的课堂讲解,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论文题目、摘要与关键词与的写作方法技巧。

 

关键词:农业推广;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

 

Typical Case 18 Wri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Researchtyp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Papers-Topics, abstracts and keywords

窗体顶端[Abstract](object)In order to train the basic skills ofstudents to write th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cientificpapers,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papers,(method) the scientific paperswriti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est purpose, test method and test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of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on sheep's feed intak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benefit”as a typical case, the wri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paper title, abstract and keyword were explained one by one. (result)Through the 0.25 hours of classroom explanation, students have basic grasp of the paper title, summary and keyword and wri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Key Words]agricultural extension, paper, topic, abstract, key word

1 引言

20179月,我们在对动物科学专业2014级学生进行“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教学过程中,以基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推广试验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素材撰写的科技论文为案例,对论文题目、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了逐条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背景介绍

1)推广写作能力是农业推广人员能力构成的重要成分,作为一个合格的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和能力,掌握常用的农业推广论文、报告、应用宣传等三种文体的写作技能。

2)农业推广论文是用书面形式表述在农业推广领域里进行的研究、开发及推广的学术性文体。推广论文要求必须满足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等四个显著特点。

3)不仅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与其内容相关的理论学习,基础较差,而且由于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对农业推广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缺乏必要的认知经验积累。

3 主要内容

3.1“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教学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教学存在问题(障碍因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与其内容相关的理论学习,基础较差;二是由于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对农业推广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缺乏必要的认知经验积累。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认知经验、共享经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3.3.1 案例选择

选择基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推广试验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素材撰写的科技论文为案例,其相关部分摘录如下。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摘 要:(目的为了在甘肃省宁县大范围推广项目组前期研发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方法32只体重接近的萨福克(×小尾寒羊()杂交公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定量饲喂基础精料补充料,试验组定量(与对照组等量)饲喂98.7%基础精料补充料+1.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成的试验用精料补充料,两组均自由采食由苜蓿干草与麦秸按40%60%比例组成的混合粗饲料,进行为期35d(其中预试期10d)的饲养试验。(结果结果发现,试验组平均粗饲料采食量、日增重、精饲料转化效率、粗饲料转化效率以及经济效益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11.64%23.97%23.97%11.44%37.08%。(结论)上述结果表明:试验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产和增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肉羊;生产性能;经济效益

3.3.2 教学过程

1)理论教学

重点讲述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以及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基本要求。

2)案例分析

结合理论学习,对论文题目、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了逐条分析讲解。

4 小结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认知经验、共享经验,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相关能力。此外,案例教学也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因此,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1)熟悉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以及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基本要求;(2)熟练掌握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中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所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1)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2)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基本要求。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根据本试验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素材,分析论文题目的优缺点,并尝试对论文题目进行修改。

2)根据本试验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素材,分析论文摘要的优缺点,并尝试对论文摘要进行改进完善。

5.5分析思路

结合本研究内容,对学术论文摘要(报道性摘要)的目的(指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体范围)、方法(指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和结论(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4个要素逐条进行分析讲解。

5.6理论依据

1)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详见5.7背景信息)。  

2)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基本要求(详见5.7背景信息)。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  

农业推广论文的写作格式正日趋程式化、标准化。目前在国内科学技术期刊上通用的科学技术论文的格式有两种。

三段式结构:除了标题外,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学术性、理论性比较强的科技论文和软科学方面的文章,一般多采用这种写法。

多式形结构:即论文所包含的项目较多,包括标题、作者及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以科技研究成果为内容、技术业务性较强的论文,一般多采用这种格式。

2)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基本要求

标题:标题也叫题目、题名、篇名,它是农业推广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读者窥视全文的窗口,而且是二次文献,如题录、文摘、索引等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读者检索本论文的主要标志。读者是否阅读一篇论文,一看题目就可决定,可见其重要。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字以内。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标题的拟写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确切。就是用词准确、贴切,标题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清楚地、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并能准确地概括论文的内容。

