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3·30”森林火灾及其紧急避险

"March 30" forest fire and its urgent danger prevention in Muli county

 

本案例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教学使用部分内容。该案例亦适合林学专业研究生《森林火灾与管理》、《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森林生态学》课程选用。

 

摘要通过简要介绍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3·30”森林火灾发生概况和危害,分析导致森林火灾发生主要原因、凉山州森林火灾的特点,及其防控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林火扑救伤亡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原因,重点介绍了林火扑救中紧急避险理论及其紧急避险和几种主要方式,总结林火扑救的经验和教训,为避免和减少扑救伤亡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火;扑救;防护;紧急避险

AbstractFirstly, throug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March 30" forest fire in Muli County, Liangshan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the main causes of forest fires,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fires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analyzed.On this basi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auses of forest fire fighting casualties are analyzed, and the theory of emergency avoidance and several main ways of emergency avoidance in forest fire fighting are emphatic introduced.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forest fire fight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voiding and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fire fighting casualties.

Keywords: Forest fire, firefighting, protective, urgent danger prevention

 

1 背景介绍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段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北连雅安、甘孜两市州,南接攀枝花、东西与南省相邻东北与乐山、宜宾两市接壤。位于北纬26°03'29°18'和东经100°03'103°52'之间,占四川省总面积的10.61%。凉山州地形崎岖,山谷深邃,高差较大。凉山州内各地都明显呈现出立体气候,总体而言,凉山州区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干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均气温16°C17°C

凉山州为四川省三大林区之一和四川省三大牧区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州现有林地总面积5981万亩占总面积的66.2%,常备林木3.3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5%,林木覆盖率61.9%。整个州包括12个森林、野生动物、湿地和其他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的大风顶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和省级湿地公园,总湿地面积66.8万亩4个省级森林公园,保护区面积33.7万亩。应急管理部20193月公布的上月火灾数据显示,全国发生的54起森林草原火灾中,凉山州占了三分之一。2019年以来,凉山州发生21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总共超过291hm2同期,四川省全省共发生森林草原火灾59起。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四川省凉山州17个县(市)中,有11个属于森林火灾高危区,6个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可见,凉山州森林火灾防控责任重大,形势严峻,防火和救火成为当地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案例内容

2.1 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概况

201933018时许,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州、县两级启动应急预案,689人灭火作业。3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人员失去联系。截至411830分,30名扑火队员的遗体全部找到,包括27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42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并及时公布牺牲人员名单,通过重兵投入、地空配合、全力攻坚三大措施,明火已全部扑灭,火情得到有效控制。43日,凉山州成立3·30森林火灾应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火灾过程中的爆燃等细节问题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及时公布调查结果。47日,受大风影响,隐蔽烟点复燃,凌晨5时,火场附近350余名以及周边乡镇调集的440名扑火队员紧急支援,在火场得到控制前提下对火烧迹地开展清。4819时,火灾复燃,为确保安全,所有扑火人员撤至安全地带休整。当日,3架直升机飞行5架次,洒水1768.6吨,投入350人扑火。49日,火灾过火面积7公顷,目前已对火线形成合围,4个烟点均在迹地内。

2019“3.30”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着火点在海拔3800米左右,风大且方向不定,林火难以控制,地形崎岖难进,坡度陡峭,交通与通讯不便。发生火灾的亚龙江镇里尔村,森林面积23015公顷,占该镇辖区面积的30%。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成为凉山州的天然优势,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福利。州内居民区与林区交错或者毗邻,相互依托、联系紧密。此次大火最终火场总过火面积约245公顷导致31人遇难,30位救火英雄中27名消防员被追记一等功,11人被追认为共产党员;3名干部被评定为烈士。反映出凉山州森林火灾的易发性和多发性,一旦发生火灾,森林资源和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都将面临威胁。

2.2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主要原因

“3.30”凉山州木里火灾,是由雷击引起闪电火导致。201945日,四川省森林公安局和凉山州森林公安局消息称,经过森林公安部门侦查后确认,木里森林大火的起火点和雷击树木均已找到,确认为雷击火。着火点是一棵云南松,位于山脊上,树龄约八十年。凉山州地区的森林火灾与干旱的气候条件、地形和林分结构密切相关。气象条件通过温度,空气湿度,日照,蒸发,风力等引发林火。凉山州的森林主要在山区,长期干旱无雨,气温偏高,导致空气饱和度增加,水汽蒸发,土壤与植物成分变干,遇到起火因素时,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地形主要影响森林火灾蔓延。凉山州地势陡峭,山势高峻。大部分地区属于山地森林火,地形变化多样,在狭窄的山谷和山脊处,燃烧会自然终止;但是当林火爆发时,通常会发生火借风,风助火,风为火提供了新鲜空气并形成旋风,导致飞火并增加火源。当火势高时,在地面火灾产生的热辐射作用下,某一区域的植被被烘烤到临界燃烧点,产生大量可燃气体。在特殊的相对封闭的地形中,例如陡坡,山脊,鞍座和草塘,会产生不均匀的空气密度,从而产生风或增强风。在陡坡、山脊、鞍部、草塘沟等特殊及较为封闭式的地形中,蔓延而至的林火使这些地形中的可燃物和产生的气体同时预热、共同燃烧,瞬间产生较大面积、温度极高的立体燃烧,造成爆燃现象。同时,凉山州林区主要是针叶林,地被植物多数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冬季凋落物丰富,以针叶林为主的单一森林结构更易发生森林火灾。

