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蔬菜贮藏物流与加工 课程编号:1080104 开课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徐怀德 开课人数:30 学 时:20 学 分: 1.0 开课周次:9-18周,每周4晚上9-10节,教室N8205 开课对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 课程简介 通过课程的教学,了解国内外果蔬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使学生掌握果蔬原料丰富多样性和特性,果蔬保藏加工的原理,流通中的保护质量安全控制;了解果蔬贮藏加工的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了解果蔬加工副产品的利用途径;了解果蔬及其加工产品的多样性与文化,注重高新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 本课程为新生研讨课,介绍原料特性与先进保藏加工技术的原理以及其优缺点,使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及目前发展的最新动态,发展动态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分解到每个专题里讲述,启发与培养本科学生的科研与创新意识。探讨和研究科技创新对特种新型果品蔬菜加工技术的发展、促进和推动的相互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了解果蔬贮藏物流加工技术前沿知识,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科研实例,进行讲授交流,起到启发新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建立学以致用的思想,以及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课程从形式上可以多元化,将兴趣与知识结合起来,快乐地学习与创新。其次,不需要拘泥于食品科学的专业,要敢于尝试非专业的领域。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相互研讨,积极表达自己观点。 教学设计 本课程将主要分以下几个专题进行讲解: 专题内容 上课老师 课堂形式 上课周次 专题1:果品蔬菜丰富多样性 徐怀德,雷宏杰 讲课 第 9 周 专题2:果品蔬菜加工及其产品的多样性 徐怀德,雷宏杰 讲课或课堂讨论 第10周 专题3:果品蔬菜的季节生产周年供应季节生产与周年供应贮藏概况; 蔻寇莉萍 讲课 第11周 专题4:果品蔬菜的物流与安全; 蔻寇莉萍 讲课或课堂讨论 第12周 专题5:果品蔬菜品质 罗安伟 讲课 第13周 专题6:饮料品质与快乐消费 罗安伟 讲课或课堂讨论 第14周 专题7:果酒与果酒文化 任亚梅 讲课 第15周 专题8:果品蔬菜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 任亚梅 讲课或课堂讨论 第16周 专题9:果蔬生物活性物质与健康 徐怀德,雷宏杰 讲课 第17周 专题10:保健食品 徐怀德,雷宏杰 讲课或课堂讨论 第18周 成绩评定 以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依据包括:上课参与程度:20%;综合学习报告:20%;课程小组项目:60%。 推荐教材/参考书目: 教材: (1)食品物性学. 李里特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果品蔬菜贮藏运销学(第三版). 刘兴华,陈维信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3)果品蔬菜加工工艺学(第三版).叶兴乾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4)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徐怀德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5)饮料工艺学,阮美娟,徐怀德主编,中国轻工出版社,2013.1(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参考教材 · Web of Science(SCI)数据库 · Engineering Index 数据库 · 万方数据库 · 国家专利检索库 任课教师简介 徐怀德教授:长期致力于农产品加工、果品蔬菜贮藏与加工、饮料加工、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果酒、果醋加工,保健食品加工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熟悉食品和农产品加工项目规划设计、咨询策划和可研报告编制。 先后承担本科生“食品工艺学”、“饮料工艺学”、“果品蔬菜加工学”、“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现代分离技术”等课程。先后承担研究生“生物制剂工艺学”、“天然生物活性产物提取工艺学”、“保健食品原理与功能评价”等课程。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 主持核桃精深加工技术与综合利用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木功功能成分分析和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规划教材3本,主编著作9本。 寇莉萍,女,1972年生,博士,食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美国冷鲜协会会员,华美食品协会会员,中国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会员。Journal of Food Science, HortScience,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食品科学,包装工程,食品质量检测学报审稿人。 五年来,主要从事食品的贮藏保鲜及食品冷链流通中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累计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论文11篇,论文影响因子累计24.288,单篇平均影响因子大于2.0。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2011-2014年,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食品质量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江苏省农科院合作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业务费等科研项目10余项。项目内容包括果蔬的贮藏保鲜及果蔬冷链流通中质量安全控制,冷鲜食品的开发,食品安全物流控制,冷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控制,这些研究工作为本项目的执行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任亚梅,女,1970年生,博士,食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会员,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分会会员,陕西省果业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果品蔬菜精深加工与贮藏,果蔬功能性成分的分析与提取、果酒、饮料、速冻和鲜切果蔬的加工及其质量和安全控制技术等。1994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系。200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食品科学博士学位。曾于2007-200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主讲的课程有《果品蔬菜加工工艺学》和《食品工艺学》。主持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农业部“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 科技部西部专向子课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学回国人员项目等4项,参加农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科技厅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近十年来,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篇。参编正式出版教材(著作)6本。 罗安伟,出生于男,1971年,博士,食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食品科技系副主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分会理事,陕西省果业协会会员,陕西省质量技术协会会员。1997年毕业于原西北农业大学食品系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曾于2007-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食品科学与技术系进行学术访问。自任教以来,主要承担《软饮料工艺学》及《果品蔬菜加工学》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教学任务。主持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基金项目、留学回国基金等4项。参加科研项目8项。共发表核心期刊级论文10余篇,参编正式出版教材(著作)6本(其中21世纪教材1本)。 雷宏杰,男,1984年生,博士,食品学院讲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发酵工程。共发表学术论文11篇,包括SCI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18。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累计影响因子11。申请发明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