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xxx-2014

 

为了规范课程教学,强化课程教学的目标管理,体现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实际,特制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质量标准curriculum quality criterion

课程质量标准,是规定某一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学校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学大纲相比,课程质量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本课程学时/学分:40/2.5

本课程属性:理论课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标准依据GB/T1.1-2009规定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标准主要草人:丁艳红、周婷、张丽、康燕、武春芳、冉珑、张捐社、高小升、赵志业、胡庆有

1


KC/xxx-20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简介、教学目标总体要求课程内容框架、课时分配与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策略、课程考核要求及教学质量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全校各个专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本科培养方案全校各个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

3 课程简介

3.1 中文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修养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课程。

 

3.2 英文简介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Found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urse, guided by Marxism, ethics and legal concept of education as its main content, regards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runn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Through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course help students to form their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carrying forward the great spirit of patriotism, establishing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strengthening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enhanc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learning laws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ir ideological, ethical standards and better educated in law.

4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1)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 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3) 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4) 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5) 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学会面对和正确处理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总体要求

5.1知识

1掌握大学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3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意义;掌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及实现理想的条件和途经。

4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5理解人生观、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6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掌握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中的主要道德规范,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了解择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做文明的社会人,有修养的高职生。

7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主要社会领域中的基本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了解我国主要的法律制度,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做遵纪守法的职业人。

能力目标

5.2能力

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基础上,自觉承担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提高学习交往、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地意识,通过校园公德调查,职业道德交流以及恋爱道德的辩论,能成为校园公德实践的主体,并提升职业道德和恋爱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4能用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的基本法律问题;能够在熟悉职业素养、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自觉遵守本行业的法律规范,力求做文明守法的职业人。

 

5.3素质

1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

2有较强的政治觉悟,正确的政治立场,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

3遵守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加强个人品德的修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

4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具备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

6 教学要求

6.1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篇、章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习题

实习

讨论

……

绪论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

 

 

 

 

 

专题一

适应大学生活 树立正确成才目标

3

 

 

 

1

 

专题二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

 

 

 

 

 

专题三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3

 

 

 

1

 

专题四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3

 

 

 

1

 

专题五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5

 

 

 

1

 

专题六

保持心理健康 增强心理素质

2

 

 

 

 

 

专题七

培养交往能力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2

 

 

 

 

 

专题八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3

 

 

 

1

 

专题九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3

 

 

 

1

 

专题十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4

 

 

 

 

 

专题十一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4

 

 

 

 

 

专题十二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34

 

 

 

6

 

 

6.2 理论课

2 理论教学基本要求与设计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一  适应大学生活

 树立正确成才目标

1.1 适应人生新阶段

1.2树立正确的成才目标

 

1.认识大学及大学生活特点;

2.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3.明确大学成才目标;

4.科学规划大学生活。

1. 大学新生适应的常见问题及解决;

2.大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了解大学生活、学习的特点

2.掌握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

3.熟悉大学生成才的目标,确立自己大学新目标;

4.掌握规划大学生活的方法。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大学及大学生活特点。

采用案列和讨论教学法,使学生掌握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

采用活动参与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学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二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

3.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相互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5.社会主核心提出的时代背景;

6.国外核心价值观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相互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教学目标

教学技巧与方法

  1.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相互关系;

2.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3.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4.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采用理论讲授和小组讨论法,在与国外核心价值观的比较中重点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三  追求远大理想 鉴定崇高信念

 

3.1 两个概念: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3.2一个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3正确处理好几组关系

 

1.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

2.正确认识理想与信念的内涵与本质;

3.理想信念与大学生使命的关系;

4.正确看到理想信念从确立到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如何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 想信念的概念;

2. 大学历史使命与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梦);

3. 现理想过程中要处理的三组关系

 

教学目标

教学技巧与方法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首先明白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然后理解理想与信念的真正内涵。

采用综合分析法,详论如何处从理想确立到实现过程中出现的三组关系,尤其是如何认识当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和中国梦的关系和科学理想信念的确立。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四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4.1中国精神的内容

4.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4.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理解中国精神的内容;

2.重点掌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学习了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中国精神的内容;

2.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何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4.弘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学目标

教学技巧与方法

1.把握和理解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弘扬中国精神;

2.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3.正确认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的必要性;

4.了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国精神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把统一起来,准确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者。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五 实现人生价值  真诚奉献社会

5.1人生观与人生

5.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5.3、确立积极进取人生态度

5.4、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1.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断;

2.人与社会的关系;

3.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

4.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科学的、高尚的人生观;

5.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实现的条件。

1.人的本质;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高尚的人生观;

4.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断;

2.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理论

4.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重点对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生观、价值观相关理论进行讲授。

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形形色色的人生观进行辨析,特别是让学生对错误的人生观对一个人的人生所产生危害要有清醒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六 保持心理健康 增强心理素质