2.3 凉山州森林火灾的特点

凉山州森林火灾具备典型的西南地区火灾次数多火灾面积不大的特点。防火期为111日至630日,火灾高发期为2月至5月。从起火时间看,通常发生在下午,占70%以上从起火区域看,主要发生在20002800m海拔的云南松林从森林火灾的行为来看初始火灾多为上坡火灾,蔓延速度快,火灾强度大,火灾发生后速度减慢,强度降低,但火场的风向可变,扩散方向不确定从火灾类型来看,地面火灾最多,冠层火灾次之,地下火灾很少发生。

2.4 凉山州森林火灾防控的特殊性

2.4.1 气候条件特殊

凉山州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干燥少雨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凉山州森林火灾发生的季节性。在气候条件作用下,该地区森林火灾多发生于春季和冬季。冬春季节降水量小,风力大,地下可燃物堆积量大,天气干燥、植被易燃,火灾发生可能性大、发生频率高。夏季雨水充沛、植被生长繁茂,火灾一般不易发生。

2.4.2 地形特殊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处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的高原之间。地质构造独特,地貌复杂多样。西昌以南的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河谷,高山和峡谷密布、地势高峻陡峭、河谷深切,道路稀少且崎岖难行。山高坡陡的地形条件,增加了灭火和搜救工作的难度。

2.4.3 植被特殊

凉山州全州的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种类丰富,以针叶林、硬阔为主。该州干热河谷地带主要的森林植被为云南松,位于中部和南部地区,干热河谷地带的焚风效应增加植被燃烧的可能性;西北地区海拔较高,主要分布有冷杉、云杉,此类植被易燃;东北部地区森林植被分布茂密,以硬阔为主,火势一旦形成,蔓延快、难扑灭。

2.5 造成林火扑救伤亡事故发生因素

2.5.1 主观因素

1)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在林火扑救中起着重要作用。受过培训的专业扑火人员与未受训的普通人,在扑火能力和技术上具有很大差异。专业扑火人员接受过专业的知识教育、严格的训练,因此,对火场形势判断、灭火工具和装备的选择及使用上,均好于未受训人员。当火场形势发生变化时,能采取正确的紧急避险方式和行动。因此,应重视平时的培训和演练,以提高扑火人员的专业素质。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紧急避险能力中重要组成部分。遇到突发状况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慌乱,越是在危及的时刻,越要保持冷静,准确迅速地判断地形、风向、风速、蔓延速度、可燃物等因素,从而选择一条安全的逃生路线。在扑救林火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扑火人员受高温、浓烟、噪音等因素影响,会出现体力透支、疲惫、注意力和警惕性下降等状态,从而容易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扑火人员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在扑火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中,应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

2.5.2 客观因素

林火扑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可燃物因素,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火场变化无常,经常给扑救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危险。

1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是大气中物理现象的物理量,如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风向、气压、云量、能见度、日照、辐射等,称为气象因素。气象因素随时间和空间不同而变化,与林火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是影响林火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因素。易发生伤亡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气温、风和空气相对湿度等,尤其是风向的突变。

2地形因素(Topographic Factor

地形是地表起伏的形势,地形变化引起生态因子重新分配,形成不同的局部气候,影响可燃物分布,使可燃物空间配置发生变化。地形起伏变化会形成不同的火环境,不仅影响林火的发展,而且能直接影响林火蔓延和火强度。地形因素主要包括坡度、山脊、山谷、草塘沟等因素。