精炼。精炼是指言简意切,字字得当。标题越精炼越好,题目多1字就有偏长之嫌。对于内容复杂,短了难以概括主要内容的标题,可用加副标题的办法来引深主题,补充说明。但使用副标题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主题词义未尽,不能概括全文要点,加副标题以补充论文的特定内容;②主题过长,加副标题以减少主标题字数;③总标题包含分成几篇论文的系列论文,用副标题区别各篇论文的特定内容。副标题的书写格式一般要另起一行,非系列篇要加破折号,系列篇加系列篇号,比主标题的字体小一号。

鲜明。所谓鲜明是指表述观点不含糊,不模棱两可。

摘要:摘要亦称提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摘要”的定义是:“对文献内容的准确扼要而不加注释或评论的简单陈述”。通俗地讲,摘要是科技论文内容有关要点的概述。摘要内容包括论文的主要信息,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的大意,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并为情报检索工作提供方便。摘要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对象、特征、方法、主要成果与结论。其中,最主要的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一般不分段。

摘要字数为原文字数的3%~5%,一般要求字数150~300字。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摘要字数一般应不少于250个单词,最多不超过500个单词。摘要必须重视原文,精确、准确、严密地概括和表达论文的内容,要字字进行推敲,表达清楚,结构严谨,语言连贯,逻辑性强,创新内容要突出、客观,不加任何评论。

摘要可分为报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两种:

报道性摘要:其目的在于总结科技论文中的主要发现,内容较详尽,过程一带而过,重点写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取材时略去那些论证的细节,专写有关的重点及本质性的问题,文摘索引杂志可以直接转载这种报道性文摘。学术论文的摘要(报道性摘要)应包括目的(指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体范围)、方法(指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和结论(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4个要素。

指示性摘要:亦称概述性文摘或简介性文摘,这种文摘中表达原文探讨的范围、研究对象、结果、结论,给读者一个指示性的概括了解,以便依此查原文。在表述形式上,大多数开头是用“本文讨论了……”或“本文介绍了……”等句式。不论原文有多长,指示性文摘只用三言两语,少则一两句话。

摘要写作时要注意不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不与他人成果比较,不用图、表和数学、化学公式,语言要规范,用陈述句,不用疑问句、感叹号或祈使句,语句不与正文雷同。

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文章内容的几个关键性的名词和术语。这些词语应能反映文章内容特征、通用性强,为同行熟知,一般从主标题、副标题、摘要或主题内容中抽取。论文中写关键词的目的在于有利于科学地编写主题词索引。一般论文选取3~5个关键词为宜。英文摘要后要有英文关键词,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3)清楚教学的重点(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基本要求)、难点(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技巧)以及预期的教学目的(熟练掌握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以及“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基本要求”,这两点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中标题、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技巧,其方法学要点是对案例的讲解与分析。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19 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引言[29]

 

 要:(目的为了培养学生撰写农业推广论文的基本技能,提高论文质量,(方法以基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素材撰写的科技论文为案例,对论文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了逐条讲解。(结果通过0.25学时的课堂讲解,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论文引言部分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农业推广;论文;引言

 

Typical Case 19 Wri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Research typ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Papers-Introduction

窗体顶端[Abstract](object)In order to train the basic skills ofstudents to write th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cientificpapers,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papers,(method) the scientific paperswriti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est purpose, test method and test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of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eed additives on sheep's feed intak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benefit”as a typical case,the main content, wri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introduction to the paperwere explained one by one. (result)Through the 0.25 hours of classroom explanation, students have basic grasp of wri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introduc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extension, paper, introduction

 

1 引言

20179月,我们在对动物科学专业2014级学生进行“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教学过程中,以基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推广试验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素材撰写的科技论文为案例,对论文引言(亦称序言)部分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背景介绍

1)推广写作能力是农业推广人员能力构成的重要成分,作为一个合格的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和能力,掌握常用的农业推广论文、报告、应用宣传等三种文体的写作技能。

2)农业推广论文是用书面形式表述在农业推广领域里进行的研究、开发及推广的学术性文体。推广论文要求必须满足学术性、创造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等四个显著特点。

3)不仅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与其内容相关的理论学习,基础较差,而且由于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对农业推广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缺乏必要的认知经验积累。

3 主要内容

3.1“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教学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教学存在问题(障碍因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与其内容相关的理论学习,基础较差;二是由于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对农业推广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缺乏必要的认知经验积累。

3.2解决问题的思路

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认知经验、共享经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3.3.1 案例选择