6.1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

6.2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6.3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1.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

3.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4.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1. 认识并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2、学习和掌握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了解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2.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3.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

4.掌握维护和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采用讨论和活动参与法,让学生掌握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七

培养交往能力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7.1人际交往与大学生成才成长

7.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困扰

7.3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7.4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困扰;

3.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4.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深入认识到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2.学会相关技巧和方法处理人际困扰,达到人际和谐;

3.善于并巧妙地去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学会以成人的心态去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交流;

2.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采用案例教学法和故事导入,重点讲解人际交往与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意义、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和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既要培养良好的竞争能力,同时又要培养合作的意识。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八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8.1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国革命道德

8.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3.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4. 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国革命道德的意义;

5. 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6.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与基本要求。

 

1. 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 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国革命道德的内容及继承和弘扬的意义;

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2.正确对待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国革命道德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重点讲解道德的起源、本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中华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国革命道德进而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努力提高道德自觉践行能力 。

组织学生课余时间收集、课堂之上分享令自己感动的道德模范的故事。并分析其感人之处。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德模范”,从而与道德榜样产生情感共鸣,获得道德启迪。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九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社会公德

2、职业道德

3、家庭美德

4、个人品德

 

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2、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

3、遵循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4、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

2、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3、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

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

 

 

 

    重点对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理论进行讲授。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对恋爱观、婚姻观进行自我认识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十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10.1法律的发展及其概念
10.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0.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0.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2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3、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4、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社会主义实体法

6、社会主义程序法

7、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2、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3、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掌握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2.掌握社会主义法律允许的基本内容;

3.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基本内容,相关性和区别。

 

 

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重点讲解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帮助大学生准确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区别。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十一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11.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1.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1.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法治观念的概念

2依法治国内涵

3关于依法治国的三大关系

4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5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6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7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1关于依法治国的三大关系

2、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3、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4、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8、1.了解法治观念的概念依法治国内涵。

2.掌握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依宪治国、以德治国的三大关系

3.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5.掌握法律思维和法律权威的基本内容

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使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尊重法律权威。充分认识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法治关于的的重要意义,和如何培养法治思维,以及尊重法律权威重要意义

章、节

基本要求

重点或难点

 

 

专题十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11.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11.2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11.3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1、法律权利

2、法律义务

3、政治权利与义务

 

1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如何处理

4、保障自身权利和尊重他人权利之间的界限如何把握。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与技巧

1、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

2、了解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

3、掌握滥用法律权利和违法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理论教学式、问题讨论式、课堂问答式、案例启发式、调研教学式、现场交流式、实践教学活动、主题辩论

7 学生学习策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综合了哲学、伦理学、成才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多门学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比较庞杂。课程的学习既涉及对多门学科理论知识把握,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是知行的统一。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进行有效的学习:

(1)学习理论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和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法学方面的书籍,了解和把握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

(2)学习过程中应主动运用所学到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认识问题,以提高自己对相关知识理解和把握。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参与和体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践行能力。

(4)通过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和知行统一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5)通过观看《今日说法》和《法治在线》等电视节目或是参与模拟法庭活动,观摩庭审等活动,在法律实践中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培养法治思维方式。

8 课程考核要求

结合课程知识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际性结合的原则,课程考核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式。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理论和规范的把握程度,更要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知与行的结合情况进行考核。

8.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

课程总评成绩 = 平时考核成绩(出勤成绩+课堂表现的成绩+作业成绩)×40%+ 考试成绩 ×60%。

8.1.1 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成绩所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为40%

 

5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所占百分比

考核目的

出勤

20

了解出勤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课堂问答、课堂讨论等

30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业

50

锻炼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1.2 考试(开卷)

考试课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为60%

6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所占百分比

考核目的

简答题

20

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辨析题

15

通过对一些观点和论断的判断,考察学生的辨别能力

论述题

20

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材料分析题

30

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道德领域的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题

15

考察学生运用法律基础知识分析法律案例的能力

9  学质量评价与改进

教研室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问卷调查、课堂提问、课程随堂访谈、实验操作、考试以及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质量分析,明确该课程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课程讲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课程组或教研室不断修改与完善,确保课程质量标准的持续改进和有效性。

 

教材选用及参考资料和课程组信息分别见附录A和附录B。

1

 


KC/xxx-201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教材选用及参考资料

A1本课程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A2参考书目及教学资源

(1)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2)陈勇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3)孟晓乐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4)贾少英 王滨有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

本课程网址:http//4a.hep.com.cn

本学科相关期刊:《道德与文明》,《伦理学》,《心理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法律科学》

其他教学资源(仅供参考):

 

网站类别

   