陡坡是指急剧升高的斜坡,通常坡度在26°以上,坡度大小对林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燃物易燃性与林火蔓延两方面。山脊,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结合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态。林火发生时,山脊处温度极高,林火行为变化较快。鞍部地形是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鞍部受昼夜气流变化影响,风向不定,是火行为不稳定的地段。当风越过山脊时,鞍部风速最快,并形成水平旋风和垂直旋风,当林火高速通过鞍部地形时,高温、浓烟会造成扑火人员伤亡。当火烧入狭窄山谷时,会产生大量烟雾并在谷内沉积,随着时间推移,林火对两侧陡坡上的植被进行预热,热量逐步积累,一旦风向、风速发生变化,在空气对流作用下,火势突变易形成爆发火,对扑火人员人身安全威胁极大。草塘沟为林火蔓延提供快速通道,火在草塘沟燃烧时,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同时火会向两侧的山坡燃烧蔓延迅速,易造成扑救人员伤亡。

3可燃物因素

可燃物是指森林或草地上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如枯枝落叶、树皮、灌草、苔藓、地衣、腐殖质等。可燃物是林火发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发生林火的首要条件,可燃物的分布、类型、载量、含水率和植被类型都会影响林火的发生。可燃物床层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分布的连续性对火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若可燃物在空间上是连续的,则燃烧可以持续进行;若可燃物在空间上是不连续的,火势蔓延将减弱和熄灭。不同可燃物类型,燃点也不一样。细小可燃物容易干燥,因此容易引燃,成为林火的引火物。易发生扑火人员伤亡的可燃物类型包括易燃可燃物,如阳性杂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细小枯枝等。通常,易发生扑火人员伤亡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针叶幼林、飞播幼林、易燃灌丛、易燃杂草、小郁闭度易燃阔叶林等。

此外,可燃物载量大小是影响林火蔓延速度和火强度的重要指标,可燃物越多,林火蔓延速度越快,火线强度越大。研究表明,当有效可燃物(指在火灾中实际被烧掉的可燃物)数量增加1倍时,林火蔓延速度将增加1倍,火强度增加4倍。当林火从可燃物少的区域蔓延到可燃物多的区域时,林火蔓延速度和强度就会突然增大,使扑火人员思想准备不足,从而造成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林火扑救过程中,扑火人员,尤其是扑火指挥者,应密切关注上述影响林火蔓延的因素的变化。

2.6 紧急避险理论避险方式

紧急避险是指在扑救林火过程中,扑火人员遇到大火威胁人身安全时,所采取的紧急措施。紧急避险意识和能力是指在遇到突然状况,甚至危及到自身生命时,所做出的判断和自我保护能力。

2.6.1 紧急避险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地形避险

在附近有河流、耕地、沙石裸露地带、火前方下坡地带及无植被或植被稀疏地带,可利用这些有利地形进行避险。

2利用地形点火避险

当大火威胁人身安全时,如附近有可利用的公路、铁路、林间小路、河流、小溪,可依托这些地段进行点火避险。

3点顺风火避险

在没有可避险的有利地形时,在无道路、小溪等为依托,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点火器点顺风火,扑火员跟火进入火烧迹地避火,并用手扒出地下湿土,紧贴湿土呼吸,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4冲越火线避险

当不具备点火或其它避险条件时,选择地势相对平坦、火焰高度相对低的地带,用衣物护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避险。

2.6.2 紧急避险能力培养

1)提高扑火人员的综合素质,注意心理、思想、文化、技能方面的培养。

2)加强训练,除了理论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实战经验的积累,掌握林火扑救的基本技能、战略战法等。

3)提高应变能力

在扑火过程中,扑火指挥员应对随时发生和变化的形势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这需要较高的随机应变思维能力,同样也需要扑救人员具备此能力,有了随机应变思维,才会有随机应变的意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变决策,采取正确的应变行动。

5随机应变能力培养

主要分为心理培养、智力培养和意志品质培养三个部分。应对突然变化的形式需要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做出正确决定的基础。需要培养扑火人员在遇到特殊复杂环境中的良好心理状态,学会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养成大胆自信、冷静周密的思维意识;智力培养指在战斗条件下,能够保持高度灵敏,迅速适应各种环境,能准确侦查情况,掌握林火发生的动态,在思维方面,能灵活、正确应对突发问题;意志培养则是针对在长期、艰险的扑火实践中,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耐力和判断力

3. 思考题

1凉山州森林火灾频发的原因?

2什么是紧急避险?如何培养紧急避险能力?

3木里县“3·30”森林火灾扑救伤亡案例,得到哪些启示和教训

 

 

 

 

 


附录:

10dfa9ec8a13632790bcefa920f7d0ea09fac752

1 2019330日,木里县项脚乡火灾现场(高分一号C星拍摄)

}LEDZ52U(1J~7P61K9($WZJ

2 凉山火灾

JW``8VY2V@04C(@MJRQ(HRM

3 凉山附近火灾现场

O~OHQ$23DR6P{N_NTBA{C9Y

4 消防队员在凉山扑灭浇水(红星新闻记者江龙摄)


参考文献

白夜, 朴金波. 扑救不同种类林火避险技术研究. 林业实用技术, 2013, (06): 38-40.