选择基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推广试验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素材撰写的科技论文为案例,其前言部分摘录如下。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研究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以其天然性、无抗药性以及多功能性等显著特点而倍受广大畜牧研究者和养殖户的青睐。为满足肉羊高效生态养殖需要,项目组于2013年研制开发出一种健脾开胃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提高空怀羊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以及降低甲烷排放等方面均表现出巨大优势。进一步验证该添加剂对于育肥羊尤其是充分利用当地粗饲料资源进行肉羊育肥的作用效果,对于肉羊高效生态养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大量研究报道已经证实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对提高家畜饲草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作用效果,其中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在混合日粮中添加后自由采食的研究方法(曹国文等,2003;冀建军等,2010;谢晓娟等,2014),少数研究者采用在混合日粮中添加后定量饲喂的研究方法(李延璋等2007;马明智等,2012),极少数研究者采用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后定量饲喂、粗饲料自由采食不计量的研究方法(王金合等,2007)。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认为饲草采食量是反刍家畜生产力生长和泌乳等)的主要限制因子,其中粗饲料采食量对于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效果显著。但关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粗饲料采食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则鲜有报道。研究的切入点本研究以精料补充料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定量饲喂)后肉羊粗饲料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的测定为切入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其对饲料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探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效果

 

3.3.2 教学过程

1)理论教学

重点讲述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以及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引言部分的基本要求。

2)案例分析

结合理论学习,对论文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行分析讲解。

4 小结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认知经验、共享经验,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相关能力。此外,案例教学也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因此,案例教学法确实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1)熟悉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以及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引言部分的基本要求;(2)熟练掌握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引言部分的写作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所涉及的相应的知识点:(1)农业推广论文的结构格式;(2)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引言部分的基本要求。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根据本试验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等基本素材,分析论文前言部分的优缺点,并尝试对论文引言部分进行修改。

5.5分析思路

结合本研究内容,对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逐条进行分析讲解。

5.6理论依据

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引言部分的基本要求(详见5.7背景信息)。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

1)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对引言部分的基本要求

引言或称序言,其作用在于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旨、目的和总纲,引导读者领会论文成果的作用、意义等。通过引言很自然地引出正文。

引言的基本内容有课题的研究背景、课题提出的理由、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方法、课题研究的依据等。论文引言要开门见山,语言精炼,一般不超过300~500字。

论文的引言部分一般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根据论文引言部分的基本内容,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一般可参照[研究的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个要素的“八股文”的格式要求。对于初学者而言,只要对其逐一进行“精准填空”,即可撰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引言。

2)清楚教学的重点(农业推广论文引言部分的主要内容)、难点(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引言部分的写作技巧)以及预期的教学目的(熟练掌握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引言部分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业推广论文引言部分的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其能力培养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研究型农业推广论文引言部分的写作技巧,其方法学要点是对案例的讲解与分析。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案例20 30+1”肉羊养殖模式在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与推广[30]

 

 要:(目的为了加速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同时帮助贫困户发展肉羊产业,(方法以帮扶单位、龙头企业、信贷部门和帮扶对象之间建立的良好合作机制为保障,采用“30+1”肉羊养殖模式的示范,加速良种肉羊推广。(结果通过1年的实践,龙头企业与帮扶单位先后帮扶特困户200余户,推广良种肉羊6000余只,预计每年可出栏优质肥羔10000余只。

 

关键词:肉羊;纯种繁育;经济杂交;养殖模式

 

Typical Case 20  Application of "30 + 1" Sheep Breeding Model in Pure Breeding and Crossing Utilization System of Sheep

[Abstract](objec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pure breeding and hybrid utilization systemand helping poor households to develop sheep industry,(method)on the basis of the good cooperation mechanism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assistant units, leading enterprises, credit departments and help objects,through the "30 + 1" sheep breedingmodel demonstration, breeding sheep has been widely used. (result) Through 1 year of practice,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help units have to help more than 200 households and promote more than 6,000 fine sheep.it is expected to slaughter more than 10,000 high-quality lambs every year.