慕课教学网址

https://www.edx.org/

https://www.coursera.org/

https://www.udacity.com/

国内公开课教学网址

爱课程网:http://www.icourses.cn/home/

北京大学MOOCs课程:http://mooc.pku.edu.cn

新浪公开课:http://open.sina.com.cn/

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尔雅通识课程网址:http://nwsuaf.tsk.erya100.com/studentLogi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http://eol.nwsuaf.edu.cn/eol/homepage/common/

公开课网

http://www.openke.net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http://www.jingpinke.com/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址:

http://jpkc.ecnu.edu.cn/0707/jxnr.html

其他参考资源网址

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课程组教师信息

 

B1课程组教师信息

课程负责人姓名

丁艳红

性别

学位

硕士

职称

副教授

办公电话

87092002

E-mail

Yhding1968@163.com

办公地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思政部1-11

其他联系方式

1581756682

主讲其它课程情况(如果没有,请填写

《形势与政策》

《中外德育比较》

个人简介:丁艳红,教龄20年,发表教学论文5篇,参编教材1本。曾以主持人身份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以参加人身份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主持和参加教改项目8项。

姓名

周婷

性别

学位

硕士

职称

副教授

办公电话

87092002

E-mail

luckzt@126.com

办公地址

1-11

其他联系方式

13152192867

主讲其它课程(如果没有,请填写

《社会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专题》

《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

个人简介:1993年任教至今,曾经获得人文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校青年讲课比赛二等奖,主持和参与各级教改项目5项。

姓名

康燕

性别

学位

硕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87092002

E-mail

Kangyan2005@163.com

办公地址

思政部1-16室

其他联系方式

13891969665

主讲其它课程(如果没有,请填写

《形势与政策》

个人简介:康燕,从事教学工作17年, 3次获得年思政部讲课比赛一等奖,3次校级讲课比赛三等奖。1次陕西省微课大赛一等奖,主持2013年校级教改项目《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主持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思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发表《论网络环境下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现状分析》等教改论文3篇。

 

姓名

张丽

性别

学位

硕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87092002

E-mail

Zhangli2130@

163.com

办公地址

思政部1-16室

其他联系方式

13892816260

主讲其它课程(如果没有,请填写

《形势与政策》

个人简介:张丽,教龄14年,2010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名),2013年主持一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2011年获得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优秀奖,2012获得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会一等奖,2013年获得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2013年被评为校级社会实践优秀教师。

 

姓名

张捐社

性别

学位

硕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87092002

E-mail

zhangjuanshe@nwsuaf.edu.cn

办公地址

思政部1-27室

其他联系方式

13891982349

主讲其它课程(如果没有,请填写

《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个人简介:张捐社,1994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同年留校工作至今。从2000年开始主要从事本科生政治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教龄15年。发表思想政治类论文5篇。

姓名

董琰

性别

学位

硕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87092002

E-mail

dongyan5@21cn.com

办公地址

思政部1-08室

手机

13759886006
 

主讲其他课程

《形势与政策》

个人简介:董琰教龄10年,发表论文10余篇,副主编参加编出版教材1本。

姓名

冉珑

性别

学位

硕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87092002

E-mail

Ranlong525@163.com

办公地址

思政部1-08

手机

13991368768

主讲其它课程(如果没有,请填写

形势与政策

个人简介::冉珑从事教学工作15年,先后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发表教学改革论文6篇,2015年主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1项,曾获201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先后在《名作欣赏》、《环境保护》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9篇。

 

 

姓名

武春芳

性别

学位

硕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87092002

E-mail

501263597@qq.com

办公地址

思政部1-06室

手机

13259442685

主讲其它课程情况(如果没有,请填写

《教育心理学》

个人简介:武春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教龄16年,发表学术论文18篇。主持教学改革项目和科研项目共4项,参与课题6项。先后获得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二等奖四次,201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2008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9年获得校级五好家庭荣誉

姓名

高小升

性别

学位

博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E-mail

xsg939@nwsuaf.edu.cn

办公地址

思政部1-27室

手机

18729067310

主讲其它课程情况(如果没有,请填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形势与政策》

个人简介:高小升从事教学工作6年,先后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篇,作为主持人承担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本科优质课成建设项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建设任务,曾获2012年思政部讲课比赛三等奖,先后在《中国农村经济》《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20多篇。

姓名

胡庆有

性别

学位

博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E-mail

hqywhu@163.com

办公地址

马克思主义学院

手机

15291857126

主讲其它课程情况(如果没有,请填写

 

《形势与政策》

个人简介:从事教学工作1年,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曾获2016马克思主义学院讲课比赛三等奖,在《学习与实践》、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

姓名

赵志业

性别

学位

博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E-mail

1932411976@qq.com

办公地址

思政部

手机

15691931369

主讲其它课程情况(如果没有,请填写

个人简介:赵志业,2016年12月来校工作,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篇,发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10余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