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10011-2014 2015-12-26发布 2015-12-16实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质量标准 金融工程 Financi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XXXXX)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 发布 前 言 为了规范课程教学,强化课程教学的目标管理,体现专业培养方案对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实际,特制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质量标准(curriculum quality criterion)。 课程质量标准,是规定某一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学校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质量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本课程学时/学分:32/2 本课程先修课程:国际金融学、经济学 本课程属性:必修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规定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金融教研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静,石宝峰。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金融工程》课程质量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融课程的简介、教学目标、总体要求、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策略、课程考核要求及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金融专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713.1-2006 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GB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版本科培养方案(金融专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学籍管理办法(校教发【2013】36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命题实施细则(校教发【2006】80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校教发【2005】175号) 3 课程简介 3.1 中文简介 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当前金融工程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熟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组合技术的应用,同时通过授课、作业、案例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金融工程思维和职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期货、期权、金融市场与投资工具定价、投资理论、投资风险管理等。 3.2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familiar with financial instruments, especially o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at present derivative financial tool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technology risk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tool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lectures, assignments, and case analysis,develop the students' financial engineering thinking ,and accordingly the financial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including: futures, options,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vestment theory, risk management and so on. 4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该课程的基础理论; ——了解当前金融市场与投资环境; ——熟悉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 ——掌握该课程的主要技能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培养学生的金融工程思维 5 总体要求 5.1知识 —— 金融工程绪论; —— 远期交易; —— 期货与期权基础理论; —— 期权市场及交易策略; —— 投资理论、金融市场与投资环境; —— 债券市场及债券投资; —— 投资风险管理。 5.2能力 —— 金融工程与无套利分析方法; —— 金融工程与积木分析方法; —— 投资理论应用能力; —— 期货、期权分析能力; —— 期权定价模型分析能力; —— 投资工具应用能力。 5.3素质 —— 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 —— 团队合作的素质; ——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6 教学要求 6.1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表1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序号 章节名称 学时 授课方式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1 金融工程绪论 2 课堂讲授 了解学习金融工程的意义;掌握金融工程的含义、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知道风险的定义、衡量标准、处理方法;掌握金融工程的理论工具与实体工具,包括4种衍生工具;掌握金融工程与无套利分析法;掌握金融工程与积木分析法。 无套利分析法、积木分析法 2 期货市场运作过程 4 课堂讲授 本章要求理解期货市场、期货定价模型的分析思路,期货定价的原理 期货定价 3 期权市场运作过程 2 课堂讲授 第一节 期权类型 第二节 期权的头寸 第三节 标的资产 第四节 期权合约的性质 第五节 交易 期权头寸及交易的方向 4 期权的性质 4 课堂讲授 第一节 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 第二节 假设和符号 第三节 期权价格的上限 第四节 期权价格的下限 第五节 提前执行不付红利的看涨看跌期权 第六节 平价关系 第七节 美式期权的价格范围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根据欧式期权的各种组合损益分析结果,给出经济解释。 5 期权交易的策略 2 课堂讲授 第一节 一个期权和一个股票的策略 第二节 价差期权 第三节 级合期权 价差期权的损益分析 6 二叉树定价模型 4 课堂讲授 本章要求如可将二叉树 从二期模型向N模型进行扩展。用二叉树模型表示书中范例的收益;讨伦Delta套期策略及其原理。 标的资产价格为离散的期权定价的根据,如可将二叉树 从二期模型向N模型进行扩展。掌握股票价格满足的随机微分方程,Gamma的性质。用二叉树模型表示书中范例的收益;讨伦Delta套期策略及其原理。 重点:欧式期权、美式期权、二值期权、复合期权、选择期权、亚式期权、回看期权。 欧式期权及其各种组合的损益分析,针对不同的投资要求构造出相应的投资组合;标的资产价格为离散的期权定价理论;二叉树从二期模型到N期模型的扩展;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 难点:标的资产价格为离散的期权定价的理论根据和方法。二叉树从二期模型到N期模型的扩展; 7 维纳过程和伊藤引理 4 课堂讲授 本章要求了解马尔科夫性质;连续时间随机过程, 股票价格的随机过程,伊藤定理;对数正态特征。 掌握股票价格满足的随机微分方程,Gamma的性质。 伊藤定理的推导 8 布莱克-期科尔期定价模型 2 课堂讲授 第一节 股票价格的对数正态分布 第二节 收益率的分布 第三节 预期收益率 第四节 波动率 第五节 B—S微分方程的推导 第六节 累积正态分布函数 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的推导。 推导B-S模型 6.2小组汇报 利用金融工程所学知识、并结合当前金融市场与投资环境,分小组完成报告1份,做随堂汇报。 7 学生学习策略 学生要制定学习计划,利用与该课程相关的资源,主动学习和探索,认真分析案例。可采取以下几种学习策略 ——利用相关资源,反复思考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对每个定义都要理解透彻。 ——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维,课下多归纳总结,对典型案例分析透彻;对模型算法多运用,加强练习。 ——多了解我国及国际金融市场及投资环境。 8 课程考核要求 8.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 课程总评成绩 = 平时考核成绩(2-3次平时作业、小组汇报、出勤)×30%+ 考试×70%。 8.1.1 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成绩所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应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由课程组或教研室集体讨论,提交所在院(系)批准,一般应不少于30%。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所占百分比 考核目的 出勤 5 督促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准时守时习惯 作业 10 熟悉巩固所学知识点 小组汇报 15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及分析表达能力 8.1.2 考试 考试课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评定;所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一般不高于70%。考试试题类型及权重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试题类型及权重 试题类型 所占百分比(%) 考核目的 名词解释 18 基础概念 选择 15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填空 15 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 计算 20 模型、算法的应用能力;计算分析能力 简答 18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论述 14 分析问题的能力 9 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 课程组或教研室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问卷调查、课堂提问、课程随堂访谈、实验操作、考试以及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质量分析,明确该课程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课程讲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课程组或教研室不断修改与完善,确保课程质量标准的持续改进和有效性。 教材选用及参考资料和课程组信息分别见附录A和附录B。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教材选用及参考资料 A1本课程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1]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第六版),John C.Hull, 2011 A2参考书目及教学资源 [1]Don M. Chance. An Introduction to Derivatives & Risk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ition(第六版),2004。 [2]Henry Yip, Spreadsheet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第九版),2012。 [3]Edwin. J. Elton, Martin J.Gruber, Mor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 [4]Bodie, Kane, Marcus, Investments,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第六版),2005。 [5]David. G.《Investment Scienc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六版),2006。 本课程网址: 本学科相关期刊:《金融研究》、《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 其他教学资源(仅供参考): 网站类别 网 址 金融信息网站 n 中国人民银行:www.pbc.gov.cn n 国家外汇管理局:www.safe.gov.cn n 中国银监会:www.cbrc.gov.cn n 中国证监会:www.csrc.gov.cn n 中国保监会:www.circ.gov.cn n 中国进出口银行:www.eximbank.gov.cn n 中国工商银行:www.icbc.com.cn n 中国农业银行:www.abchina.com n 中国银行:www.bank-of-china.com 统计信息网站 n 国家统计局 www.stats.gov.cn n 中国票据网 www.zgpjw.com n 中国货币网 www.chinamoney.com.cn n 中国债券信息网 www.chinabond.com.cn n 金融时报金时网 www.financialnews.com.cn n 中经网 www.cei.gov.cn n 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 www.cnnewspaper.com n 美联储 www.bog.frb.fed.us n 伦敦证券交易所 www.londonstockex.co.uk n 纽约股票交易所 www.nyse.com 慕课教学网址 n https://www.edx.org/ n https://www.coursera.org/ n https://www.udacity.com/ n 北京大学MOOCs课程:http://mooc.pku.edu.cn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课程组教师信息 B1课程组教师信息 课程负责人姓名 王静 性别 女 学位 博士 职称 教授 办公电话 18991118898 E-mail Wj66xyx@126.com 办公地址 经管小东楼110 其他联系方式 18991118898 主讲其它课程情况(如果没有,请填写“无”) 《投资科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投资经济学》,《风险管理》 个人简介: 王静教龄2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6篇,中国农业出版社《涉农经济组织信息及金融支持研究》(2004)专著,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16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土地信息系统》,主编;科技出版社《国际金融》副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保险学原理》副主编。主持学校《金融工程双语》课程项目为校优秀观摩课程。近年来,王静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工程、农户信贷联结机制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 姓名 石宝峰 性别 男 学位 博士 职称 讲师 办公电话 15388615466 E-mail fengbei_wuyu@163.com 办公地址 经管小东楼201 其他联系 方式 主讲其它课程(如果没有,请填写“无”)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国际金融》 个人简介:近年来,石宝峰老师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复杂系统评价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陕西省博士后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人文社科专项等项目5项,参与完成中国银监会、大连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等信用评级与贷款定价项目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主要有:SCI检索源期刊论文3篇、EI检索源期刊论文3篇、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A/B类期刊论文7篇。主要获奖有:2015年8月,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4年6月,获亚洲一体化基金会(One Asia Foundation Scholarship for outstand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contribu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sian Community)突出学术贡献一等奖学金;2013年12月,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