[Key Words]sheep, pure breeding, hybrid utilization , breeding mode

 

1 引言

2012年,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携其多年来探索总结出的“30+1”养羊养殖推广模式,积极投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并在“双联” 行动过程中对“30+1”养羊模式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创造了适合特困户通过快速实施肉羊养殖业以加快脱贫步伐的成功模式,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2 背景介绍

1)甘肃省农业生产基础较差,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比重大,扶贫任务艰巨

1949年以前甘肃经济、文化落后,人民多从事较原始的农牧业。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境内石油、煤、铁和多种金属的开采利用,甘肃一跃而为以石油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新兴工业基地和中国西北工业较发达的省区,带动农、牧、副、渔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但农业生产受降水量少且变率大等因素影响,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农业以旱作为主,导致整个农业经济相对落后,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根据最新出台的国家“贫困线”划分标准,甘肃省处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数量已经达到约1200万人,涉及58个贫困县的8790个贫困村,其中包括特贫户40余万户。如果按照2010年11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当前全省贫困人口数量约占到常住人口总数量的46.92%,占到居住在乡村人口的70以上%,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22012,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助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增加了巨大的正能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2012年1月30日,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提出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省、市、县、乡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工作,帮助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2月8日,省委常委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明确了行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参与范围、联系对象、联系方法和工作要求。

甘肃省委决定实施的“双联活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全省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为重点,由40多万名干部对40多万特贫户进行帮扶,帮助特困群众加快脱贫步伐,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

3)帮助特困户发展适度规模肉羊养殖成为“双联”行动中各级领导干部首选的热门产业发展项目

甘肃省虽然由于干旱的威胁导致整个农业经济相对落后,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但其所具有的土地等资源优势明显。甘肃土地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为4544.02万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可耕地面积较大,草场资源较丰,并有一定面积的天然森林。目前全省约有耕地353.2万公顷,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草地和林地资源分别达到0.1381公顷、0.6159公顷和0.1551公顷。上述耕地、草地和林地资源优势也为畜牧业尤其是养羊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部分特困户具有从事养羊业的传统和经验。正为如此,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将帮助特困户发展适度规模肉羊养殖作为其在“双联”行动中的热门产业发展项目。

在上述大背景下,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认真学习省委决策精神,把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特点,深刻认识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携10年来探索总结出的“30+1”养羊养殖推广模式,积极投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并在“双联” 行动过程中对“30+1”养羊模式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创造了适合特困户通过快速实施肉羊养殖业以加快脱贫步伐的成功模式,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3 主要内容

3.1肉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障碍因子)分析

巨大的资源优势以及现有的发展基础,虽然为“双联” 行动过程中帮助特困户发展肉羊生态养殖产业提供了条件,但因各种因素制约产业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为此,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诚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教授共同深入典型特困户进行了全面调研,认为制约特困户肉羊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良种化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

调查发现,部分特困户虽然也一定规模进行肉羊养殖,但其饲养的品种基本为当地绵山羊品种,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肉羊养殖业生产经济效益偏低。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宜的专门化肉羊良种推广已经成为提高肉羊养殖业经济效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养殖模式落后,饲养管理粗放

在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农户尚未适应 “舍饲养羊”这一新生事物,养殖方式仍然沿用过去传统的养殖模式,其主要表现为:羊舍建设很不规范甚至根本没有像样的羊舍;繁殖方式仍然采用一年一产的繁殖模式且公母羊混群饲养、随意“乱交”;羊只不论公母和大小一律混群饲养,未能进行合理分群并进行针对性饲养与管理;依照有啥吃啥的传统理念饲养肉羊,饲料搭配不科学,营养供给不平衡(蛋白质和矿物质供应不足,尤其是微量元素基本未添加)。上述落后的养殖模式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极大地制约了肉羊生产潜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经济基础脆弱,投资能力不足

如前所述,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将帮助特困户发展适度规模肉羊养殖作为其在“双联”行动中的热门产业发展项目,但由于拟发展对象均为特困户,经济基础脆弱,投资能力不足,对于发展肉羊养殖过程中诸如羊舍建设、良种羊引进、饲草料采购等关键环节均因资金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已经成为整个肉羊业发展的“瓶颈”。

正因为广大特困户在大力发展肉羊养殖过程存在上述障碍因子,使得整个肉羊养殖业生产经济效益偏低,从而导致特困户对肉羊养殖业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

