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编号 | ALK201510 | |||||||||||||||||
项目名称 |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 |||||||||||||||||
项目负责人 | 张红 | 所在学院 |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 |||||||||||||||
一.项目建设内容 | ||||||||||||||||||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含农村社会工作案例和社会工作综合案例两大类,合计20个案例。原创性案例占案例总数的80%。 1.农村社会工作案例 转型时期的中国乡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社会变迁。在目前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背景下,本项目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留守人员问题、精准扶贫、社区营造等,展开社会工作实务介入,完成9个案例的撰写工作。 第一部分 农村社会工作与乡村治理 ①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研究 ②中国农村社会工作专业性与行政性的悖论研究 ③中国农村专业性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部分 农村三留守人员社会工作 ④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关系问题的实务研究 ⑤结构—家庭治疗视角下农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个案研究 ⑥留守经历对农村青少年自我认同影响的实务研究 ⑦农村空巢老人多元需求的个案工作研究 第三部分 农村社区社会工作 ⑧社会工作介入移民社区营造研究 ⑨武功县农村扶贫开发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社会工作综合案例 针对社会工作常见的九大工作领域、七类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运用个案/小组 /社区的整合型社会工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实务干预和资料收集,编写了11个社会工作综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 ①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②居家养老服务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青少年社会工作 ③焦点解决取向:历奇活动在青少年小组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④初中生抗逆力提升的小组工作研究 家庭社会工作 ⑤亲子教育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 救助社会工作 ⑥流浪儿童救助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残疾人社会工作 ⑦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 医务社会工作 ⑧住院烧伤病人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灾害社会工作 ⑨灾后儿童心理抚慰的小组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伦理 ⑩案主自决的实现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⑾日间机构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 ||||||||||||||||||
二.简要概括项目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可附页,成果资料需单独提供) | ||||||||||||||||||
1.项目完成情况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执行以来,根据案例编写流程,依次完成以下五项工作内容: ①案例资料收集 这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一是梳理和整理了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准确把握研究现象与问题的前沿进展。二是通过走访学校、学生、家庭、社区等各方人员,全面了解社区背景与服务需求。 ②社工实务介入 一是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预估,了解其生存状态及面临困境;二是与服务对象一起研究制订工作目标与具体计划;三是针对服务对象需求实施社会工作干预,并在介入过程中进行持续性的研究反思;最后开展评估与结案工作。 ③案例资料整理 对问卷与访谈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人在情境中”的服务对象处境;对社会工作实务干预环节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 ④案例分析 通过两种途径确保案例分析的科学性、客观性与可行性:一是对案例素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干预的服务模式、案主需求、介入方法;二是邀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机构督导及一线社工参与案例操作阶段的会诊。 ⑤案例撰写 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综合性的要求,开展了案例编写工作。首先商议了案例的题目、大纲;随后在初稿的基础上,按照修改建议进一步完善。经过多次交流与修订,所载案例具有一定的实务参考性和理论分析性。 2.取得的成果 2.1出版《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一书由三部分构成:农村社会工作与乡村治理、农村三留守人员社会工作、农村社区社会工作。本书由9个独立案例组成,每一个案例均附有案例使用说明。 通过对各案例的分析,尝试回应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社会工作专业性与行政性的互构及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农村社会中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构建;社会工作在乡村社会治理中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以期探讨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在中国农村嵌入——融合的本土化历程。 2.2汇编《社会工作综合案例》 《社会工作综合案例集》涵盖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救助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伦理、精神健康社会工作9个社会工作主要分支领域,共11个案例。 综合案例的编著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体现校内教师、MSW学生与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合力开发的特色。案例集是由9名教师,1名机构督导,11名学生(其中,7名在一线社工机构就职,4名在一线社工机构实习3个月,2名继续攻读社会工作博士)共同完成。研究成果既能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质性建议,也能给实践与行动带来指导意义。二是案例库建设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三是将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紧密结合。一个好的案例,需要研究者付诸于行动,历经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动态归纳与总结,达到建立新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目的。 3.3编写《案例使用说明》 在20个案例中每一个都附有案例使用说明,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分析思路、关键要点、建议的课堂计划、思考题。案例使用说明起到导引的作用,用以说明案例适用的课程和对象;案例覆盖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案例分析的基本逻辑;案例教学中的关键要点;案例引申的思考。尝试为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集实务方法与价值理念于一体的研究型实践样本。 3.4制作PPT及视频 20个案例中每一个都配套制作了PPT,方便教师教学使用。其中,《农村空巢老人多元需求的个案研究》、《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研究》、《个案管理介入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历奇活动在青少年小组工作中的运用研究》和《日间机构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工作介入研究》5个案例制作了配套的案例视频。另外,每一个案例结合主题及案例内容,都相应地列出参考文献,以供有兴趣的学生课外延展性阅读。 3.5发表学术论文 在案例素材收集、编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年第5期,发表学术论文《农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困境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 ||||||||||||||||||
三.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 ||||||||||||||||||
四.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迄今为止,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经整6年时间,毕业了五届学生。总体而言,尚处于探索与经验积累阶段。因此,案例库建设本着先有后好的原则,首先是起步,填补目前国内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案例的研究空白,随后在教学科研中逐步提高案例质量。鉴于此,建议学校在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方面,构建长效机制。 事实上,案例教学与基地建设是合二为一的,好的案例只可能来自于一线的机构实习和双导师督导。鉴于陕西省目前较为弱化的社会工作发展现状,MSW学生实习大多赴广州、四川、南京、甘肃、山西等外地实习,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是实习经费。建议学校有效解决每位MSW学生800小时专业实习经费的落实问题。
| ||||||||||||||||||
五、学院审核意见 张红老师主持的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建设项目,按期完成了20个案例的建设任务,提供的资料齐备,经费使用合理,完成了项目合同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同意申请结题验收。
(签字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