陈强. 新时代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网络舆治理研究以凉山州木里县“3·30”森林火灾为例. 情报杂志. 2019, 12(38): 120-125.

杜嘉林. 扑救林火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科技与企业, 2013, (09): 276-277.

阚振国. 野火扑救中实施紧急避险初探. 内蒙古林业, 2011, (07): 20-21.

李德, 牛树奎, 龙先华, . 四川省森林火灾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6): 67-74.

李佳. 凉山州森林火灾防控对策研究. 森林防火. 2019, (3): 9-14.

李小川, 李兴伟, 王振师, . 广东森林火灾的火源特点分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报, 2008(1): 89-92.

朴金波, 舒立福. 野火扑救安全[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9.

舒立福, 周汝良. 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和扑救指挥数字化技术[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2.

宋蝶, 杨艳蓉, 王圣燕, . 我国西南森林雷电环境研究以四川木里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4): 219-223.

唐霄, 杨良, 赖万华, . 凉山州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及碳密度空间分析. 四川林业科技, 2010, 31(6): 37-40.

田凤奇. 美国林火应急处置对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防火工作的启示. 森林防火, 2016, (4): 49-52.

王景华, 李德, 陈锋, . 四川省森林火灾空间分布及趋势变化研究. 森林防火, 2012, (2): 26-30.

熊定伟, 李梅, 王腊梅, . 凉山州干热河谷地区森林火灾成因及防控措施探讨. 四川林业科技, 2014, 35(5): 94-97, 69.

杨光, 舒立福, 邸雪颖, . 韩国国家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概述. 世界林业研究, 2013, 26(6): 64-68.

杨禹. 浅析火场紧急避险对策. 森林防火, 2004, (03): 37-39.

张勇. 正确实施火场紧急避险的几点思考. 林业劳动安全, 2009, (03): 32-35.

朱华, 宋光翠, 宋远霞. 冕宁县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对策. 林业科学, 2016, (08): 142-01.

案例使用说明

  1. 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可广泛适用于不同专业背景的林业硕士及森林防火、森林生态、林业政策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主要教学目的为: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森林火灾频发的背景下,未来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将面临的威胁,了解未来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管理工作将面临的挑战。此外,通过案例学习和课堂问答讨论使学生深入解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具体在扑救林火过程中,遇到大火威胁人身安全,甚至危及到自身生命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自我保护能力。

  1. 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

本案例是森林生态理论与应用课程中林火的生态作用及其防护章节的重要内容。通过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确定近期在我国颇具影响力的重大森林火灾事件作为讲解内容。课前需要准备以下资料和信息:

1林火相关基础概念;

2森林火灾预防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

3凉山州森林及地形地貌概况。

  1. 案例分析要点

本案例的教学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概括及主要危害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主要原因凉山州森林火灾的特点凉山州森林火灾防控的特殊性造成林火扑救伤亡事故发生因素紧急避险理论及其避险方式,层层深入递进。

通过案例分析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关键问题及分析问题的思路

关键问题1此次凉山州森林火灾频发的原因。分析思路:首先需要了解重大伤亡森林火灾发生的普遍规律,然后仔细分析特殊地形条件下森林火灾的特点等。

关键问题(2):什么是紧急避险?如何培养紧急避险能力?分析思路:首先明确什么是紧急避险理论,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然后仔细分析案例中木里县森林火灾发生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等的特殊性,培养在特殊条件下扑救森林火灾时,紧急避险能力培养。

关键问题3木里县“3·30”森林火灾扑救伤亡案例,得到哪些启示和教训?分析思路:木里森林火灾虽然过火面积仅为20多公顷,却造成31人遇难的重大伤亡事故,从具体防火措施以外,更应从更加层次的角度去反思,才能避免和减少类似森林火灾重大伤亡事故的再发生。

  1. 课堂计划

本案例计划80分钟。提前将课件和相关阅读文献发给学生,以便于上课讨论。

课时分配:

讲授内容

授课方式

时间分配

森林火灾相关基础知识介绍

PPT讲解,图片展示

15分钟

研读案例,先让学生对案例内容有整体了解

PPT讲解,图片展示采用提问,小组讨论

15分钟

了解和分析凉山州森林火灾的特点防控的特殊性

PPT讲解,图片展示

20分钟

重点学习和讲解引发森林火灾林火扑救伤亡事故的主要因素紧急避险理论及其避险方式

PPT讲解,图片展示采用提问,小组发言

20分钟

课堂讨论总结

提问,辩论式讨论,布置文献阅读和作业

10分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