3.2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人员借鉴国内外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帮助农民提高投资能力为前提、以适于不同农户采用的标准化羊舍为基础、以良种肉羊推广为突破口、以农民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载体的提高农户肉羊饲养管理水平为支撑、以肉羊养殖过程中主要产品经营为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3.3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

根据上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对其 10年来不断探索的“30+1”良种肉羊推广模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并结合“双联”行动的需要进行了不断完善,创造性的提出了《配合“双联”行动进行双“30+1”肉羊生态养殖模式示范推广》建设项目。所谓双“30+1”肉羊生态养殖模式,其基本内涵是“1个适宜发展肉羊养殖的贫困村建设1个养羊专业合作社,1个养羊专业合作社服务带动30个以上适度规模养羊户;1个适度规模的肉羊养殖专业农户户,饲养30只良种母羊和1只良种公羊”。在具体的示范推广过程中,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对推广方式和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胆创新,创造性的采用了多种行之有效具体措施。现将其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3.3.1建立帮扶单位、龙头企业、信贷部门和帮扶对象之间良好的合作机制,确保“投母还羔”推广方式的顺利运行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为帮扶对象即贫困村和特困户量身定做的适度规模养羊模式为双“30+1”肉羊生态养殖模式,并根据特困户经济现状提出了“三个基本不投入”的经营模式——圈舍基本不投入、草料基本不投入和种羊引进所需资金基本不投入。圈舍基本不投入是指公司根据农户现有房舍或窑洞以及庭院现状,因地制宜的提出了立足于简易改造的多种羊舍改造建设标准和方案,以保证农户在较少圈舍建设投入的前提下,基本满足羊只标准化饲养对羊舍的基本需要;草料基本不投入是指公司根据农户现有农产品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3种肉羊养殖实用饲料配方,以保证农户在较少饲草料投入(仅需购买少量商品预混料和添加剂产品)的前提下,基本满足羊只标准化饲养对营养的基本需要;种羊引进所需资金因其资金量相对较大,其基本不投入相对于上述2者要难得多,为此公司推出了“投母还羔” 的良种羊推广方式。

该模式的具体运作流程如下:帮扶单位根据帮扶对象情况确定将肉羊适度规模养殖作为其快速脱贫的致富项目;帮扶对象向龙头企业提出良种羊供应申请并经审核后作为龙头企业双“30+1”肉羊生态养殖示范推广项目的示范推广户;龙头企业根据其具体建设条件为农户设计最适宜的羊舍并指导其建设,同时将30只良种母羊(小尾寒羊)和1只良种公羊(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合理估价后投放给农户(购羊款通过帮扶单位扶持一点、银行贷款一点、龙头企业垫付一点和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农户养殖后一段时间按照每只母羊向龙头企业返还2只30kg以上羔羊和每只良种公羊向龙头企业返还8只30kg以上羔羊的标准返还羔羊,公司则向农户全额返还相应的良种羊引种费。在该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特困户数量多,良种羊引种费用巨大,龙头企业无力全额垫支引种费,故适时引入信贷单位参与其中以建立良好的资金流通机制,即帮扶对象在向龙头企业提出良种羊供应申请的同时,向信贷单位提出小额贷款申请(由帮扶单位、村委会和龙头企业同时提供经济担保),信贷单位考察批准后向帮扶对象发放贷款,农户则用由龙头企业返还的良种羊引种费按期偿还信贷单位贷款。

“投母还羔”肉羊养殖推广模式的成功示范与推广,既实现了良种肉羊的推广,又破解了农户投资瓶颈难题。确保“投母还羔”推广方式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帮扶单位、龙头企业、信贷部门和帮扶对象之间良好的合作机制。为确保该机制的顺利运行,所有参与方的责任义务均以合同方式进行约定。

3.3.2以公司为核心建立农户肉羊养殖技术支撑体系

有了标准化的羊舍和优良的肉羊品种,并不能保证农户肉羊养殖一定能够获得成功。由于产业开发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良种肉羊与当地羊的经济杂交生产高、中档羊肉,同时指导农户将肉羊养殖与种植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变现行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草—羊—肥—粮(经)”的农牧良性循环,“以草定畜”,建立和经营好绿色肉羊养殖基地。因此,肉羊生态养殖产业化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民教育、相关技术的组装配套、运行机制的创新应用、原料设备的有效供给、产品市场的开拓等系列问题。就单从肉羊养殖技术支撑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而言,也涉及诸如选种选配技术、密集繁育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早期断奶技术、隔栏补饲技术、饲料配制技术、快速肥育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组装和配套。而特困户由于受知识水平、养羊经验等制约,短期内无法完全掌握和合理运用上述关键技术,这就完全有可能因为技术原因导致农户肉羊养殖的失败。因此,以公司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保障农户肉羊生态养殖的技术支撑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上述认识,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依托现有基础条件,同时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1个肉羊养殖的科技研发、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其中包括1个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实验室和相关必需的仪器设备以及专家公寓)、1个标准化的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包括培训教室2间,图书资料室2间以及配套的吃住条件)、1个技术服务中心(2间办公室,同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相关专家不定期开展工作),建立了公司技术研发为源头、以农民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载体、以提高农户肉羊饲养管理科技水平为目的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对农民不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咨询、指导等手段,为农户肉羊生态养殖提供技术保障

3.3.3建立和完善从肉羊养殖到餐桌的产业体系

调查发现,部分特困户对参与肉羊养殖心有余悸,担心商品肉羊的销售问题。为了消除这部分农户的心理顾虑,公司一方面成立了商品肉羊营销部,专门负责对农户商品肉羊销售工作的服务,同时自主投资在兰州建立了以羊肉产品为特色的餐饮公司,以不低于保护价的市场价格专营农户按照公司设计的经济杂交模式生产的高、中档羊肉,实现了从肉羊养殖到餐桌的直接对接,既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又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户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3.3.4首创“羊粪换饲料行动计划”

针对特困户因资金不足而无力购买肉羊养殖必需的饲料产品或饲料原料的现实问题,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一直关注着如何将农户养羊的副产品——羊粪及时变成现金的问题。为此公司经多方考察,了解到陕西禾益现代观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因大面积种植果树常年需要大量有机肥的信息,并及时与之签订了羊粪供销合同。在此基础上,公司面向特困户适时推出了“羊粪换饲料行动计划”,即公司大宗采购肉羊养殖必需的饲料产品或饲料原料,依据采购价格并参照市场羊粪价格,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确定羊粪与不同饲料产品或饲料原料的换取比例,农户则用羊粪换取其所需的饲料产品。“羊粪换饲料行动计划”既有效解决了农户购买饲料遇到的的资金不足的难题,又延长了肉羊养殖业产业链,显著提高了农户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3.4推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项目实施一年来,项目区大部分贫困户尤其是特困户农民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企业、农户和广大科技人员参与产业开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1年的实践,龙头企业与帮扶单位已在三个县按照“30+1”肉羊养殖模式推广良种肉羊6000余只,帮扶特困户200余户,预计每年可出栏优质肥羔10000余只,目前绝大多数特困户通过“还羔”方式偿还了贷款,业已建立的良种羊群无疑将成为今后农户脱贫致富的星星之火。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实施,相信这种方法和技术在周边地区必将得到快速推广和应用。

4 小结(从中可得到的启示——推广工作中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总结项目实施成功经验过程中,科技人员经过认真分析后发现,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具体做法对今后进行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畜牧业技术推广涉及的内容多,其不仅仅是指单纯推广某项技术或多项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应用,还包括实施“技术转让”所必须向农民提供的科技、文化和农村社会教育,更侧重在有意识的利用信息交流手段,帮助农民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观念,制定良好的决策。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技术组装、配套和应用所必需的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创新和应用。只有深刻理解现阶段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丰富内涵,才能将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技能应用于生产实际,使之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亿万农民奔小康的宏伟目标。面对上述诸多问题,推广工作应该从那个方面下手以找准突破口,往往成为推广工作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根据推广学理论,在推广工作中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案例中,宁县大禹肉羊养殖有限公司通过充分调研分析后发现,特困户由于经济基础脆弱导致的投资能力不足是其通过肉羊生态养殖实现脱贫致富的“瓶颈”,而在肉羊生态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良种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提高肉羊养殖业经济效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公司在帮扶过程中紧紧抓住投资能力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和良种化水平不高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建立帮扶单位、龙头企业、信贷部门和帮扶对象之间良好的合作机制这一有效形式,确保“投母还羔”推广方式的顺利运行,既实现了良种肉羊的推广,又破解了农户投资瓶颈难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建议今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加大推广力度,为“双联”行动增加正能量。

5 案例使用说明

5.1 教学目的与用途

适用课程:农业推广学,畜牧业推广学。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草业科学(本科),水产科学(本科),农业推广硕士(养殖)。

教学目标:深刻理解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实质及其在具体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畜牧业推广程序和原则”以及“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的基本内涵,熟悉畜牧业推广过程中相关基本技能与技巧。

5.2涉及知识点

1)《农业推广学》课程之“概论”涉及的相应知识点——农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2)《农业推广学》课程之“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 涉及的相应知识点。

5.3配套教材

《农业推广学》。

5.4启发思考题

1)在本案例中,适时引入信贷单位参与其中以建立良好的资金流通机制,对“30+1”养羊模式在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与推广工作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如何理解信贷单位在农业推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如何理解“羊粪换饲料行动计划”在肉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5分析思路

1)在本案例中,帮扶单位、帮扶对象、帮扶对象所在村委会、龙头企业以及信贷单位之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是信贷单位参与“30+1”养羊模式在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与推广工作并发挥重要支持作用的基础条件,是农业发展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重点进行分析。

2)在本案例中,龙头企业对良种母羊(小尾寒羊)和良种公羊(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以及杂交一代羔羊的合理估价(每只母羊向龙头企业返还2只30kg以上羔羊和每只良种公羊向龙头企业返还8只30kg以上羔羊),是贫困户积极参与的根本所在,同样应重点进行分析。

5.6理论依据

1)农业发展支持系统

详见“科技大篷车在肉羊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之5.6

2)农业(畜牧业)推广的基本原则

详见“强强联合推广方式提高推广工作效率的探索与实践”之5.6

3)农业(畜牧业)推广方式

详见“强强联合推广方式提高推广工作效率的探索与实践”之5.6

5.7背景信息

教师在选用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背景信息:(1)甘肃省委在全省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背景信息及其相关进展情况;(22012~2013年期间,良种母羊(小尾寒羊)和良种公羊(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以及杂交一代羔羊的市场价格。

5.8关键要点

在对本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其关键知识点是农业发展支持系统,其能力培养点则是提高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效率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这两点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

5.9建议课堂计划

0.25学时。

 

 

1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于王永军、田秀娥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家畜性别控制技术

案例来源:试验研究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经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于王永军、田秀娥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家畜性别控制技术

案例来源:试验研究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经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于田秀娥、王永军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胚胎移植技术

案例来源:生产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考虑到企业因素仅忽略了企业名称,其它未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于田秀娥、王永军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家畜繁殖管理

案例来源:数学模型构建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经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田秀娥、王永军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同期发情技术,人工授精技术

案例来源:生产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付明哲,陈小强,潘瑞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胚胎移植技术,人工授精技术

案例来源:生产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付明哲,陈小强,潘瑞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胚胎移植技术

案例来源:生产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于田秀娥、王永军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胚胎移植技术

案例来源:生产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于王永军、田秀娥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畜群结构优化技术

案例来源:试验研究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经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王永军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繁殖营养调控技术

案例来源:生产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考虑到企业因素仅忽略了企业名称,其它未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作者所有

涉及的知识点:畜牧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案例来源:教学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发展的支撑系统,推广的方式与方法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双向沟通理论,推广的方式与方法

案例来源:生产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基本理论——目标团体理论,推广的方式与方法

案例来源:生产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田秀娥,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基本理论——框架理论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为保护项目单位积极性,案例中地名、单位名称均为化名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为保护项目单位积极性,案例中地名、单位名称均为化名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程序和原则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教育

案例来源:教学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教育

案例来源:教学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教育

案例来源:教学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畜牧业技术服务和促销技巧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畜牧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畜牧业技术服务和促销技巧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为保护企业商业利益,文中单位均为化名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的混合体理论,农业发展支持系统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为保护项目单位积极性,案例中地名、单位名称均为化名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

案例来源:科研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

案例来源:教学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

案例来源:教学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

作者姓名:王永军,田秀娥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案例版权:原创性典型案例,版权属团队成员共同拥有

涉及的知识点: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

案例来源:推广实践

案例真实性:案例真实,未做任何掩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